近日看到两幅画,上下组合,画面突出的是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对比变化。
先说上面的第一幅图片。它的画面是:一条大街的主干道上,骑自行车前行的人们滚滚向前,气势恢宏,一辆小轿车从自行车流旁相向飞驰前行。骑车的人群齐刷刷地转身侧脸,把视线投向了小轿车,他们的目光显然是羡慕。在这幅图片上,数不清的是一辆辆自行车,唯独小轿车只有一辆。这幅图片的右下方注脚是:1978年。
位于下面的第二幅图片,其画面意思是:一条宽阔的大街上,一辆辆小轿车并排相向地停在六车道的宽阔马路上,显然是前方遇到了大堵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路边上,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疾驶而去。再仔细一看,所有开汽车和乘坐汽车的人,他们无不摇下车窗玻璃,脑袋伸向窗外,向骑自行车人转身侧脸,齐刷刷地把视线投向了自行车,他们的目光依然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羡慕。在这幅图上,数不清的是一辆辆汽车,唯独自行车只有一辆。这幅图片的右下方注脚是:2018年。
看完两幅图片,扫一眼图片的题目:改革开放40年。此时此刻,我脑海中呈现出两个字:较量。一是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较量,二是改革开放前人们出行方式和改革开放后人们出行方式的较量。这里,就是自行车与小轿车的较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祖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两幅图片,以小见大,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和简单的画面告诉大家: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有目共睹,真正让祖国和人民从站起来走向了富起来。不用过多的讲解和文字叙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社会大变革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不能不说是画家的独具慧眼。
改革开放初期,我家里也有一辆自行车。说起这辆自行车,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年月,我父亲在镇上社办工厂上班,从厂到家,每次往返步行10公里的路程,光走路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在家人的劝说下,老父亲一狠心,一跺脚,拿出了积攒半年的30元工资,从漯河废旧物品回收站里,父亲买回来了一辆旧自行车。
有了这辆自行车后,老父亲找来几圈黑胶带,把自行车的大梁和前后叉架包裹了一遍,每次出门或回家,父亲总是先用抹布把自行车擦拭一遍。此情此景,母亲就会调侃父亲:爱惜自行车胜过爱惜家。我却说:自行车是父亲心中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
春节前夕,工厂放假,父亲把自行车擦拭完毕,刚在墙角放置妥当,想不到邻居来借自行车了。邻居说,孩子娶媳妇哩,大队说,移风易俗,把媳妇用自行车接过来就行。尽管父亲内心一百个不情愿,最后还是亲手把自行车借给了邻居。从此,我家的自行车就成了全村人娶媳妇的标配。后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村民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农村时兴起了“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结婚三大件的标配。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2010年,因工作需要,我家添置了一辆国产家用小轿车。经常上下班和出差开车,再加上工作中不间断的加班和频繁的应酬,我的身高不见增加,体重却增加不少。腰间的“游泳圈”一年比一年大,颈椎病、高血压等富贵病不约而至。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2015年10月,爱人托人给我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她把车钥匙往我手心里一放:从明天开始,降低小轿车的使用率,自行车归你,出行一切从简,单车来,单车去,绿色出行,减肥健身。
小轿车不开了,骑上了自行车。想不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小轿车和自行车的较量中,自行车日渐占据上风,逐渐成为家人的最爱。
今年清明节,我和爱人一同骑自行车回乡下老家祭祖。说起我家小轿车入库和自行车受宠的事儿。弟弟和弟妹一家人都笑我:前几年,看你开汽车了,我眼气着也想早一点买辆小轿车,如今,小轿车是我们乡下人的代步工具了,你却又骑上了自行车,你叫我们咋撵上你们奔小康的步伐啊?
我自嘲地笑着回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自行车遇到了小轿车,在富贵病和健康的身体之间,我们都会选择健康的身体。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加入了一个自行车骑行俱乐部微信群。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和骑行俱乐部的朋友们一起野外骑行,组团不成时,我就独自骑行出门。骑行三年多来,我的体重恢复到了标准状态,身体各项机能指标回归到了正常值。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祖国富强了,百姓富裕了,自行车遇到了小轿车,低碳出行,绿色出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又成了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