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要跟着共产党走!”每当忆及祖父时,祖父说的这句话如今还清晰地回响在耳畔。
那是很多年前祖父过八十大寿的时候,他跟子女孙辈们讲过的话。祖父不光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可以说“跟着共产党走”已经成为我们家最高的家训和家风。
祖父年幼失去双亲,跟着姑妈讨生活,乞讨过,也在地主家当过长工。1936年,在地下党的动员下和几个雇工一起在山西永和县参加了红军。1937年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军,祖父所在的部队被编入林彪的一一五师。祖父由于机智聪明、表现勇敢,同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光荣的一员。随后,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在战斗中,面对敌人,毫不畏惧,积极地救治伤员、与日本鬼子进行战斗。1938年春,祖父所在的六八六团在罗荣桓政委的带领下渡过黄河,辗转来到山东,进行敌后抗战,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卫生排长。祖父参加了一一五师抗战史上的梁山、甲子山、白彦等大小战斗上百次次,曾多次负伤,左眼被日军的毒瓦斯熏坏以致失明。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因负伤在八路军后方医院治疗,伤好后就留在地方游击部队继续与国民党土顽等黑恶势力作斗争。
解放后便定居在临沂莒南县相沟乡圈子村。曾创建了相沟乡卫生院,并担任过院长。在和平建设年代,祖父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党为乡亲们工作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居功自傲,从不给党添麻烦。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多次被选为莒南县人大代表。
在我的记忆中,祖父最愿意提及的就是他曾经参加的那些战斗和战友。他起初参加红军、参加共产党可能是为了能吃上饭、能过上好生活,但是后来经过了革命熔炉的锻炼,在党和部队的教育下,他有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思想。他几乎所有的字都是在部队学的,甚至他的名字都是刚参加红军时连长给起的。可以说,是党培养了他、教育了他,让他的生命有了崇高的价值和意义。在他晚年的时候,每当提及“共产党”、“毛主席”时,他总是情绪激昂,眼睛里常常噙满了泪花。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家有一半以上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各自岗位上勤奋踏实地工作着。对党忠诚,勤奋工作已经成为了我们家一种自觉的习惯。
在生活中,祖父还一个威严而不失慈爱、内心坚强而又情感丰富的人,他性格耿直善良,遇强不惧,同情弱者,一生都与人为善。七里八村的有困难的乡亲,只要有求于他,他都会伸出援手;有穷的乡亲得了病,他给打针吃药也不收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有很多乞讨的到家门讨饭,那时一大家子七八口人吃饭都成问题,可是祖父从未拒之门外施以脸色,多少都要给口饭吃。记得在他八十多岁时候,去逢集的路上遇到可怜的老头或孤寡老人他都会给些零用钱让买点东西吃。记得后来还有一次甚至是家庭琐碎的矛盾还想着让祖父去给主持公道解决,可是那时祖父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精神有些老年痴呆的状况了,祖母便拒绝了西边村里的那个来求助的老头......
祖父就是这样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把善良的基因遗传给了他的子孙后代,他与人为善的品格和做人做事的风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在学习工作中,祖父还经常教导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在农村家庭中,祖父算是比较重视教育的,我们家算是出大学生最多的,至少在我们村来说。祖父在世的时候,每当我们放假回去汇报取得了好的成绩时,祖父脸上总是充满了慈爱和欣慰的笑容,便会让祖母做一些好吃的“犒劳”我们,临开学的时候还会给我们很多生活费。那时几百块钱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很大的一笔费用。开学临走的时候,祖父都会和蔼地嘱咐我们:在学校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要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因为祖父从小没有上过学,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缺憾。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我们后代的身上。
祖父从小孤苦伶仃,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更何况去上学呢。他所有认识的字都是参加红军后在部队里学的,只要不是艰涩难懂的生僻字,祖父基本都能认识。在他七八十岁的时候,我记得祖父还在读《西游记》、《岳飞全传》啥的,对小说里面的一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叙述得栩栩如生、绘声绘色的。
祖父在战争年代的间隙里竟然能学习到那么字,在晚年还能读完大部头的长篇小说,这让我们感到震惊和佩服,也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因此我们都牢牢记住了祖父的教诲,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发奋努力,脚踏实地,不虚度年华,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祖父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朴实而又不缺乏波澜,他虽没有留给我们多少物质财富,但是,他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却是取之不尽的,成为我们家立足社会、做人做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