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金浩的头像

赵金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01
分享

最是圆月寄相思

“今月曾经照古人”。所以,才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旷达豪迈,才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无穷韵味,才有“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的哀怨悲苦。

“小时不识月”。在艰苦的环境里,温饱才是王道,中秋节能吃上的月饼,也就一个品种,四十年前,我们最常见的是五仁的那种,记得有冰糖、花生,杏仁、芝麻,核桃仁之类,也是最好的了,里面还有几根根红绿丝,如果是五根红绿丝的月饼叫五头月饼,其实“红绿丝”就是橘子皮、萝卜皮,将其切丝、浸渍、上色、糖渍、拌糖粉等等工序制成的。但在过去,那确实衡量月饼孬好的重要标志,记得母亲总会拿块月饼轻轻掰开,并且很自豪的说,这是“五头”月饼,每每勾起我们无限欲望。而现在呢,“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同”,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人参月饼、钙质月饼、药膳月饼、含碘月饼等,不一而足,月饼只成了象征意义,最多也就尝尝而已。

“千里共婵娟”。我们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大的在成都,小的在北京,前不久,大的来电话说,这个中秋节不回来了,那边还有事情要忙。其实,就是没事,来回的时间都花费在路上了,从成都回来的话,恐怕中秋国庆加在一起也还紧紧张张的。现在的孩子,哪里住惯觉得哪里好,特别是我们家,租房搬了两次家,孩子读书搬了两次家,拆迁搬了一次家,但拆迁那次跨度是四年时间。也许在孩子们的认知里,对我们的所谓老家的概念肯定不同,他们对“月是故乡明”没有那么根深蒂固。比如成都,那慢生活的节奏,我亲目所睹,深有体会。前年春节到四川旅游,自然要吃火锅的,就是怕辣也要硬着头皮吃一次。那天晚上,我们到火锅店时,邻桌也有男女老少五个人在吃,因为客人太多,我们等了有二十分钟才上菜。其实,去的时候,我就说好的,吃饭要慢下来,要尽量和当地人基本同步,况且,因为太辣,无法吃快,反正我辣的满头是汗,这顿饭吃了很久,就这样,我们吃过又坐了好久,那个邻桌还在边吃边聊,好像才有进行一半,那是真的慢,因为那些火锅配菜还有还几个放在桌子上。扯远了,你们认为那好,就留在那吧,只是江苏、北京、成都这三角形的边长也太大了,生活在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千里共婵娟”也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我们彼此“举杯邀明月”时,我在想,那个犯了天条,被天帝惩罚在月宫每日伐桂树高达五百丈神桂的吴刚,是不是可以赦免了呢?,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即自愈,年复一年,对吴刚的惩罚也够重的了。抑或早已自由了,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说要“吴刚捧出桂花酒”吗?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百姓仰头看。”月圆之夜,我们一起尝月饼,看圆月,感受秋风里月光下霓裳羽衣曲的旋律,那个“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你可安好?今夜,谁不“低头思故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