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英斌的头像

赵英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0
分享

绍兴行

绍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古城,说它是文化古城,古就古在历史的悠远、文明与文化的博厚、名人的倍出、民风的淳朴。不但如此,还在于这座城市具有包容性、延承性和美育的欣赏性。

踏上绍兴这块热土,江南特有的温润与典雅的古风扑面袭来,小桥流水是城市的主基调、青砖翘檐建筑打印着过去与历史的遭际,一叶扁舟在缠绕着城市臂膀的水巷摇啊摇,摇出了绍兴的沧桑与古韵,摇出了水上人家的凄苦与苍凉,也摇出了河水淙淙橹声欸乃。站在城中央宽阔的水道旁向远眺望,舟楫点点,水色碧绿,蜿蜒崎曲的水道宛如一条银带泛着潋滟的光芒向远、向远延伸,一直延伸到白茫茫的水雾中隐遁。眸中没有水的尽头,脚下却碧水荡漾,只只乌蓬船在水中飘泊,再默默向遥远的尽头飘去。

大漠忆江南,西域恋水乡,这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域易生发出的思绪遐想。江南水乡极易令人释放情感和使人唤起回味的地方,绍兴就是这样一个养心、温心、启智、凝史、聚才的文化之地。在街头和商场没有喧嚣,没有鲁莽,整条街、整个商场、甚至整座城市平静的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繁华城市的喧闹,仿佛眼前的这座蕴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是一座空城。人们走在路上彬彬有礼,车辆拒绝了喇叭声声,既使疾驶的各种机动车在路上见到行人,也要停下来让行路人。循着一般常规,火车站前理所当然是一座城市的繁乱地段,车水马龙、机动车接踵穿行、噪音震耳、横越斑马线的行人拥挤前奔,这样的人们看惯了的构图在绍兴绝然找不到,我好奇般地在火车站主街上徘徊,试图找寻到那不愿看到的一幕,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感佩代替了好奇,惊叹取代了惯常。正值中午,我独自在一条长长的巷子里欲寻一处能充饥的小吃店。走着,走着,长长的巷子两侧挂满了各色风味小吃店的招牌,却唯独少了生拉硬拽和刺耳的吆喝揽客声,倒是我的孤独背影被巷子拉的很长、很长。折返回来,主动找一处小店坐下,女店主过来端上消署的浓茶和洁净的餐具,面带微笑地递过菜单,热情地附上一声:“店有主打菜,也有大众菜,请您随意点!”

“谢谢!”,我略欠身子,谢过店主,便点起菜来,菜价都不是很贵,各色绍兴地方菜和北方大众菜一应俱全。我思忖着点了一道大份绍兴醋溜鱼和一盘北方老虎菜,要了一瓶五星牌啤酒。菜名告诉了店主,只等上菜小酌。谁料,那女店主掐着我点的菜单急着向我走来,用浓重的绍兴口音对我说:“同志,你是北方来的吧?都知道你们北方人饭量大,可是你点的大份醋溜鱼也是吃不了的啊!别浪费,换成一个小份的吧?”说着,她走近我似有歉疚之意。我先是惊愕,疑是有错之处。定神瞬间方悟女店主是为我好,一为避免过多消费,二为少浪费。

“啊!……啊,小份的,小份的,您说的对,谢谢!”我带着在茫然中被惊醒的口吻说。

只见她转身,说:“我们都是这样对客的!”

我坐在座位上,看着女店主那一刹那的转身倩影,似乎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有哪家店主能为食客着想减菜的?熟悉的正是我们今天所想的文明用餐,反对浪费,提倡“光盘”行动。一刻钟功夫,酒菜上来了。我凭窗独酌,细细品尝那道绍兴醋溜鱼,细细品味吮饮在口中的啤酒沫,细细回味着响在耳边的那句“别浪费,换成一个小份的吧?……我们都是这样对客的!”带着甜润的绍兴地方话,我真是逢上了美味佳肴加感动啊!这就是绍兴?

我渐渐领悟到了一座城市的魅力!

