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晒微信成了不少人闲暇时的一项重要休闲娱乐方式,不时会看到朋友圈有人晒出关于茶的内容,说禅茶一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把饮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做一些哲学上的思考,折射出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茶确实包含很多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对茶进行研究思考的文化人、茶艺人非常之多。茶艺人思考改进茶的采集、加工工艺,文化人思考茶里面包含的人生哲理以及泡茶饮茶的方式,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茶逐渐普及,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裨益人们的身心。中国茶叶最早在隋朝时期便传入日本,至今千年有余,日本人爱茶叶并研究茶艺,源自中国并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十五世纪茶叶传入欧洲,并从最初的贵族奢侈品,发展成大众喜爱的新饮品,至今亦有五百多年;十七世纪传入美洲。目前,中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我饮茶至今近三十年,却是好而不精,接触过的茶叶品种也十分有限,对茶的脾性只能说是略知一二罢了。
精品好茶的成型殊为不易,犹如人之成大器者。茶树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所产茶叶的口感会有很大不同;就算是同一地方同一品种的茶树,采摘茶叶的时间节点不同,成茶后口感亦会不同;揉搓时间的长短、下手的轻重不同,所制茶叶也不相同,全凭师傅的经验和手感把握;炒制时间长短、火候大小的不同,茶味相差也会很大;此外,手工制作跟机器生产,茶品也是大有区别。这过程,需要一个又一个恰到好处叠加在一起,才能成就恰到好处的佳茗。这恰如人生,你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成长,成长中的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否把握得恰到好处,家庭教育是简单粗暴还是精雕细琢,都会影响人的最终定型,是成大器还是成庸人。佳茗离不了手成百上千次的揉搓,离不了大火小火的煎炒;成大器者同样离不了强大对手无情的揉捏,离不了大小苦难轮番的煎熬。
再来聊聊茶的泡制。茶圣陆羽著有《茶经》,其中专门有讲泡茶的篇章,认为不同的水泡出的茶味道不同,认为山上水最佳,其次是江水,再次是井水。茶叶确实离不开水的陪伴,好茶配好水方出好味,但是茶却从不挑剔水,挑剔的是人。你用什么样的水泡它,它就回馈你什么样的滋味。水质极佳的水,还讲究个温度,冷水、温水、开水是对水温的大致描述,现代人可以精确到多少摄氏度,不同温度的水泡出来的茶味千差万别。茶与水温的关系恰如人生与人生态度的关系,你用不同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人生并不会挑剔和抱怨人生态度,只会呈现给你相应的人生结果。
一起看看茶的味道。喝茶喝的主要是茶的味道,不止是为了解渴,不同品种茶的味道肯定大有区别,但总体而言,茶的味道中基本都包含着甘苦二味,刚入口时稍微苦涩,回味则甘甜绵长,或者是苦涩中有甘甜、甘甜中又有苦涩,只苦不甘或者只甘不苦的茶,迄今为止我尚未见过。人的一生往往亦是如此,多数人的人生是先苦后甜,或者苦涩中又有几分甜蜜,一味的苦,谁还活得了,一味的甜,人生也太无味了,有苦有甜才是真人生。在一个地方看到这句话“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话说得多好、多深刻啊!上将洪学智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人,也是唯一的“六星上将”,然而他的人生中也经历了3次大的坎坷。在他的老家,就有著名的“六安瓜片”,他也一直钟爱着家乡的茶,并从“六安瓜片”中悟出很多人生的哲理,从“六安瓜片”的炒制中知道了人生九九八十一难的道理。人生的样子,就应该是苦一阵子甜一阵子,在苦中期盼着甜,在甜中回味着苦。
最后聊聊茶的姿态。茶刚泡的时候是浮在水面的,慢慢的浸水才沉入水底。人生在不成熟的时候亦如茶初泡时的姿态,轻飘飘的飘着浮着,待到经历了知识的浸润、生活的洗礼、阅历的沉淀后,慢慢变得成熟,由张扬煊赫而渐至沉稳睿智。茶叶一般在初泡的时候味道较淡,渐泡味道渐浓,最后由浓转淡,在浓淡转换之间,品茶者自能体会出个中滋味的变换。人生不亦如此吗,从出生到学龄前味道清淡,恰如初泡之茶,从漫漫求学路到事业的打拼上升,恰如茶之味道渐浓渐甘,从事业有成到退居二线含饴弄孙,恰如茶之尾泡味道渐淡却回味无穷。浓有浓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该浓时浓,该淡时淡,浓淡随时间变化,不必刻意强求。
有人说女人如酒,我却认为女人如茶,酒浓烈而伤人肺腑,茶味甘而裨益身心。好女人如佳茗,耐得住生活的煎熬,无论男人的浮沉总能陪在身边,与丈夫一道同甘共苦,其感情则由浓烈的爱情在岁月家庭的浸润下慢慢变成淡淡的亲情。好女人如佳茗,要慢慢的泡、慢慢的品,越品越有滋味。佳茗、贤妻,君子所钟爱者,形成都需要时间,都需要打磨和耐性。
禅茶一味,此言不虚。何谓参禅,参禅即参悟哲理。就我的认识而言,茶的脾性中大概包含煎熬、甘苦、浮沉、浓淡,茶的一生,像极了人的一生。品茶,品的不止是滋味,品的更是人生。女人如茶,人生亦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