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啸鸣的头像

啸鸣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0/14
分享

远山

  

(小小说)

 

我再也不想出国旅游,实在受不了这份窝囊气。

自从走进浦东国际机场、乘坐“汉莎航空”、踏上“维京轮”的甲板后,几乎整个行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龙的传人,都在妄自菲薄地议论。好像他们不是炎黄子孙,并从这种自黑互贬中,获得巨大的快乐满足,以示“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自白。

 

唯一的例外,就是遇到公共厕所时收费,即使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也难以避免,游客们便不由地大发牢骚:

“什么高福利社会,抠门连上洗手间都要0.7欧元,而且‘N0N0’不要分币。”

“这还算便宜的,北欧的还要贵,要收1欧元。”妻子也愤愤不平地说。

“是吗,那就是8元人民币了。”

“还是中国好啊,连撒泡尿都这样困难,不是一路坐立不安地憋着肚子,就是争分夺秒地挤牙膏,不知道下次在哪儿才有方便机会。”那个幽默风趣的男人,又满脸忧愁地开玩笑:“我担心自己都快得前列腺了。”

“可不是吗。既然公共设施这样差,大巴上又有应急厕所,平时却一直关着,不让人使用,这也太不近情理了。”

“再说这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城堡、教堂、市政厅、广场,一览无余的所谓皇家花园,有什么好看的,远不如国内的景色优美。”

 

但这种意见相同,毕竟是很难得的。你瞧,眼下不又有人多管闲事起来,只要丈夫刚一开口,就被其打断:“讲闲话轻点!”

好像对方是三岁的孩子,需要别人的监护又并不高明到哪儿去。何况这种行为的本身,就显得很不礼貌,也是对自己极大的不尊重。

尤其每次下车到景点,即使游客们循规蹈矩地紧随其后,担任中方领队的“小红人”,还是不厌其烦地:

“各位贵宾,请你们不要挤在中间,尽量往两边走,不要妨碍当地的居民出行,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各位贵宾,请你们不要乱闯红灯,要沿着斑马线走,不要阻挡车辆通行。”

好像我们不是花钱出来旅游,贡献GBT的,而是给这些国家制造麻烦的,如同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虽然这种入乡随俗的谨小慎微,原本出于善意和对游客的安全负责,但也不能这样肆无忌惮,自轻自贱。似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不守秩序、不文明的,生来具有一种原罪意识。似乎外国人放个屁,也是香的!”而这些虚假负面的新闻,其实都是忽悠老百姓的。

试问,既然“人心都是一样的,都是肉长的”凭什么天下所有的好事,都是外国人做的,不好的都是中国人干的。不能美国人,吃中餐拳握双筷是逗乐,中国人吃西餐拿错刀叉是笑话。不能美国人做了一个巨大的巧克力,你说那是有创意,中国人做了一个大月饼,你说这是浪费食物的劣根性。不能美国孩子在公交车上不说话你说是守规矩,嘻哈打闹时你又说是很活泼,而中国孩子在公交车上不说话你说是书呆子,嘻哈打闹时你又说是没教养。不能有人驾车闯白宫被击毙,你说恐怖份子真该死,而有人拿着汽油弹驾车闯长安被击毙,又说都是国家逼的!不能中国人在卢浮宫水池中嬉戏,就是有煞风景,一旁的外国人也这样泡脚,却是浪漫而有情调。

对同样的事情,怎么能用两种不同标准来评判。这么浅显的道理,有人偏偏不懂,还垂手顿足地以讹传讹,开口闭口:

“中国人就是素质差。”

 

毋庸讳言,我们现在是有很多的不足,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还任重道远,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遭受1840年鸦片战争百年屈辱、灾难深重、一穷二白的13亿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毕竟才刚开始,短短的几十年,就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且完全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像西方帝国主义,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对海外殖民地进行了几个世纪野蛮地侵略和疯狂掠夺。更何况,在这之前的4900年,我们一直是地球上最文明强大的国家,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与时俱进,坚持中国道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勤劳智慧和勇敢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到来。

遗憾的是,这种感受,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甚至嗤之以鼻的。常言道:“人见目前,天见久远”因为人的生命太短暂了,天性又好高骛远,对不了解的东西,总是觉得神秘美好,对近前的事物,却不以为然——即使托尔斯泰这样的伟大作家,在其夫人眼中,也不过是个粗鄙的农夫——所以不能辩证历史地看问题,以至身在惊心动魄的伟大时代,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却不知其幸运艰难甚至吹毛求疵。

加上那些居心叵测,借口“恨铁不成钢”的网络大V,整天胡说八道地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从而使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中国人,也稀里糊涂地鹦鹉学舌,不仅自己吓唬自己,而且生怕旁人举止失当,自己受到牵连。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有什么好心情,他愈益感到一种不可压抑的冲动,想要不顾一切地大声呐喊。尤其看到老外们,无论男女老少,大多友好地点头、挥手、致意,更是对这些吃里扒外、黄皮白心的假洋鬼子,牙根恨得痒痒的。

