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廷河的头像

赵廷河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7/29
分享

一生跟党走 幸福万年长

近日,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拜望并采访了山东省高密市密水街道碾头社区,建国前老党员、96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女兵李竹秀。她在回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妇救会会长兼民兵队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透过老人坚毅的目光,仿佛又看到了她和民兵们在村口埋地雷,和战友们在战场上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抬担架、救治伤员的动人场景。 

参加革命挑重担

      李竹秀11岁时怀着一腔热血,唱着“我们都是儿童团,站岗放哨,又当侦察员,盘查行人,捉汉奸。领着八路,拿起枪刀,打退鬼子,把家乡保”的歌曲,加入了儿童团。她在日本鬼子安设据点的地方,服从村民兵队长指挥,和小伙伴们一起以玩耍为掩护执行站岗、放哨任务。每当有情报急需送达时,她就把情报放在自己的鞋子底下,机智灵活地躲过日伪军的层层盘查,最后安全送到指定地点。

      16岁时,李竹秀参加了村妇救会工作,不久就挑起了村妇救会会长兼民兵队长双重担子。在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带领队员们一面忙着工作生产,一面积极组织训练,是村子里的练兵模范。李竹秀不仅埋雷技术过硬,而且胆大心细,多次将来鹏化庄侵掳的日伪军炸得鬼哭狼嚎,仓皇逃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1942年3月4日,经鹏化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英和党员许福东两位同志的介绍,她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943年3月3日,鹏化庄村支部召开大会,批准她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她就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此,她坚定了一生追随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1944年10月,李竹秀在海阳县被上级党组织任命为行村区区委委员、宣传委员。1943年到1945年,海阳地雷战大显神威,共炸死、炸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3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造就了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以及11名“民兵爆炸大王”。年轻干练的李竹秀,抱着救国救民的思想,始终以这3位全国民兵英雄为榜样,不断跟日伪军做斗争。

与于化虎同台领奖

  

      “1962年,电影《地雷战》的主人公赵虎,主要就是根据于化虎和另一位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于化虎是1914年生人,比我大一旬。他原名于晋生,1941年在家乡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入党比他早一年。于化虎曾任海阳县行村区文山后村民兵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制造石雷、子母雷等地雷,创造绊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培训了一千多名爆炸手,先后炸死敌人171名,并创一雷杀伤7个敌人的纪录,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威震胶东。1945年,于化虎被评为‘胶东民兵英雄’,胶东军区授予他‘爆炸大王’英雄称号。1950年他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民兵战斗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9年授予于化虎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是我一生遵循的楷模!”

李竹秀说起于化虎来,心中感到十分敬仰,也十分骄傲。她佩服他是一名大英雄,因为她听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曾在海阳英模大会上夸赞于化虎“好个爆破英雄,一只雷吃掉两对半敌。”“渤海出了一条龙,东海要出一只虎。”她骄傲是因为她与于化虎同台领过奖。1947年12月,海阳县行村区委隆重召开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主要内容是进行汇报发言、领导讲话、讨论交流、以会代训、总结表彰,会上于化虎被授予“爆破英雄”称号,李竹秀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李竹秀与于化虎到同一个主席台上去领奖,心里感到万分荣幸,想着一定要向身边这位“爆破英雄”看齐。

跟赵守福共同御敌

       “赵守福比我大7岁,我称他为大哥。当时我与赵守福的家庭状况都不好。我3岁就没了母亲,是父亲一手把我拉扯大的,赵守福很小就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赵守福担任赵疃村民兵队长,我是鹏化庄村妇救会会长兼民兵队长,每逢上级有任务,我们都并肩作战。后来,他担任县‘赵守福爆炸队’队长,我们在他的指导下,以村为单位,组织民兵开展御敌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共参加战斗上百次,炸死炸伤日伪军和国民党军138人,炸毁汽车2辆,炸死战马4匹,还培养出全县民兵爆炸手1.2万余人,其中82人成为‘爆炸大王’和‘爆炸模范’,被誉为‘爆炸圣手’。1943年他荣获胶东军区‘爆炸大王’称号,次年被授予胶东‘民兵英雄’称号,1948年被山东军区授予山东‘民兵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后来赵守福参加了全省民兵大比武,受到贺龙、罗瑞卿等军队领导的接见。晚年他特别热心于革命传统教育,经常给青少年作英模事迹报告。当选过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病逝。”

