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健的头像

赵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6
分享

我的老师常乃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华大地一处崭新的高等学府拔地而起——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我交上了好运——带薪留职,在家门口坐进了大学”殿堂”。

说是”殿堂”,其实就是一排建筑质量低劣的红瓦平房,且临近浓烟遮日的化肥厂,头天才打扫干净的课桌,一夜间便被洒上了一层煤尘,看上去使人心生酸楚……

常乃恒老师走进来了一一高大魁梧的身材,结实的象一尊铁塔,双目炯炯,兹祥温馨的微笑,就这样接受了几十双眼睛的期待。

第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

常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美国人来中国考察高等教育,号称他们有全球规模最大,在校生数量最多的大学。中方回应——错!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遍及国土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拥有学生上百万,你们美国有吗?

课堂上响起一片掌声!

常乃恒时任山东广电大学乳山分校教导主任兼中文教师,集领导与教学于一身,是分校名符其实的”台柱子”。开课第一个作业——写作文。自命题,随心所欲,尽情发挥。理由很明白——常老师于是说:”看了作文,我才能知道这课该怎么讲。”

我认真写出了作文——《相识在文化馆》。记述了与一位有着同样作家梦的朋友相识经历。过了几天,作文批下来了,我的文章只是划了好几串圈圈,没见着指点长短的评语。我便问了常老师,他说:”你的作文不用批了,好好在老君炉中炼炼,当作家去吧!”

这份鼓励使我好一顿振奋,能得到这位从事语文教研数十年资深师者的认可,于我无疑是一支”强心剂”。后来,我写的东西发稿前,总是先请老师过目把关。永远忘不了稿纸上那些被改过的标点符号、错字、别字……那是老师兹父般的心血呵护啊!

广电大学的门是敝开的,却不容易”走”出来。严格的考试制度,六亲不认的”监考官”,常使那些”触电”的学子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拿不到《毕业证书》,无颜见江东父老啊。在常老师的学生中,就有这么一位险些”躺”着出去一一暗藏小抄,被”监官”逮个正着。吊销本考资格,且不得补考。总成绩中少了一门课,毕业证肯定是没戏了。五尺高的考生汉子,竟急得泪流两行。考试完毕,常老师拉着”钦差考官”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好长时间不见出来,外面的人不知内里具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讲情。后来此事”露馅”——常老师为”贿赂”考官,挥毫赠书一一厚德载物。感动的考官把原则”灵活”了一下,泪汉考生破涕为笑。也就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常老师的书法。

人生是一部交响曲,她的每一个乐章都应该耐人寻味而又独具特色魅力,三年电大生活,我与常老师的师生情缘象一坛美酒,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香醇。后来的一个日子,接到老师电话,邀我去他的新居喝酒,却只说了在小区大致方位与楼号,单元、几室是个”悬念”。老师说:”胡琴响的地方,就是我家。”琴声引路,开门入室,一缕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常老师拿着胡琴引我在他的书案前落座。第一句话:”说说感觉吧!”我环顾一会儿,说出:”书案浓墨香,琴悦奏心曲。”常老师开心大笑:”好,现在无职一身轻,可以与我的毛笔与胡琴朝夕相处了。”于是,我凝神观赏起老师掛满墙壁的书法作品——行草篆隶,琳琅滿目,令人心旷神怡,原来墨色的世界竟是如此绚丽多彩!

这顿酒喝的,老师给我灌了一肚子书法。尤以”颜筋柳骨”,他的诠释语破人惊:”心与笔相通,墨与血交融,你写出来的字,一定是活脱脱的生命!”

常老师离不开课堂,这是一种扯不断的”恋情”。随着他书法艺术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驻威海数处高校聘老师为客座书法教授,却他执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威海老年大学,十几年如一日,风雨不误,七尺讲台,夕阳与桃李相映生辉,一批批书法家从这里脱颖而出……

去年秋菊溢香的季节,老师送我一本他的书法作品选编——《常乃恒书法作品》。打开来,一篇醒目的文章标题映入眼帘——《”师法造化”与”悟”》。细细品读,回味无穷,这是老师巜书法教学随想》的一部分,更是他对书法教学继承与创新的深层思考:造化是一切艺术产生的渊源,音乐、舞蹈、雕塑、建筑、小说、诗歌、戏剧……,举凡艺术创作无不是受自然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触发而蕴之于心,发之于情,露之于语言、声音、表之于动作、形象……

这是何等博深的”师化”与大彻大”悟”啊。要分手了,老师为我写下了宋代教育家朱熹的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任排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秋深气爽,桑榆染霞。威海环翠楼顶层正在举办常乃恒师生书法联展。我没看到老师,也不愿去打搅他。走出楼来,停身回望古楼高处,猛然间,看到楼台上有一个高大而又熟悉的身影,他似乎在凝神远眺浪推波涌的海……

稿修定于2020.11.16晨威海九峰山下澄心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