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晓舟的头像

赵晓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6
分享

回望母亲河

一场夏雨过后,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晚霞像一把火炬,点燃了整个天空,辉映在汹涌澎湃的河面,恰似披着婚纱整装待嫁的新娘,娇艳妩媚。

此刻,我静静地伫立,望着微风摇曳芦苇,白鹭翩翩戏水,听着浪花拍岸,布谷鸟鸣,忽然想起了明代文学家杨慎在《临江仙》中的一段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瞬间,心情兴奋起来,便独自来到秦镇沣河大桥。

这是一座连接长安与鄠邑两区的水泥桥,站在桥中央向南眺望,巍峨的秦岭尽收眼底,高冠河、太平河、沣峪河、潏河、石砭峪河、大小峪河,在秦岭北麓洋洋洒洒,从各自峪口由南向北缓缓流出,在古镇秦渡南门外汇聚成一片宽阔的沣河平湖,湖水溢出水坝后便飞流直下,形成了一条宽约两百米的巨型水帘,恰似银河倾泻,又像百川归海,卷起千层巨浪,迸发出续而不断的轰响,在天地间戏珠溅玉,纵横恣肆。不多时,一道彩虹从水面横空而出,划破蔚蓝色的天空,宛如仙女抛下彩带,又似喜鹊搭成彩桥,悬架于沣河之上。

河水继续向北而流,河面平坦,河道微弯,杨柳排列两岸,碧水倒映蓝天,夜鹭、白鹭、池鹭、燕鸥、翠鸟四处盘旋,杜鹃、黑卷尾、黄鹂在岸边树丛飞来飞去。人步入其中,真有点不知天上人间,今时是何年的惬意。我贪婪的看着眼前的美景,心里却喃喃自语:数风流人物看今朝,此处风景真好。

我从小对沣河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不仅是因为沣河作为关中平原的一条“文化河”,承载了一座城的历史,孕育了一座城的文明,催生了一座城的发展,见证了华夏三千多年的变迁,孕育了周秦汉唐盛世,更重要的是沣河是我的“母亲河”,泽润长安,造福乡邻。我生于此、长与此,此处留有我拳拳在念的亲情和患难之交的友情,也记录了我故土难离的乡情。

沣河位居长安八水之一,在关中大地亘古流淌,造就了一片美丽而丰饶的土地和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长卷。早在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沣河流域聚居。西周丰镐二亰都城建在沣河畔,后有秦渡古镇城门楼上原悬挂的“丰京圣地、襟带镐京”等清代牌匾为其证。上初中时,每次从城门出入,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瞥一眼那高悬于城门楼上的石匾,看着其上“嘉庆年间”的落款,时常浮想联翩。数千年来,沣河以其清澈的水源,滋养着沿岸的人们,以其秀丽的景色成为皇家囿苑和城郊游园,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吟诗赋词提笔作画,可以想象,当年的沣河流域,尤其是秦渡两岸是何等繁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和伙伴们常到沣河玩水戏沙、钓鱼抓虾。每逢端午,还会三三两两到河边的芦苇荡里采摘粽叶,当地流传的谚语说:“沣河两岸好苇子,牛东第五桥好女子”,足见当时芦苇之丰茂。那时,镇上的妇女喜欢傍晚到河边洗衣服,棒槌敲击声,嬉戏打闹声,音犹在耳。男人则喜欢夏季到河里去游泳,晚上到河滩上去乘凉,说笑声,调情声,恍如昨日。昔时秦渡北门外有一座石板桥,两岸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热闹非凡,吸引着方圆几十里的乡邻都聚集在此易货易物,那场景不亚于“清明上河图”所记录的繁荣景象。

遗憾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沣河受到了严重污染。闻名遐迩的沣河砂石,曾经导致了疯狂的采砂经济,造成河堤断裂,河滩残缺,河床千疮百孔,随处都是深坑。让人痛心疾首,目不忍睹。欣慰的是生态文明的春风吹进了古城,秦渡古镇归属西安高新区管辖后,随着沣河治理速度的加快,两岸出现了多个亮丽的公园和几十公里的绿化长廊,而且还有数个星罗棋布的小湖和造型各异的拱桥。这让我对沣河之名有了更多联想。沣河实乃丰河也,意为五谷丰登、水草丰盛、生活丰盈。古人赞其曰:“游鱼上下,浴鸟飞鸣。红莲白藕,迎流而长;翠柳青蒲,夹岸而生。……朝看烟渚沽帆,夜望霜天渔火。”俨然像一幅江南美景。

今日之沣河,尤其是秦渡古镇一段,天蓝水碧、鱼翔浅底,鸟集鳞萃、绿荫四季,是人们休闲度假、舒心憩息的最佳之所。到此游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除了一饱眼福、一游解忧,还可尽享瓤皮子、小糖糕等美食。

说到美食,忽然想起该回家吃晚饭了。当我离开大桥转身回眸的一霎那,发现太阳已经西沉,在远方的地平线上留下了一种坦然的宁静。这让我联想到徐志摩《再别康桥》开头的几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份恬淡的心境,瞬间悠然而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