“兵民是胜利之本。”李竹秀自豪地介绍说:“抗日战争期间,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名,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前些年我身体好的时候,每次回海阳都到赵守福家去拜访。赵守福去逝后,我还专门让我的大儿子孙仁山陪同我回老家去他的墓地拜谒过。我们可是并肩作战、共同御敌的生死兄妹呀!”

同孙玉敏是干姊妹

       当我看到墙上李竹秀当兵时照的扎着两条大辫子的照片时,不解地问李竹秀:“我看您很像电影《地雷战》中那个扎着两条大辫子、埋地雷炸鬼子的“玉兰”原型,您说对吗?”李竹秀笑着回答:“‘玉兰’的原型是全国民兵女英雄孙玉敏,我比她大1岁,她称呼我李大姐。我们都在各自的村妇救会工作,所以拜了干姊妹。她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入党比她早2年。1943年,孙玉敏为解救被日伪军围困的群众和5名八路军,越过敌人四道封锁线去送信。在反‘扫荡’中,她参战100余次,毙敌17名,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胶东民兵英雄’称号,获得2支钢枪、6颗地雷、100发子弹的奖励;1950年,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称号。” 

当我问李竹秀电影中 “玉兰”用头发丝做地雷导线是不是真事时,李竹秀肯定地说:“的确是真事,不过她头发细,一回得用两根头发丝。”她还即兴唱起当年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铁西瓜,开了花,空中飞起了大洋马,鬼子的脑袋搬了家,受伤的鬼子满地爬……”

2013年8月5日,海阳“全国民兵英雄”“地雷大王”女英雄孙玉敏病世。当李竹秀得知这一消息时,悲恸不已,英雄好姐妹成为她一生抹不去的温馨记忆。

东北参军抗美援朝

       孙春寿是李竹秀的丈夫,由于父亲孙洪利死在了日本鬼子的枪口之下,15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军入伍,被编入16军163师一团三营七连。在部队孙春寿苦练杀敌本领,战场表现突出,被吸收加入党组织,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1948年9月参加了解放四平战役。

      李竹秀在家乡组织妇女纳鞋垫、做军鞋、磨米面支援前线,组织民兵搞土改、抓革命、促生产。1948年12月,海阳县行村区隆重召开功臣模范表彰大会,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她被行村区委授予“人民功臣”称号。李竹秀与孙春寿两人也由于志趣相投,就在部队结了婚。同月,李竹秀因受丈夫的带动和影响,主动报名参军,到东北军区163师担任了卫生员。1950年10月,她的丈夫孙春寿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带领全边战友跟随以郝团长为首的先遣独立团,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负责管理朝鲜伦兴火车站军械库。由于在美军轰炸机轮番轰炸时作战勇敢,及时组织战士抢运军械物资,荣立个人二等功。

       1951年2月, 李竹秀向师司令部递交赴朝参战志愿书,经批准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独立团志愿服务队并担任卫生员,与其他医护人员一道在战场上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抬担架救治伤员。1951年9月,她因工作需要被调离朝鲜战场,先期回国。虽然经过朝鲜战场短短7个月的洗礼,但李竹秀对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深刻体会,融入了血脉灵魂。

       1954年9月,李竹秀复员到廖兰县待分配,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坚定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目标。同年11月,李竹秀服被分配到平度县崔家集粮管所工作,后因落实政策落户到高密县城关公社南关大队。工作期间,她勤恳敬业、执着奉献,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

      后来子女和孙辈们有时问她,复员后工作待遇低、与她的贡献不相符是否后悔时,李竹秀总是激动地说:“这是我个人的事,不能向组织讲条件、要待遇。比比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我算是幸运的。能在现有岗位上安心工作,我无怨无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