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晓舟的头像

赵晓舟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1/05
分享

金秋之美在重阳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时序回到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每逢重阳节,我就想起伟人这首气度恢弘的词作,他把哲理寓于写景之中,把深情寓于秋光之里,上升到豪迈、浪漫的层面,呈现出恢宏开阔的境界,凝聚起鼓舞人心的力量,彰显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是一个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此时,秋的美丽、秋的深沉、秋的寥廓、秋日的我们,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常常会想起古人“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的诗句,进而萌生出“年年岁岁重阳日,岁岁年年人未老”的遐想。

重阳节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除了有登高望远、消灾辟邪之说外,习惯上把重阳节也叫 “敬老日”、“敬老节”或“老人节”。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对数字“九”字很在意,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又称九日、重九,是“天长地久”的象征。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饱含着中国人的浓厚情感,承载着中国人孝老爱亲的精神内核。

金秋之美在重阳,重阳之美美在一份思念。九九重阳节,也是团圆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治国之道时,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把尊老敬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1988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孝亲敬老、爱老助老成为重阳节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给重阳节赋予新的寓意,也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重阳之美,美在一份景致。农历九月也叫“菊月”。菊花象征长寿,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的时节,此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灿灿的菊花鲜艳夺目,馨香弥漫,清芳幽长,她那昂首的姿态,使风霜不再肆虐,让大地变得分外迷人,彰显出生命的坚贞与高洁,给这个传统的节日增添了无比绚丽的色彩。历史上,菊花同“梅竹兰”一道,被称为“四君子”,它在深秋不畏秋寒盛开,所以历来被视为高雅傲霜的象征,人们赋予了它高尚坚强的内涵。

重阳之美,美在一种雅兴。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时“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总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耳边会涌现出孟浩然“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迈,杜甫“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期待。这些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诗句,抒发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

重阳之美,美在一抹情怀。一花一叶总关情,我们所浸染于重阳节的那份敬老情感,不全部都在山川河流间和唐诗宋词里,还在于我们最淳朴的精神追求中。重阳节这天,我们孝敬老人,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既是责任和义务,更是传承一种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秋阳中,父母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院落之中,幻化成最美的清泉,滋润着我们菊花般璀璨的孝心,如小溪流淌,叮咚回响,是对我们做人最大的奖赏。

中华民族有着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立法的初衷,就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敬老氛围,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良好家风得以传承。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转眼又到重阳佳节,当我驱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时,脑海里便浮现出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她老人家如果还健在,今年已经整85岁,我一定要搀扶着她沿沣河堤,观白鹭翩翩,看沣水潺潺,睹芦荻飘雪,听牛羊牧歌,让她感知四季变换的丰姿,呼吸天地间自由的空气。可惜,子欲孝而亲不在。

莫道重阳秋风凉,九州遍野菊飘香。万众登高我垂首,遥祭母亲祈安详。

                                                                             农历庚子鼠年重阳节于秦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