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我走进辛庄,发现村志上刻着:“明代辛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村以姓名,名辛庄。”辛庄现属高密市密水街道,有350户、948口人。青石砌就的围子沟渠与沟渠两岸的花树、纵横交错的胡同、粉刷一新的房舍、鸡鸣狗吠,衬出辛庄这个小村的幽静。
漫步在村中水泥硬化的大街小巷,我发现有好多临街户的院墙外都栽有紫藤,爬满了花架或院墙,开出了串串粉紫色的花朵,花序下垂长达二三十厘米,花姿优美,芬芳怡人,串串花朵映红了张张笑脸。
波涛蓄势,风必先起。走进村委大院的党员活动室,我发现西墙上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格外显眼。我上前仔细端详,村党支部书记刘宝地向我介绍道:“他就是辛庄村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刘宴海。”说起老支书的感人事迹,刘宝地如数家珍,说他要以老支书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想着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
村文书潘俊信从档案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份《潍坊日报》和一份《农家生活》杂志,这是刊有刘宴海事迹的珍贵资料。我手捧1992年11月12日的《潍坊日报》,怀着敬仰的心情认真拜读了刊发在头版头条的《奉献之魂——追记辛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宴海》。文中写道:
“辛庄人怎会忘记,你这位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含辛茹苦,兢兢业业为辛庄人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你带领全村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辛庄村,建设成为全县首批文明单位,全乡第一个(潍坊)市级文明单位……”
读完这篇,我又手捧1993年第4期《农家生活》杂志,怀着敬重的心情认真拜读了刊发在第37页的《秋天的回忆》。读完老支书的感人事迹后,我的心中波涛汹涌,久久难以平静。我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村委办公室东侧,有一处用砖瓦水泥建造的二层小楼,上方有“辛庄影剧院”5个大字,格外醒目。虽然早已被弃用,但它是唯一能见证辛庄村男女老幼文化生活历史的老建筑物。听81岁的老人陈光祥说,辛庄是“高密茂腔”的发源地之一。很早以前,村民喜欢文艺,能歌善舞,酷爱茂腔。提起辛庄茂腔剧团,不仅本地家喻户晓,就连在诸城、胶南也久负盛名。高密最早成立的“群力剧团”创始人就是辛庄的刘德顺、陈顺三等人,至今在高密、诸城的茂腔剧团都有辛庄的专业演员。高密茂腔起源有二:一是“本肘鼓”;二是“茂时鼓”。高密北斜沟一带在清末唱的正是“本肘鼓”,俗称“肘鼓子戏”;辛庄一带唱的则是“茂时鼓”,唱腔特点是“打冒”,从唱腔到内容俱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是真正老百姓的戏。
辛庄村现有两株古树,每一株都有其静默的呼吸,活在自己的位置上,暗暗涌动力量。在村中部路东侧一户院墙外,有一株古槐,几经扩路这株古槐仍被保留着,黝黑粗糙的树身见证了它的沧桑。在村中一处刘家祖宅院内有一株大银杏树,主干高大笔直,表皮完整,树姿端正,冠形圆满,枝叶茂盛。《高密古树名木》中记载:“几年前,从树的东面根部长出一子株,紧依母树生长,被人们称之为‘怀中抱子’。现子树高2.5米,胸径0.12米,枝繁叶茂。母树苍老遒劲,子树英姿勃勃,母子相依,情深意长。”此树虽饱经沧桑,但被保护得很好,生长旺盛,每年依然结果。
1982年建的高高的水塔,让辛庄人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虽然它现在独自耸立在村西的水塘崖上不再被村人青睐,但村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它,通过它所迸发出的带着泥土味道的甘泉,一直流淌在村人们的心里。
辛庄水库碧波荡漾,深不见底。从前,辛庄一直缺水,“挑一担、绿一片,挑上万担绿万片”,这是上世纪60年代辛庄人搞绿化、种果树、奔富路的战斗场景。2019年5月,高密市水利局组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从而消除了防汛蓄水隐患,保障了水库效益的最大发挥。
辛庄水库南岸有一台喷灌机正在轰轰地响着。顺着绵长的喷灌机带,我一眼望到大片的麦田里,有一位村妇正双手抱着喷灌机带给小麦浇水。我想,等小麦喝饱了水,在充足的阳光下,很快就会扬花吐穗。
你知道小麦扬花是什么样子吗?凡是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小麦扬花仅有三天,第一天花开在中部,呈现黄色;第二天开在根部,花色是黄白相间;第三天开在上面,花色是白色。
我怀着一种好奇心,脱掉鞋子,光着脚走进麦田,就像小时候一样用脚板亲近这久违的土地,尽情吮吸着墨绿麦苗的清爽气息,踩着松软的土壤,内心随即有了一种充实感。我知足地走在田垄上,泥土一次次地掩过双脚,心里头感到特别惬意。此刻,故乡从静默无语突然变得生机盎然,昔日那一幕幕劳动的场景纷至沓来。不管我走到何处,土地的影子都会如影随形地跟在我的身后,因为我的骨子里始终藏有土地的气息,长久不变。由之,我蹲下身来,用心聆听小麦拔节的声音,像那位村妇一样,祈愿今年小麦又是一个大丰收。我起身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清脆悦耳,它用独特的声音告诉我们一些令人喜悦的消息。
我行走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眼睛不时地四处搜寻着,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片生长旺盛的油菜恣意忘情地开了花。这黄灿灿、亮闪闪的油菜花开得亮丽、开得绚烂、开得让人心醉。我走近仔细端详了良久,用手轻轻地折一花枝扶到鼻前,深深地闻了闻,馥郁芬芳,浸入肺腑,嗅了嗅,神清气爽。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肆意穿梭,辛勤地采集花蜜,“嗡嗡”声不绝于耳。
离开辛庄,我乘车向东行进在柏油硬化的出村大道上,四处张望,不见了路旁那2万株杨树,取而代之的是茁壮成长的风景树法桐,目送着进出务工经商打拼的人们,成为新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想,生活在辛庄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