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健的头像

赵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06
分享

桃花塬

桃花塬是我老家的一个村庄。百十来户人家,各自为正,散乱随意的座落在一片山旮旯里。祖祖辈辈,人陪着山,山陪着人,一代又一代传诵着桃花的故事……

早些年间,桃花塬这里有一处尼姑庙,靠山而立,不算伟岸,却也是香火缭绕,十分的像回事。经常在庙里打点侍奉的有两个尼姑,年轻貌美,面泛红晕,桃花般的诱人。除去庙里的活计,再有的时间就是”打坐”……

尼姑”打坐”的地方有两棵老桃树,其形极为特别一一呈”人”字站立,各自为根,再往上看,两树一”冠”,枝杈交缠,扭在了一起。令人生奇的是这两棵老桃树不死也不活,上顶天,下立地,雕塑般的不倒……两个尼姑就这样盘坐树下,木鱼声起,念念有词……

这年初春的一天,雷声老早响起,炸的惊人,闪电划过,天地亮成一片,好像是雷电在呼唤着什么,奇迹梦幻般的出现在桃花塬——老桃树活了,鲜嫩的牙坯,枝桠上的点点翠绿,会一闪一闪的动。

老桃树开花了,尼姑庙求福的人们目瞪口呆一一”人”字头上仿佛戴上了一顶绚丽夺目的红冠,照的山旮旯每一块顽石都染上了红晕。

到了桃花飘落的时节,有人说见到了尼姑,没走,在桃花芬芳的山溪间就能见着她俩的身影……

”人”字形老桃树活得精神,根壮枝挺,春风吹过,她会毫不吝啬的把艳红的桃花洒给桃花塬,接着再用鲜嫩的绿叶撫弄那稚幼的小桃桃……。尼姑是一种感动。感动了上天,电闪雷鸣唤醒了老桃树,也喚醒了桃花塬——上山下山,山上山下,一辈一代,辈辈代代,讲着尼姑的故事,把桃的小树苗栽遍这山旮旯。小桃苗长大了,开花了,潺潺溪流就唱着歌把桃花塬的桃红送出老远,老远……。登临高处,俯瞰桃花塬,你会感到脚下是一片缓缓涌动的红云,人仿佛置身梦中……

桃花塬因桃花得名,也因桃花而名声在外,文人墨客接锺而至,每每醉入花丛,流连忘返。

北京有个美院的大学生创作了一幅《出水芙蓉桃映红》的写生画。“芙蓉”的模特是这家桃树主人的姑娘。站在树下,手撫长辫,仰目树上的桃花,俊美的面庞泛着甜甜的笑……。姑娘看罢作品,显出不大乐意的样子:“怎么,帅哥,是桃映芙蓉红,还是芙蓉映桃红啊?”大学生一怔,马上明白过来,拍了一下脑袋:“一字之差,《芙蓉桃花相映红》才是”。白纸黑字,改不了了。姑娘满脸含羞的望着大学生:”明年再来画呗!”说完,留下一串笑声,隐入桃花丛中……。

某知名植物学家,闻得桃花塬有”老树新生”之传说,心存疑惑,却又抑不住诱惑,长途奔波,来到了桃花塬一一凝目聚神,审视良久,口中连连惊叹:”浴火重生,奇迹,奇迹……”,再无下文。临别时,陪同人员向他请教,学者回话:”天机也!”

桃花塬的蜜蜂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当地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曾在桃花塬做过长期的实地观察,考研,与蜜蜂交流谈心,有着极深的情感。在他的科普小说《我的蜜蜂朋友》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桃花塬是蜜蜂的宝地,花海逐潮,使它们的勤劳有了用武之地。蜜蜂嗡嗡那是它们幸福的歌,我永远忘不了桃花塬的日子,那里有迎我送我的蜜蜂朋友……。

要分手了,陪我的村长依依不舍:“来年桃花红了,你一定还要过来。那时候,你会看到咱新成立的‘桃花塬游览服务公司`迎客的大彩门……”。

别了, 桃花塬。我期待着你明年新的美丽……

二稿改定于2021.7.3威海乳山市高格庄老宅“五味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