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脉在宁夏陇东黄土高原逶迤绵延了130公里之后,又转向东西方向,向南延伸经甘肃平凉地区,直至陕西宝鸡以西的渭河北岸,与秦岭西段群峰夹渭河而对峙,闭合了八百里秦川的平畴沃野,成为中原通向西域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重峦叠嶂的千陇山脉,是陕甘两省、陇东黄土高原与关中渭河平原的分界岭,也是雍凉古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制高点老爷岭在凤翔境内,海拔1678米,山地呈雁形排列,飞雁双膀,山梁、岭脊、陡崖、石岩裸露,山势高峻、岭脊陡狭、沟谷纵横、涧溪交错、土层较薄,有“石山戴土帽”之说。古时,这里一直是军事要隘,兵家必争之地,人们说得老爷岭者就等于得到了半个关中平原,是雍凉古道(亦称关陇古道)商旅必经之地,是西出长安之后巍然屹立的第一道东西屏障。据史料记载,从唐朝末期开始,此道就为凤翔通甘肃平凉、宁夏固原的主要道路。清代和民国时,商旅西来驮运皮毛、青盐、大麻、药材在凤翔落庄,换驮京、津杂货、棉花、土布、白酒运回平凉,向陇东地区销售,皆经此道。
老爷岭主峰峰岭上建有关帝庙,关帝庙后面的大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周围的小殿供奉有文昌、药王菩萨,老百姓一般将这些庙宇统称为老爷庙;关帝庙神殿的西面,是一排四间砖混平房,属于国营凤翔尹家务林场。殿前有3通石碑,碑文分析了三国时的天下大势,赞扬了昭烈帝的义勇绝伦、心同日月、义气通天的英雄气概;歌颂了忠武侯的君臣大义、识见高远、英风劲节非凡气度,嘉许了汉寿亭侯勇冠三军、忠义千古、名冠古今的高尚情操。最后感慨到:虽未能恢复一统,非将相之咎,焉能以成败论之乎!另一通碑文则详细介绍了关帝庙的历史背景:其始建于唐高宗二年,后履遭兵燹盗劫,时有兴废,清末重修后初具规模。民国初年,此处为沟通雍凉驮运车马之交通要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庙宇先后被拆毁殆尽,八十年代初,由凤翔当地鸠工集资,先后于1984年、1987年、1997年三次大建,始成现在的规模。关羽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与“文圣人”孔夫子齐名,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关帝圣殿,就是一方水土下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普天下黎民百姓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又何尝不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啊!
第三块石碑虽是当地麻石质料,内容却是民国十六年凤翔县长立的冯玉祥训令碑。碑文虽有损泐脱落,但字体苍劲,语气信誓旦旦: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仍做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武力。探溯碑文后面的历史背景:1926年9月16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后,率国民联军进军陕西。11月27日夜,在国民联军和守城陕军的夹击下,刘镇华的镇嵩军全线溃退,被围八月之久的西安城终于解围,冯玉祥主政陕西,于是在1927年时,地方上到处都在立冯玉祥的训令碑实属正常。
翻越老爷岭,向北就是今麟游县酒房镇麻夫村。麻夫地处麟游、风翔、千阳三县交界处,距离这三个县均为39公里,是唐宋至民国凤翔府通往平凉府的著名驿站,从凤翔府翻越老爷岭向北去平凉府,或者从平凉府向南翻越老爷岭去凤翔府,都要在麻夫驿站歇脚,明《永乐大典》及元《经世大典站赤》、元末熊梦祥《析津志天下站名》中提及的驿站名中,凤翔府仅有麻夫、百里二处,唐、宋、元时期为风翔府直辖,后相继归普润县、麟游县管辖。秦人兴起于千渭之交的凤翔、宝鸡一带,秦早期的都邑为凤翔,由凤翔到甘肃省灵台县的百里镇,刚好有百里之遥,秦封开国大将百里奚驻守密须故城,二者巧合,便有了百里镇的称谓。从秦代开始直到唐代,由百里镇去往凤翔的麻夫川就成了一条通衢大道,麻夫故道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古籍当中。麻夫故道起自百里镇,向南经过花花庙村到达麻夫川,川宽地平,河深流长,以凤翔为终点。由凤翔到泾州,是一条正南正北的相对平坦的大道,便捷易行,是秦汉以来连接秦陇的著名驿道,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元代,驿站更加发达,由凤翔至定西州的驿路就取道麻夫川故道,由南向北设立了凤翔、小川、麻夫、百里、董店5个驿站,直达泾州。
麻夫的地名由来缘于当地的麻姑庙。这既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又是一则神秘莫测的寓言故事:相传古代甘肃崆峒山下一个村子里,住着个麻子姑娘,娘死得早,后娘对她不好,亲娘变成老牛照顾她,最后麻子姑娘跑到这里的山上,潜心学习医术,免费治病救人。当地老百姓为了感念她的恩德,建了麻姑庙,这与东晋医药学家葛洪所著《神仙传》里的麻仙姑记载大同小异。由于历代商贾贸易往来的滋养,麻夫站历来富甲一方。在1929年的巨大自然灾害中,整个关中颗粒无收,就连最繁华的凤翔,都有饥民来这里卖儿鬻女,因为这里的人家当时都还能吃得上饭。所以凤翔过去有这样的民谣:“嫁女嫁到麻夫站,家家有白面。”