一百年前,一位青葱少年沿着绍兴古城幽长的青石板小街向远处走去。他走出了滋养他的绍兴古镇,走向日本东京求学。从此,他报效祖国的希翼得到放飞,他立志拯救民族之魂,用文学的锋刃鞭笞急风暴雨中的丑恶,他就是被人们称为穿长衫、留着上胡须的鲁迅。

到绍兴,拜谒鲁迅故居是中国文人、国外文人、乃至凡知鲁迅其人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前往瞻仰、追忆、拜谒那一爿靠近水巷的古色古香的故居。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入三味书屋就读。后来,离开故乡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鲁迅被官派赴日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习医。辛亥革命前夜,中国正处于新旧改良的烽口时期,鲁迅从日本回国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投枪,以文作刀剑,提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悟与精神的振奋。”这是早期鲁迅阐释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带有思辩性的主张。这样的主张,似烽火在古老的中国大地燃起汹汹烈火,似号角唤醒了沉睡的国民之梦。踯躅在蕴藉着新思想与旧教化搏弈交锋的展柜前,鲁迅创办的文艺杂志《新生》展示着一篇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启迪民族精神的新锐文章。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隐示着觉悟、觉醒的燎原之火,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之光。

鲁迅的一生,是同旧思想、旧封建、旧礼教斗争的一生,他创作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名篇作品,真不愧为是拯救民族、启迪国民思想的呐喊。他在《自嘲》中写就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诗句,至今被几代人奉为自警、自省、自觉、发奋的至理名言,并深深地潜入人们的心底。

走出鲁迅故居,前面是木莲桥河畔,而往前便是鲁迅文化广场。以孔乙己为代表性标志的咸亨酒店就在广场路口。广场西傍府河,背枕咸欢河,南对应天塔,这样的地理标物与鲁迅故居相对应,形成了一种古建筑风格与现代原素相结合的立体感和宏阔感。抚摸矗立广场一侧的鲁迅铜像,一种久违的崇敬与高大通遍全身,这时再凝望停泊在府河水面上的两只斑驳的乌篷船,回望不远处咸亨酒店门前孔乙己惟妙惟肖的黑色雕塑,倏地闰土、阿Q、祥林嫂的文学形象跃然眸前,那一串串鲜活的人物,那一个个淳朴的故事,那一篇篇出自鲁迅之手的经典作品,一一回放在我的眼前,镌刻在我的永久记忆里。

我顺着草木葱茏红花绿叶相间的甬路向前走,偶有细碎的光线透过叶片照在我的身上,暖融融的热感立时涌遍全身,我思忖着:鲁迅不单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评价的那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枕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更是给予民族和人民精神的施爱者,他属于中华民族的,同样是撑起绍兴这座古城文化的“魂”,绍兴人称为“镇城”之宝。

离开鲁迅文化广场,就远离了鲁迅故居。出了成四面环绕的鲁迅故居全景区,向东南方向走,不到20分钟就到了书圣故里、题扇桥、戒珠寺和蔡元培故居。也是水乡风格,也是青砖灰瓦结构,水巷把每一外房宅连成了一个圆形,仿佛谁也逃不掉这个圆的束缚,赋予江南亘古不变的水就是圆的忠实守护者。水是人类的朋友,肆虐时也是人类的天敌。然而,水却造就了江南一个个城郭,自然天成地将人分隔在此岸和彼岸,用灵动的腰姿演绎出一个个美丽的水乡,让人们繁衍生息在这里,让人们欣赏享用水带给江南的小桥流水美景。一代书圣王羲之就生长、生活在绍兴这片水乡之中。走到由青石板搭建成的拱形题扇桥前,一条满盈着清澈碧绿的河水在拱洞下缓缓地流淌,河水的回旋处汪着一池静水,池子在四面石板围砌之中。池水静静地沉睡,没有一声一息,仿佛它已酣睡了百年,没人叫醒它,没有扰动它,只有桥边两尊塑像映照出池水的主人。双人塑像是王羲之与一位平民婆婆,书圣一手提笔,一手握扇,面带和善微笑;老婆婆一脸憔悴,手提装满纸扇的竹筐佝偻着身子向前倾,流露出一副乞怜的样貌。书圣与老婆婆近在方寸之间,两个似交谈,又似在倾诉世间的炎凉冷暖。传说,书圣王羲之每日挥毫泼墨于书斋,歇笔便到水池边洗毫,水池就成了他的专用“御池”。一日,书圣刚要下台阶洗毫,遇见一位贫穷而善良的提筐卖纸扇的老婆婆,二人遂攀谈起来。王羲之知晓老婆婆家境贫寒,靠卖扇为生和卖扇艰难的窘境后,当即挥笔为老婆婆在扇子上题字。老婆婆初始既欣喜又疑惑,不多时在串巷中她的一筐纸扇被一抢而空。在接下来的扇子销售中,老婆婆的纸扇冠以王羲之的题字抢占了市场,得了个衣满钵满。在以后的一日,老婆婆为扩大扇子的生意,又来到题扇桥上的清水池边找到了正在洗毫的王羲之求字,这一次被书圣婉言谢绝了。

