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
(小小说)
他赶着去上班,急急忙忙送女儿,教室里却只见一个人。
“小王老师,怎么一个孩子也没有。今天不上课吗?”
“和大一班合并了。”
“不是刚并过吗?”
“上次是二并一,现在是三并一。”
“下学期才上了几天课!”
“小朋友越来越少,家长都退园了,大班不在幼儿园上了。”
“为什么?”
“因为幼儿园禁止提前教小学内容。”
“这没错啊,孩子的教育,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许多家长并不怎么想,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前班了。”
“幼儿园不就是学前教育吗?唉,现在的人,不知道怎么了,都这样急功近利,岂不乱了套,活得累不累。”
“我的表姐就是小学老师。小学一年级,实行“零起点”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上课,不可能因为一部分学生学过,老师就不讲了或压缩课时。学校还把开学第一周作为适应期,任何零基础的学生,都能很快跟上。
“那些提前上‘学前班’的孩子,虽然在一开始容易得高分,但这种优势并不会保持多久。”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更重要的是,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早期教育,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很多培训机构只是让孩子能写字,却不关注基本功的训练。家长也往往只关注提前学了多少小学知识,却忽略了更关键的规范和习惯,造成许多学生,会写字却不会拿笔,尤其写字姿势不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后续的学习能力和视力。还有笔画顺序、拼音发音的准确与否等,都是很重要却极容易被疏忽的细节。有些参加过早教班的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问题。”
“这是毫不奇怪。”然而就在隔壁的大一班,他却怎么也找不到,甚至连刚才的教室和女儿也不见了。
正焦急万分,他忽然瞥眼走廊那头,拐过妻子的身影,手里搀着女儿,匆匆向前走去。
“娇娇”他大声喊叫,却始终迈不开大步,仿佛做梦一样。就这样心急火燎、紧追慢赶,跟着妻子走进“赢在起点”的早教中心。
他穿过五彩缤纷的大厅,快到前台的时候,听见有家长,伏着身子急切地咨询:
“我想给儿子报名学英语。”
“孩子几岁了?”
“5岁。”
从服务台下,随即传出来一声生硬刺耳的:“怎么这么晚!”
边上的人,也都一个个转过脸来,鄙夷地瞪着白眼,对这种放任自流,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无声的谴责。
他摇头叹息,感觉自己不是生活在中国。小孩子连汉语都还没正式开始教呢,却要不伦不类地学‘英格里希’。”
那些神情可疑的人,又装模作样地聚集在《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海报架前,紧张热烈地讨论:“孩子上学前到底该学多少东西。”,用手机互相在“幼升小妈妈”的微信群里,晾晒各自的育儿心经,早教秘诀。其中“一个6岁孩子的学习清单”,更是如同沸油锅里,滴进了水:
“什么什么,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可与外教正常语速交流,能写300字左右英语作文;数学,心算1万以内加减法、心算两位数与一位数乘除法,学过数独,知道小数、分数、负数并进行加减;语文,会背千字文,50首左右唐诗,学完拼音,认识1000多汉字……”
“真的假的?”有人大张着嘴,惊讶得连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是啊,这孩子都学这么多了,还需要上小学吗?”
一家三口,满怀沮丧地走出大门。之前的马路,忽然变成了一条条红色的跑道,有人把标有阿拉伯数字的起跑线,不停地往前面画。家长们随后带领穿着与年龄不符,显得很肥大的运动服的孩子,一窝蜂地往前挤,没等站好队,便听得“乒乒乓乓”的发令枪,从四处响起,把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
在这一片混乱中,他和妻子女儿又走散了。
“娇娇”他一路追寻,眼前出现一片广阔的田野。在蒙眬的夜色中,那看似长得很高的秧苗,手一触碰,顿时就断裂枯萎了。
他忧心忡忡,不敢再往前走,又仿佛被人劫持,身不由已地向半山腰的一座寺庙走去。
他好像来过这里,犹豫不决地站在庭院中,那舒缓飘渺的和声,似乎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神秘力量,虽然除了“归、命、无、量、寿、觉”的“南无阿弥陀佛”,,听不清其他的经文。
“你们有谁知道××吗?”一路谈笑风生的导游,这时委婉含蓄地提问。
“他是当年中国的第一神童。”有游客不无炫耀地接口。
“回答正确。这就是他出家的《青云寺》。待会儿,就由这位高僧免费给大家宣扬佛法。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长,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沾点灵气。”
又是变相购物,还说什么“贵族纯玩团”,真把人当傻子不成,就是玩猫腻,也得翻些新花样。
不过同样的错误,这次他决不能、也不可能再犯,毕竟这是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还有几年前,全家去南方旅游。他在寺庙里,花了800元,为女儿请的那个开了光的玛瑙项链,也早不知摆弄到哪儿去了。
他的心情,却并因此不轻松,反而被迫在眉睫的忧虑,弄得更加心烦意乱,发人深省。
( 啸 鸣 )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