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廷河的头像

赵廷河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9/30
分享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杜福国杜福杰新著《家乡与远方》有感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捧读高密老乡杜福国杜福杰俩兄弟新著的散文集《家乡与远方》,仿佛漫步在散发着芬芳的泥土气息的乡间小道,又仿佛走进充满诗意和传奇色彩的远方圣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说:“文艺家的生活阅历越丰富,思想就越丰富;在生活中积累的思想文化资源越多,就越可能具有超越常人的思想高度;如果站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前沿,其思想就必然带有先进的性质,从而就更能创作出鼓舞人们前进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的作品,成为鲁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通读杜家兄弟新著的《家乡与远方》这部书中的近百篇散文,觉得似乎就有如同张炯所说的那么一种鼓舞人们前进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的作品的影子,它给我增添了一种心情愉悦、不吐不快的感觉。具体说来,有着以下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作品饱含着家乡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史。而我们高密地处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久远,文化深厚。从杜家兄弟作品中,随处可见他们对高密历史文化的挖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禹名高密,其母女志生他于高密。在这块充满了大禹治水传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父兄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遗产——胶莱河精神。”(《胶莱河往事》·家乡篇)不仅如此,他们怀着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和争分夺秒的进取精神,工作之余,牺牲休息时间,东奔西走,顶风雪、冒严寒,走农户、进田头,调查论证,抢救历史资料,挖掘人文素材。对发生在高密大地上的潍水之战中的韩信南坝、韩信北坝、张良沟、城阴城等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了科学的有权威性地论证,为高密历史文化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如:“不久前我到逄戈庄寻访刘墉故里时,曾得到一本书,上面有一首诗,是康熙年间官至江南提学道的逄戈庄人刘果写的,诗的名字叫《韩信坝怀古》:‘才写降书墨未干,竖儒舌骨已消残。波心沙积三齐恨,石齿风声四月寒。岂为功成忘蹑足,多因鸟尽悔登坛。长河两岸王孙垒,青草离离不忍看。’河中有沙心,岸边有石齿,诗人当年一定是站在这里写下了韩信坝怀古。这里应该就是当年韩信南坝遗址。”(《千古传奇的韩信南坝》·家乡篇)我想,他的大胆设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品展示出家乡历史文化遗址的真实性。“一场潍水之战,不但令20万楚军灰飞烟灭,还打出了一位大将、两位丞相。韩信的两位副将,都成为开国功臣。后来都官至宰相。潍水之战以两座土坝铸就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千古传奇的韩信南坝》·家乡篇)那么,有人要问:这场经典战例中的韩信北坝具体筑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筑在这个地方?张良沟现无据可考,它又在哪里呢?城阴城是被大火所烧还是被大水淹没?带着这些疑问,我通过阅读杜家兄弟的作品,在我大脑的轮廓中逐渐明晰起来。“为什么敢于确定就是从城子老村后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呢?要引潍河水出坝,必须抬高水位,只有从拦河坝前引。如果从高密、诸城两县交界处的小古县村附近的韩信南坝前引水,40多里路,工程量浩大,再说战事已经拖得很久了,需要尽快结束,这一方案显然不行。剩下的方案就是从北坝前引水。韩信北坝的河东岸就是现今郑公街道大圈村,从坝前走城子村后、大圈村前,到城阴城只有五六里路,中间有一些田间沟渠可供借用,省工省力,是可行的。不可能再有第三种方案了,因为别处没有拦河坝。确定了张良沟走城子村后的方案后,几万人上阵,沟很快修成。潍河水冲出水库,如脱僵的野马顺渠而下,直逼城阴城,久攻不破的城阴城终于破了。张良沟周围也成了一片水乡泽国。由于此计是张良所出,当地祖祖辈辈将这条沟称为张良沟。”(《张良沟与水淹城阴城》·家乡篇)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的烟云已经随风散去,消失于无形。一场带来生灵涂炭的水淹也没有多少意义,但它作为高密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是我们世世代代不能忘记的。

作品富有创新性、审美性和愉悦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作协主席范垂功说:“创新,使文学艺术获得超越性、存在价值、审美价值,从而获得艺术生命。”从阅读杜家兄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人正直,文字功底扎实,文风朴实,叙述与抒情并举,写景与状物分明,细节描写恰到好处,刻画人物用语适当,富有创新性、逻辑性、故事性、审美性和愉悦感。如:“快走出沙漠了,有些不舍,坐在小火车上,我回头再看一眼库布其。太阳的淫威已经四散,积聚了能量的大漠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温暖而深沉,但愿不要刮风,风会让恶魔醒来,醒来就是灾难。长空寂寂,大漠无言。”(《到库布其看海》·远方篇)读了这样的作品,就能把读者引领到大漠一起去旅行,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人一旦走出大漠,就会有一种胜利感和归属感。再如:“草原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一个小时,雨停风散。和欢快的雨相比,草原的落日是缓慢的,慢到像举行一个神圣的宗教仪式。阳光不甘心退出草原,像一团火,努力地将全部光放射出来,像一部激昂的乐章,进入了高潮。天边洒金,落日熔金,灿烂无比,辉煌壮观。只觉得整个天空如酒酣的画家狂风一样乱蘸急画。云层如万马奔腾,有聚有离,有明有暗,背景是无边的草原和巍巍青山。大幕一遍遍被拉上,又一遍遍被拉开一个缝,阳光对大地一遍遍深情鞠躬。”(《塞上二日》·远方篇)这样的作品,最能叩击读者的心灵,把读者引领到大草原,一起去感受草原的雨,领略草原落日之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