麻夫站的繁华被村上古老的戏楼记录了下来,现在的戏楼上还赫然题写的是麻夫镇舞台。由于驼队结伴而行,每只队伍到这里都要休息一宿,为了打发时间,人们聚在一起唱秦腔解乏,于是秦腔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再后来建造了舞台。舞台是人们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一个象征。了解了麻夫的历史,再看眼前这座舞台,仿佛能听到古时清脆的声声驼铃,看到古戏轮番上演,闻见古镇曾经喧嚣与繁华的气息。麻夫人最引以自豪的民俗还是社火,这里的社火和陇县以及关中道上的都不一样,最显著的特点是“耍”,也就是表演。现在大多数地方的社火主要是“游”,尤其是车社火和高芯社火,主要是扮相漂亮,走村串户地游行。麻夫社火有个讲究,叫作“一席之地”耍社火。社火有时候要进到人家里去耍,不管多少人都要在这么小的地方表演,所以耍社火的动作都有讲究,设计的巧妙在于大马金刀的身段厮杀翻滚、围台环绕,看得人眼花缭乱,却又互不碰撞,配上铿锵有力、简洁明快的锣鼓伴奏声特别热闹好看,这样的表演段落和保留剧目现存大概有100多种,合演黑虎、灵官开道、麻姑献寿、赵飞搬兵、文王拜相、三英战吕布、千里保皇嫂、出五关、撒金钱等寓意吉祥的段子,深受百姓喜爱,于是便有“北至独店塬,南至凤翔县,不如麻夫住一晚,不看社火真遗憾”的说法,形容麻夫街道的热闹和繁华。
1989年,我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县农科所。当时县上正在推广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单位给我们每人配发了一辆自行车,我将自行车扛上班车的行李货架,一路来到酒房乡政府,住在乡农贸站隔壁一个有戏楼的小院子里,白天在乡政府灶上吃完饭,就骑自行车去麻夫村落实地膜玉米面积,给群众讲解示范起垄、覆膜、播种等技术,那时的砂石路,对我而言就已经很宽阔平坦了,一路风驰电掣感觉很拉风。1994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麟游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开发区,扶贫异地搬迁政策最早在这里落实,于是,公路两边十沟八岔、七卯八梁分散居住的村民被集中安置到了川道两侧,经过10年当地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的不懈努力,终于打造出了一条十里长街。如今从麻夫到百里,道路全部硬化、绿化、美化,整齐划一的特色民居、琳琅满目的绿植花卉和人们脸上洋溢的喜悦表情,一改往日凄凉颓废的景象,使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众所周知,宋朝以后,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北上,再加上战争原因,雍凉古道慢慢从繁华走向衰落。解放后,我国公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国道、省道、通村、通县公路迅猛发展,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辆等交通工具异军突起,雍凉古道彻底荒废,麻夫村遂被沦为偏僻一隅的小山村。麟游县1704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东西长约 65公里,最东面的武申村,与永寿县接壤,乡俗民风与永寿相同,最西边的麻夫村则与凤翔县口语、风俗一模一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麻夫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突出、培育壮大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2020年,引进广东海大集团,投资9.8亿元建设麟游县益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同时发展12处产业养殖基地,涌现出像刘仙妮这样的全国“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和“巾帼建功标兵”。2022年投资21万元,新建村集体标准化百头牛场1处。2021年投资260万元对村主街道进行了提升改造。2023年投资11.9万元对108户迎街屋面进行仿古式改造。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了村容户貌,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今年3月27日,麻夫村作为宝鸡市唯一一个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等省级七部门组织评审认定并批准公布的第二批陕西省传统村落。
借用甘肃省诗人郭晓琦的诗:“我总是描述不好故乡,这让我一直背负着作为一个诗人的羞愧”
雍凉古道丝路情,
登顶极目老爷岭。
最忆麻夫繁盛处,
一带一路赋新韵。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贯彻实施,麻夫村一定能够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值得期待。
——原载《江山文学网》202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