书圣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回到住处找来几帖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细细端详,细细临摹,那字里行间隐藏着骄人的风骨,亦饱蕴着善感与书坛风流。夜晚,索性将书帖放置枕下,让席卷在书帖中的书圣风骨与风流浸入我的脑中,流进我的汩汩血液里。

离开以鲁迅故居为中心的拱星式的绍兴历史文化景点,就该到了独成一体的沈园了。沈园原是公元1144年绍兴的一个沈姓的富豪大户人家私有园林,占有面积70余亩,内有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谢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景观,园内草木苍翠,鸟语花香,曲径通幽,涧水淙淙煞是养心怡情的仙境。漫步沈园的林间亭台,脑际中不断映现出令沈园名声大噪的宋代诗人陆游和唐婉的身影。尽管光阴掠过900余年,物是人非,远去的哀怨不再复现,然只要细细地听,静默地回放,仍可以听见几百年前的凄声在园林中回响,那被传颂千古绝唱的一对有情人的影子时时在幻化。向前走,再向前走,整座沈园包裹着我,裹着我的心,裹着我的思绪,更紧紧地裹着印记在我心底的《钗头凤》和传世的伤悲爱情故事。

那是宋代的鼎盛时期,那是层出文化和诗人的朝代,科举、做官、 耀祖、传宗占据人的心里,陆游与表妹唐婉就是在此番背景下结为伉俪的。若没有从前那样的重重围堵,一对情人的婚姻将会演绎更加丰富、美丽、完好,那该是多么美满的婚姻,正是郎才女貌一对佳人啊!或许历史的巨手有意地向世间投下一个凄美的经典爱情故事。身在沈园脚踏这块土地,再静心地品咂这传颂不衰的爱情故事,不觉中我的心沉重下来,叹息连连地开始在沈园一步一步丈量故事的波起诡谲……

公元1144年,陆游与舅父唐仲俊之女唐婉结为夫妻,陆母怕陆游沉醉于情爱天地之中,而影响陆游的登科中第,便以婚后三年未育为由,逼其唐婉与陆游离婚。母命难违!临别时,唐婉凄凄地送给夫君陆游一盆秋海棠作纪念,掩面拭目说这是一盆断肠红,陆游悲切地附和说是相思红才对呀!

10年后,在外飘泊的陆游回到故乡绍兴去沈园游走,不期遇见已改嫁的唐婉,两人擦肩而过的刹那间,时光使两人的目光凝聚在一起,恍惚与迷茫,梦与幻、情与怨、思与怜交织奔涌在昔日情人心间。一阵清风过后,唐婉拖着沉重的脚步远去,只留下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在一处浓荫池塘边唐婉正与夫赵士程进餐,唐婉低首蹙眉,偶伸出玉手红袖与夫对饮。看到这一场面,陆游心碎了。昨日夫妻,今日哀怨,感慨万千系于心头。陆游遂默默地提笔在墙壁上写下了惊世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次年春,唐婉抱一种莫名的烦绪来到沈园漫无目地闲步,在曲径回廊间忽见陆游的题词。她反复吟诵后,泪流满面。感概不已!不觉在墙壁上和了一首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唐婉写就倾诉旧情难忘而又难言的忧伤情愫和陆游的《钗头凤》后,不久便郁郁而死。

离开沈园,日渐夕阳,柔弱的残辉洒在地上,打在我的身上,流溢在我的心间,一股难以抑制的哀怨之情摧我快、快、快离开!我复诵着《钗头凤》,走入城市的黄昏。

绍兴行,有悲有欢、有思有想、有感有情,许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一个个久远的故事,厚重得让我无法过多地负行。这里的人文、 饮食、文明、民风,还有会稽山的广博与热情……让人对绍兴发出由衷地点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