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自从走上文学道路以来,毛晓玲是我最熟悉的文友之一。这位性格稳重、诚实善良的高密女子让我印象深刻。她世居高密老城的根部,真乃书香之家。中学毕业后,跟随母亲一直从事服装加工业,尝尽了生活的艰辛。更难能可贵的是,服装加工红红火火的她,从不满足事业的成功,而是追求着更高的文学目标,她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一直让我敬佩不已。
近日,毛晓玲新著的散文集《城亲草木深》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当我有幸接到毛晓玲签名的新书《城亲草木深》》后,就爱不释手地品读起来。《城亲草木深》散文集是毛晓玲从十几年来撰写的300多篇散文中,精挑细选出代表性作品59篇,15万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守森教授,在百忙中认真阅读了这些文章后,欣然为该书撰写序言。散文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城,维桑与梓;第二辑:亲,莫慰母心;第三辑:草,野有蔓草;第四辑:木,卉木蒙蒙。这四辑的名称均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毛晓玲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借鉴。
每当翻开泛着墨香的新书,一页页、一行行激情的文字就在我的眼前如快乐的音符跳跃,从而激发我不断阅读的欲望。研读每篇散文,在多彩的字里行间,处处涌动和闪烁着一个“情”字,常常让我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文章中的喜与忧,乐与愁,激动与悲悯,无不体现着她的真诚、热情、温暖和博爱,这都是语言文字的鲜活力量在默默地传递。我首先选读了一部分文章后,诸如《老街》《高密牌坊街》《曙光照相馆》《烧烤街》《从箭沟街到碾头桥》《八腊庙与八腊庙街的童年时光》《树忍堂故居》《后园的传说》《老井》中的细节,就在我心中留下了万千感慨和不舍思绪。如其说是循着这些文字在探访高密老城的根脉,莫若说是跟着毛晓玲在游览高密老城。最后,读着她的文字,走进了她的树忍堂故居,了解了她家的后园以及老井的传说。让我为之惊讶的是,在读第一部分“城,维桑与梓”中的《后园的传说》一文时,有老姑妈摘茄子这样一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读完一遍后,发现文章以老人讲故事开笔,又以细腻的文笔描述老姑妈40多岁仍未出嫁,一直居家绣花。最后描述老姑妈摘茄子时,竟然把茄子妞全摘了。当堂嫂“不禁失声叫起来:‘你怎么把茄子妞全摘了?’老姑妈神色安宁,用反问句式淡淡答道:‘人家不都是这样的吗?’”这满园的茄子妞妞成全了她满腹的心事!她那是渴望拥有自己的一个家呀!这样的细节,如果不是作家善于倾听,缜密思考,细致描述,怎能写出如此让人心情紧张、挂牵以及愧疚的详细过程。也许是亲情和血脉相通相融的缘故,才让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去关爱和体贴她老姑妈的孤独心境,读后不免让人心里感到紧张、挂牵和愧疚。好心的读者啊,多么想以真诚之心献上一盏和谐温馨的爱的心灯!一篇普通的文章,能够让人的心灵受到莫大的震撼,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书香之家彰显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节和爱国情怀。日本入侵中国时,《树忍堂故居》中写道:“那时他们的爷爷反复教授的大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李区长率领部分绅士把日本人从康庄方向接进城里时,高祖父久久无语。作为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他能做到的仅如此:不出任日本控制下的任何职位,并且严厉阻止孩子们为日本组织做事。”