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去高密市柏城镇前冢子头遗址,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如愿。8月上旬的一个午后,蝉声鼎沸,烈日炙烤,我抽空决定前往,终于成行。
据前冢子头村志记载:“在(柏城)镇政府驻地东南7.5公里处。明初,周氏立村,因北有晏王冢,故名。”
前冢子头村南400米处有一片隆起的高地,当地群众称其为“南台地”。这就是我要去专程探访的前冢子头遗址。该遗址地处胶莱平原腹地,西距胶河约3公里,东距墨水河约2.6公里。遗址核心区约4.7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
一
在李茂庄村后,我遇到两位村民正在树下纳凉。我说明来意后,他们让我顺着一片玉米地的沟边向东走,说不远即是。我缓步向前走着,发现脚下茂密的马唐草、牛筋草、马齿苋等植物,用它们的幽静和至美,镌刻和滋养我童年灵魂青涩的绿。此时,我用人到中年的沉稳,丈量探寻至前冢子头遗址这段距离的荒寂。秋风藏起我想像所及远古人们聚居眼前这一隅的盛衰兴亡。不知不觉间,我脚下出现一个足有1米深的陡坡,左边是一片长势旺盛的墨绿色玉米,右边坡底是一片白色的大棚。我站在这个陡坡上,突然想起一位诗人的名言:“美丽的陡坡常常沉默不语”。
终于看到了用铁丝网笼罩四周的遗址发掘工地,考古人员这时不在现场,我发现窖穴、灰坑、灰沟等遗迹分布有序。
我转到遗址发掘工地北门口,发现左侧挂有一块“考古重地,闲人免进”的警示牌。我站在外面向里探望,一只灰鸽从空中飞来,落在这片正在开掘的宝地上,低头捉一只昆虫,昂首挂在了嘴角,回头向我炫耀它的战果。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下天空,几片棉絮似的白云,把湛蓝的天空点缀成了一幅画。一只燕子从我头顶掠过,我刚要从腰包里掏出手机想拍照,忽然看到高密市文旅局发布的一条新闻:“前冢子头遗址年代始于大汶口文化晚期。2010年11月5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3月至6月,为深入研究海岱地区史前至商周时期人类活动面貌,依据鲁东南区域系统调查成果,山东大学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前冢子头遗址进行试发掘,取得了突破性考古成果。2022年10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论证,被正式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22年至2023年,共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露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汉代遗迹800余处,出土遗物发现陶、玉、石、骨、铜等较完整或可修复文物及重要标本900余件。根据遗存状况,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发掘区在周代表现出明显的‘神圣空间’特色,祭祀活动频繁,推测与文献记载中齐国基层社会的祭祀传统及复杂的祭祀对象有关。”
刚读完这条新闻,我看到一位老农向我走来,他向我介绍说:“俺叫宋振林,‘南台’开挖的这片高地,有8亩是由俺兄弟三人种着。以前村民盖屋都从这里拉土,这里产的大白菜特别好吃,俺在这里耕地时还拣出好多碎陶片。”
前冢子头遗址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地方。因为这里虽然发掘时间短、面积小,但遗址年代跨度大且连续性强,遗迹遗物种类丰富、数量多,尤其是龙山文化时代三重环壕及战国时期780平方米圆形台基的发现,充分显示了该遗址在胶河流域的重要地位。
二
晏子是高密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任何思想文化和人物的出现,都与该地的地域环境条件和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晏子故里,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意思是说,晏子这个人,是莱地夷维人。对此,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晏子传》对“莱之夷维”有这样几段历史追溯:
“在商、周以前的时代,居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将聚居栖息在今山东及与山东邻近的江苏、安徽一带的东方部落居民称为东夷人。东夷人是华夏人对东方诸土著居民的泛称,包括东夷族的诸多部落和方国。考古发掘证明,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东夷人就在东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栖居,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灿烂的东夷文化。到新石器时代初期,东夷已经成为古代中华文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太昊、少昊、蚩尤、舜都是东夷族中涌现出来的著名部落酋长和军事首领。到夏、商时,东夷族的部落、方国和支族达100多个。其中的夷维部落,位于今高密市城区一带,在夏、商时是一个临近莱国的东夷部落方国。后来,夷维被势力日益强大的莱国所吞并,成为莱国的一个城邑,因此也称‘莱之夷维’”。
考之史籍,可以发现,夷维之名先是西汉时演变为夷安,后来又在北齐年间演变为今之高密。
前冢子头遗址西南部原有古城,高密民间自古传说与晏子有关,旁有朱家庄,历来被称为朱晏城。史书记载,隋文帝时此地曾作为胶西县县治,隋末大乱,城毁。
“在俺村前除了有考古遗址外,附近还有晏子庙、晏子祠、晏子碑、晏王冢等有关晏子的历史遗存。”前冢子头村村干部曹立宽向我介绍说。
高密孕育出了晏子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与高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灿烂的地域文化分不开的。据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海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022年考古发现前冢子头遗址距今5000年至2000年的完整文化层,涵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两周、秦汉等不同历史时期。该遗址还发现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环壕与城垣,以及东周时期两座疑似礼仪性建筑的台基、汉代贵族使用的六博棋具等,说明该遗址等级较高,或曾作为区域中心聚落,甚至可能是史前文化至夏商时期的古国。
至尧舜时代,高密是大禹的封国,其时,高密已开化为文明之地。迨至商、周,高密更是发展为胶东半岛的交通大邑,经济文化十分发达。
因此,我想,高密孕育出晏子这样的历史人物应该说有其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因素。
三
1922年2月,前冢子头村设立胶县公立第一小学。1929年,大刘家疃完小搬至该村。2002年在该村新建校舍,更名为柏城镇育才小学。2023年2月,柏城镇育才小学撤并,改造为“山东大学考古实习基地(高密)”。
2023年3月9日上午,山东大学前冢子头遗址考古队在工地现场举行开工仪式。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前冢子头遗址试挖掘取得了突破性考古成果,首次将高密历史上溯到距今5000年前,意义非常重大。今年,前冢子头遗址二次勘探又有更重要的新发现,有待本次考古发掘进一步验证。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与柏城镇党委、政府携手,全力配合,坚决保障考古发掘工作顺利推进。
从山东大学前冢子头遗址考古队对外发布的信息了解到,前冢子头遗址2023年考古发掘工作是“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的一部分。本年度的发掘工作主要是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山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年代序列,并探讨山东半岛融入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过程与途径。
8月8日上午,前冢子头遗址周代祭祀遗存学术论证会在山东大学考古实习基地(高密)举行。专家们建议以考古实习基地为依托,对该遗址及周边遗址群进行详细规划,开展长期系统的考古工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深入研究增砖添瓦。同时,专家们对前冢子头遗址申请第九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遗址公园等文物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徜徉村前,我发现山东大学考古实习基地(高密)的院墙外,悬挂着一幅“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横幅。在这里协助工作的高密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引我到博物馆观展,考古成果让人心生感慨。同时,我还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图片,正在无声地展示着山东大学考古人的风采。
我想,不久,山东大学前冢子头遗址考古队将会为世人打开一扇通往古文明的“历史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