其实应该感到羞愧的是他们,相比这些人云亦云,至少那个被横加指责的人,在精神上是独立的,不肯委屈自己,见人矮三分,甚至在和导游的互动过程中,让对方也不由地感叹:“三人行,必有吾师。”

比如在维也纳“美泉宫”参观游览“继神圣罗马帝国之后的,是德意志帝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它的第一任首相,就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名字叫……”当兴致勃勃的马来西亚当地德裔导游,在讲解过程中,因一时语塞,尴尬地绕头皮时,这人在一旁,轻声善意地提醒:

“铁血宰相俾斯麦

“对,这位贵宾的功课做的不错,使我都感到压力了!”对导游的自我调侃,对方只是淡淡地说:

“这没什么,不过是历史常识。”

 

相比这意味深长的冰山一角,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才真正地丢脸现眼。

只见他们,每到一处,总是风风火火地逛街购物,而这种疯狂,并不是出于实际需要,并处处以价格来炫耀,平时张嘴闭口:

“你知道我背的这HERMES包,要买多少钱吗?16000元。”

如果有人故意扫她的兴,她就会怒不可遏地抱怨“跟你这种乡下人,没有什么好说的

眼下他们沾沾自喜地拣了大漏,尤其当售货员说每张护照只能限购一份的时候,更是不住地怂恿亲友:

“买呀买呀,快点买呀,这么便宜的价格、难得的好机会,还可以退税12%。”

其中一对母女,同样款色、售价600欧元的“路易威登”羊绒围巾,一买就是两条,因为这是目前最时尚流行的,全然懂得,最好的品牌其实就是自己。

难怪有人哀叹,现在的人们,早已丧失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不过是在盲目的攀比和选择。

这些人甚至抢购食盐,嘴里念念不忘说几句危言耸听贬低中国的话好像不这样,心里就觉得过意不去,别人就不卖给他们。好像他们不是吃中国的食品长大的,看不到中国人生活质量和寿命,正在逐年不断地提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男性74岁,女性77岁,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甚至认为在“纽伦堡”这个曾经是“德国国家社会党”的发源地和精神大本营的城市,参观审判二战纳粹战犯的国际法庭,是最没趣和无聊的事。

 

“这儿高速公路,怎么看不到收费站?”一路驰来,有人又不无惊讶地发现

“欧洲的高速公路,一般是不收费。”

“全世界也许就只有中国人的高速公路收费!”有人乘机横加指责。

要不是在网络上,曾经看到过《为什么中国高速一直收费,美国却大规模免费?》的这篇文章,我也许会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国情不同。美国的高速公路都是政府出钱修的高速公路是属于国有大家的公共财产,是不存在收费现象的。而中国建造的高速公路政府是不出钱的,是由开发商以融资贷款的方式筹建和维修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收的费用就拿来还债如果单单靠政府投资修建公益道路,那么中国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要落后数十年。所以,关键不是收不收费的问题,而是高速公路应该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小微,听说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

“也不全是,只有将近三分之二。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城市内一段还是有限制的。虽然这样,却很少有人飙车,因为违反交通规则,或造成车祸,处罚很严的,轻的要加倍增收车险费,重的会吊销驾照。”

“哦,怪不得这儿的人,驾车都很规矩,不轻易变道超车。”

 

半个月的‘莱茵河和多瑙河’全景游”马上就要结束、只剩最后一天了,在被誉为“世界音乐和建筑之都”的维也纳市中心游览时,那个包着蓝头巾,身材过于苗条,上了年纪,脸色憔悴的台湾女导游,又慢里斯条,简明扼要地介绍:

“对面的教堂,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建筑与哥特式建筑显著的区别?两者流行时间段不同,特点不同,所含意义也不同。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建筑的特点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来表达世俗情趣,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各位请看,左边的建筑,门廊柱子上大力士雕塑的身躯就是扭曲和不对称的。这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这儿的街道真干净,窗台上没人晾衣物。”有人又非常羡慕地唠叨。

“国外一般是不允许晾晒衣物的。”

“原来这样!”游客们个个瞪大眼睛,如同当头被浇了一瓢冷水。

尽管对此我先前提出过不同意见,心里还是很感谢这位解铃人。要不是她的实事求是,也许我至今还被同袍们奚落讥嘲,甚至被妻子认为有偏执狂,硬要吃饱了撑得慌,与大伙儿过不去。即使我费尽口舌,也不会有人相信,反而会引起别人更加的抵触猜疑,认为我是个避鬼神而远之,不可理喻的人。

“这样清洁环保又节能杀菌的天然资源,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实在太可惜了!尤其现在能源紧缺,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我终于等到扬眉吐气的合适的机会:

“事实上,这在美国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2014年已经有6个州立法废除‘晒衣绳禁令’另有13个州立法正在讨论中。”

“是吗?”游客们都呲牙咧嘴地瞪眼望着我。

“确实如此。”导游接着又不偏不倚地解释:“这种矛盾,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拥护者感觉: 晾衣绳不美观,影响居住环境,降低房价和身份。反对者则认为,这不仅为了省电费和环保,还能回归自然,更加贴近生活。”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二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