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写作文的,刚进学校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才学会了二十六个字母,懂得了什么是声母,什么是韵母,逐渐的才学会了一个个的字,然后才学着组词、学着造句,刚开始组的词、造的句是很别扭的,也不符合语法规范,让人看了牙齿都笑得掉。
比如说“打大”“吃鬼”“捧嘴大笑”“天玩”等,让人读不懂是什么意思,记得那时老师就让一个同学捧着嘴笑给他看看,那个同学捧着嘴根本就笑不出来,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错得很好笑。再比如造句,老师让我们用“难过”造句,有个同学居然这样造“我家门前那条小河很难过”,让我们用“一边……一边”造句,有位同学居然这样造“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让我们用“发现”和“发明”造句,有人居然这样造“爸爸发现了妈妈,爸爸和妈妈发明了我”。我记得当时语文老师边给我们讲解,边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出了许多洋相之后,我们终于逐渐掌握了组词和造句的诀窍,慢慢的越弄越有样子了。
老师又教我们难度更高的写作,写作的诀窍就不是那么好掌握了,悟性高的要三年五载,悟性低的同学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写作文,勉强拼凑着写一篇,让人读着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其所云,毫无美感可言。
记得那时候我写作文是靠着依葫芦画瓢写的。老师让我们写《记一件难忘的事》,别人的文章里写打碎了茶杯,不敢告诉妈妈,便赖在小猫身上,最后觉得过意不去,向妈妈坦白了,妈妈夸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便照着搬一下,变成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几个,为了不给爸爸批评,便把责任推在小狗身上,后来良心发现,便向爸爸坦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后爸爸表扬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还教育我要知错就改。我只不过是把“杯子”变成了碗,把“小猫”换成了小狗,把“妈妈”替换成了爸爸,没想到老师还表扬了我,把我的文章当范文来读,我记不得当时有没有脸红了。只记得自己为了真的把作文写好,以便受到班主任的表扬,于是读了许多小人书,还有别人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那时看到别人的文章结尾都要慷慨激昂地呼口号,我便也学着别人的口气,在结尾都要大声呼号几句“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将来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加油吧同学们,努力吧同志们!”这段话那时候经常出现在我的作文结尾。
别人写“我是爱花的人”,我便写我是爱草的人。因为模仿,也闹了一个大笑话,有一次我看到别人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写春游的,而且是写景的,“天空万里无云,瓦蓝瓦蓝的,干净得像刚洗过的窗帘。”我便在一次春游后模仿说“天空万里无云还飘着朵朵白云,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从天空飞过,留下了美丽的歌声。”原以为语文老师会表扬我几句,没想到老师给我指出了错误,说“某某同学,天空既然万里无云了,又哪来的飘着朵朵白云呢?”我当时是脸红了,还记得同学们一下子就哄堂大笑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出错了他们会那么高兴,我都分不清他们是幸灾乐祸还是无心的,也许就是觉得好玩吧。
依葫芦画瓢不等于抄袭,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我的父亲》,由于我平时写作文爱被老师表扬,便有两个同学抄了我的作文,开头都是“我的父亲叫某某某,他是一个善良的庄稼人……”,老师读了他们低劣的抄袭,问他们说你们的父亲都叫某某某吗?那某某某同学岂不是你们的哥哥了。老师和其他的同学都笑了,我知道他们是笑那几个同学太蠢了,抄作文也不改一改,竟然把我父亲的名字原封不动地抄上,我的父亲便变成了他们几个人的父亲。那几个抄作文的人和我都低下了头,也忍不住扑哧地笑,我却有些羞愧,因为觉得自己助纣为虐,更觉得对不起一向器重和赏识我的语文老师。不过从那次以后,低劣的抄作文现象被遏制住了。
小学的几年,依葫芦画瓢给我赢得了荣誉,也建立起了我的信心。读初中后便发现依葫芦画瓢是低劣的方法,才逐渐去真正探索如何写好文章。
也许许多人都有过与我类似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挺好笑的,但那未尝不是童年的一件趣事呢?!也是一笔财富,谁都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依葫芦画瓢是一种模仿,而模仿正是学习和创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