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普通高考已经结束,考完后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云南考生的语文作文,材料是来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众人为新亭落成命名,众人题的名字各有特色,都挺不错,宝玉题的“沁芳”二字,最为雅致新奇,得到贾政的点头默许。估计很多考生一看到材料是出自《红楼梦》的,马上就懵圈了。这也是被公认为2022年全国四套试卷中最难的一个作文题。
其实,这个作文题并不难写,或者可以说很好写。往往材料越复杂的题目,做起来更简单。这道理就好比,中央纪委监委或者新华社的通稿,往往是字数越少事情越大。我们当时在一个文学类的群中进行了交流探讨,我简要的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其实也不深,无非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做学问或者干事业,都需要厚积薄发。贾府那么多人丁,为什么只有贾政、宝玉等少数几个人敢露一手呢?这就跟学识有关了,没有深厚的学识,谁敢轻易丢人现眼呢。题对额,最能试出一个人的学识深浅,需要在广博的学习之后,加上自己的颖悟,也就是创新创造,才可能写出好对联好匾额。这也是为什么这一章节的题目叫“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原因,贾政借着题对额的时机,试一试众人尤其是宝玉的才华究竟如何。命题者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作素材,试一试高考考生们的才华如何,选题不可谓不妙。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是厚积;考场上的精彩发挥,是薄发。没有深厚的积淀,很难做到举重若轻的薄发。我想把学子们的寒窗苦读比喻为茶壶煮饺子,这饺子煮得好不好香不香,就要在考场上倒出来给阅卷老师(试才者)们尝一尝,才能见分晓。古语说“茶壶煮饺倒不出”,我却要说茶壶煮饺倒得出。倒得出还是倒不出,就看煮饺子这人的水平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自然是倒不出,学以致用、创新创造自然就倒得出。大观园内读过书的人,何止那几个人,为什么其他人就倒不出来呢?同样是跟着老师学,学同样的教材,为什么有的倒得出,有的倒不出呢?答案就在上面。
高考是为国选才的好方式好途径。选什么样的才呢?是死记硬背、僵化教条的呢,还是善于学习、富于创造的呢?答案不言自明。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从“中国制造”,逐渐走向“中国创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强国梦近在眼前的情况下,国家正需要大量优秀的接班人来接续奋斗,接班人除了政治合格外,最需要的天赋秉性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创造、能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
创新创造每个时代都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源头之水。今年,疫情之下坚持按时高考,为隔离的孩子设置单独的考场,是创新创造;为了保障各类残疾考生能顺利参加高考,为他们设置便利条件(允许带拐杖、轮椅、助听器、放大镜),适当延长考试时间,……同样是创新创造。可以说,创新创造无处不在,创新创造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大观园的试才题对额,宝玉创新得再好,终是为少数人服务,格局尚小。高考考场上的试才作文章,“宝玉”们若创新得好,饺子煮得好且倒得出来,未来则可在中国的大舞台上大显身手,造福苍生。(2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