从中可以看出,树忍堂的高祖父无论怎样的政治风向,都是种植于一个中国文人思想中的民族英雄气节始终起着作用。因此才会有“学屋曾收留过八路军指战员,枪支埋在学屋后的木槿树下”的壮举。《旧日木门上的春联》一文中这样描述道:“树忍堂的成年男子不但做到了关心民族危亡,而且站到了抗日的最前线,浴血奋战。高祖父的次子毛建民(毛学励)的名字赫然列在高密文史馆的档案中。2014年8月2日的《今日高密》以整版刊发《高密抗日游击队中的‘一百单八将’》,曾叔祖的名字位列其中”。家运服从国运,是国家的大命运决定了树忍堂热血男儿的命运。毛建民一去八年未归。高祖母虽然思子亲切,但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于是,曾祖兄弟4人和祖父辈兄弟10个都离开树忍堂,在外抗日、求学、工作。是的,国家的大命运决定了热血男儿的命运,正是有了像毛建民这样千千万万的热血男儿卫我河山,浴血奋战,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写亲情,母亲永远是第一位的。毛晓玲对母亲的爱格外倾心。“很长一段岁月,我和母亲共事,即是母女,又像姐妹和朋友。那些安静的光阴,母亲讲述大量的民间故事、趣闻以及歌谣。有时候什么也不说,任时钟滴答。低头各忙各的,可是心意相通。”(《静默的盘扣》)“母亲开始纫被子,先缝四边。她不时抬起手,将缝被子的针放进头发里蹭一蹭,好像头发里有魔法,可以给细小的针输送能量一样。如果给天下母亲塑像,这个往头发里蹭针的习惯动作,将是永恒的经典。”(《树荫下的母亲》)“母亲离开了人世,哪里也寻她不着了,可她制作的大酱还封在老坛里,日久油滋的更为温润细腻,颜色更为厚重,口感更为醇香。酱香一直弥漫在我们的日子里,好似娘深沉的爱从没有离开!”(《母亲的酱坛》)毛晓玲无论童年,还是跟她母亲一起工作的几十年时光,她听到母亲以浓重的乡音说过的那些谚语、民谣和乡间传说,带着土地的辛腥气味,留存在了她的记忆中,发酵成像一行行庄稼一样的词句。那些疼爱、呵护、品格的辉光,渗进了她的血脉里,成为一种养分,滋润、浸染着她的心灵和辛勤忙碌的日月。所以说《母亲的歌谣》,其实就是民间的歌谣,循着这些歌谣,她会轻而易举找到生命的本源、故乡和母亲!
父爱是伟大的。“一个苦水里泡大的孤儿经历漫漫人生路,立业成家,生儿育女,修成正果该是多么不容易!该是怎样的奇迹!怎不值得母亲们夸耀和欣慰!”(《父亲的母亲们》)“父亲,再也不会帮着我锁扣眼儿了;再也不去接送他引以为傲的一对清秀可人的孙女上学了;再也不用他圆润漂亮的字体为孩子们写书皮了;再也不包饺子给我们吃;再也不买作文书给孩子们读了……雨点大滴大滴地从空中落下来,落到还敞露的墓室里,泪水早已经不知不觉淹满腮边。”(《父亲的墓园》)我读着这样的文字,泪如泉涌,打湿衣角。我想,这哪里是在读毛晓玲的父亲?我的父亲,我的父爱不也如此深沉吗?
草木皆有生灵。一草一木在毛晓玲的笔下,都是有生命的。阅读书中第三辑:草,野有蔓草;第四辑:木,卉木蒙蒙。你会发现随处可见的灰灰菜、荠菜、云星菜、苍耳、车前草、婆婆丁、香蒲、拉蔓草等;那些石榴树、梧桐树、楸树、桑树、栾树、柘树、槐树、杉树等,哪一棵没经历过大地母亲的体温?没与我们充满艰辛与创痛的日子发生过交集?草木所具备的奉献天性与坚韧品格,寄托、映照的也正是这世上大多数母亲的慈爱与博大!
通读《城亲草木深》一书,无不涌动着感慨、真情和希冀。毛晓玲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励志好书。如今,她已出版《城亲草木深》第一本散文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我想,在文学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她,不会止步,凭借执着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她定会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相信她会创作出更多佳作,取得更辉煌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