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付友的头像

赵付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01
分享

顶灯

顶灯,全称叫“怕老婆顶灯”。因为害怕老婆而顶灯,它是旧社会老婆惩罚丈夫的一种“家庭游戏”,后来走进民间,演变成一种民间技艺表演,主要出现在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晚间节庆活动中。因为要突出灯的效果,一般都是晚上演出,与划旱船、扭秧歌、舞狮子、放烟花、猜灯谜等构成了元宵节民间娱乐的主要元素。

这种演技走进民间后,逐渐出现在官方或民间的舞台上,经过不断改进和增减,有的地方表演为舞蹈,有的地方表演为杂技,有的地方表演为小品,有的地方还表演为戏剧。但出现频率较多的、最受大众欢迎的还是每年元宵节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正月十五,为丰富群众春节的文化生活,县乡文化部门都要举办民俗表演大赛。在西平县,最热闹和有气势的要数大铜器表演了,但若论技术含量,还要数“怕老婆顶灯”这个民间演技。

西平县郑庄村,有一个叫郑毛孩的老人。据说他的“怕老婆顶灯”的演技是从爷爷那里学来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当正月十五,人们不是等着看哪家的舞狮队表演,也不是等着看哪家的秧歌队比赛,大家期盼最多的就是郑毛孩的“怕老婆顶灯”绝技。

这个时候,郑毛孩先从县城演起,从傍晚五点开始,一般到晚上九点结束。尽管每场演出的时间只有十来分钟,但从一个演出地点到下一个演出地点,都有一定的路程和整理道具的过程,因此,紧赶慢赶,每晚最多也只能演个四五场。

别人表演,一般都是二人扮演,一男一女。女人手执掸子,指挥着顶灯的男人,一会儿穿过桌子,一会儿爬过凳子。而郑毛孩表演时,只有他一人。随着观众的叫好声,他一会儿是鲤鱼跳龙门,一会儿又是潜艇出水,前后左右回旋,又上下来回翻转,动作难度大、惊险镜头多,头顶上的小油灯像被牢牢地吸附在头顶上一样,始终掉不下来,灯内的油也始终没有丁点儿溅出来,油灯上的灯捻子眼看要熄灭了,突然又明亮起来,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连声唏嘘,接着是一阵揪心般颤动。

郑毛孩的演技完美无瑕,过程流畅痛快。演出期间没有弦乐伴奏,没有旁人道白,更没有悠扬的唱词,全靠他自身娴熟的动作和不断变换的滑稽造型而逗人发笑。演技笑点爆棚,大家都夸郑毛孩体力好、身体柔韧度高,表演技艺高超。

郑毛孩从15岁开始出道,一直演到60多岁。我看郑毛孩的最后一次演出是在1993年。那年,我跟着县文化馆的同志,观看并评比全县正月十五的民俗大汇演。这次演出后,我问已经65岁的郑毛孩:“身体还吃得消吧?”郑毛孩很平静地说:“没事、没事。”从这以后,我就没有再看到郑毛孩的表演了。如今,“怕老婆顶灯”这项演技早已被收录到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郑毛孩的儿子郑航鑫和媳妇一起在外地打工,夫妻俩经常形影不离,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个工厂里打工。每逢工间休息或下班的时候,夫妻俩就联合表演一下“怕老婆顶灯”这项绝技,一是锻炼身体,缓解工作时的疲劳,二是给工友们带来乐趣,以此放松身心更好工作。快乐了自己,取悦了大家,受到老板和工友们的欢迎,郑航鑫也很快就晋升为班组长。据说,今年春节郑航鑫夫妻俩还参加了当地举办的春节文艺活动。郑航鑫夫妻二人不断创新表演技巧,结合新时代人们对民间文化欣赏的需要,不断提炼并加工“怕老婆顶灯”的新情节,演出一次获奖一次,光当地政府奖励给他们的证书就有一尺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