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开江节
张津友
松花江流域很久以来就盛传“赏开江景,吃开江鱼”习俗,每年春季在泛江捕鱼前渔民们聚集一起,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举办隆重的祭江大典民俗活动,祈求神灵保佑渔民平安,多打红网。随后千帆竞发,拉开了松花江一年的捕鱼和摆渡生产大幕。
开江节最早可追溯到辽代,因历任皇帝一年四季巡游在行宫之间,称之为“四时捺钵”,而又以“春捺钵”最为有名,每年正月上旬,皇帝带着文武百官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皇宫向北进发,每到一处行宫都要娱乐几天,两个月后到达松嫩两江已是清明前后,正逢开江之际,于是面向松花江焚香、敬酒祭祀河神,众人行完大礼后便开始狩猎、捕鱼活动,将皇帝猎杀的第一只野兽、第一只天鹅和第一网鱼为主要食材,在行宫内置酒设宴,召集女真部落首领饮酒、载歌载舞、下达旨意、接受朝贡,以此显示皇权至高无上,巩固其江山社稷。从此千百年来渔民们相沿成习,每年开江时都举办祭江活动。
现在的开江节在传承祭江仪式基础上已经与旅游、发展渔业经济融为一体,赋予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前年清明节刚过,风景秀丽的松花江肇源段,微风吹拂,江水波浪翻滚,岸边绿意朦胧,栖息在湿地数以万计的江鸥在自由自在地觅食,偶尔叼起一条条鱼展翅飞翔,给湿地美景平添了许多生气,紧连松花江的青花湖江风徐徐,十几个彩色大气球携带一条条宣传标语在空中飞舞,给松花江和青花湖披上了节日盛装。仿辽代建筑装饰的主席台上,头戴草帽、穿着对襟黑衣打扮的鱼把头手持鱼叉威风凛凛站立中间,8位身穿绿色古代服饰,头戴紫色帽的武士手举写有“祭”字的三角旗护佑身边。气派壮观的“松花江码头”门楼矗立在通江路中央,走进去是由上百面古代旗子搭建的通江长廊,码头上停泊着十几艘机动船和舢板,广场周围坐落着七、八处用草搭建的鱼房子。这些装饰彰显古代渔村部落文化特点,给人以穿越千年时空隧道之感。湖边散落的一块块松花江特产“三花五罗十八子”图文并茂的宣传图板,游客们看了大呼:“长见识。”
上午九时,鱼把头高喊“开江啦!”霎时鼓乐齐奏,鞭炮齐鸣,十位礼仪小姐手捧彩花登台,各界代表剪彩后,演员们跳起了欢快的萨满舞,开江节仪式正式开始。岸边高高木案上几注粗大的香,烟雾袅袅,旁边是一头宰杀后净身系着红绸子的全猪。鱼把头高声吟诵一段祭词后,千余人向江水抱拳施礼。然后鱼把头带领十几个身穿鱼饰长裙的“美人鱼”来到水边,将江水舀入硕大的木盆里,在鱼把头祝福声中游客们纷纷净手,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这时几辆披着彩绸的汽车开过来停下,一个个装满鲤鱼、鲫鱼、胖头、狗鱼、鳜鱼的水罐从车上卸下,在鱼把头“放生喽!”喊声中,众人七手八脚将水罐放倒,几千万尾鱼苗撒着欢似的游向江中回归自然。望着水中游动的鱼群,江上自由翱翔的水鸟,再看蓝蓝的天空和荡漾的江水是那么和谐。人们陶醉了。
“红网快当了!”鱼把头一声呐喊,十几艘小船载着嘉宾和游客箭一样向江中心冲去来到机帆船跟前,看见渔民们驾驶机帆船加大马力将一张张大网拉出水面,满载鲜鱼后向岸边驶来,活蹦乱跳的开江鱼陆续盛满了岸边几十个大网箱,鱼把头看准头鱼用抄捞子兜住鱼头,几个渔民合力将这条二三十斤重的胖头鱼捕获,鱼把头双手抱住走向岸边,立即引来游客惊羡的目光,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录视频,许多女游客同头鱼拍照留念。这头“桀骜不驯”鱼王并不愿“束手就擒”几次挣脱“横冲直撞”,引来众人一声声惊呼,费了一番周折才将其驯服。
鲤鱼、鲫鱼、草鱼、胖头......,网箱挨网箱,足足4万多斤开江鱼在江边一摆,竟然排出二百米长,那场景真是震撼,人们的激情被点燃了,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铿锵的锣鼓声伴着欢快的笑声在松花江上空久久回荡。这是对弘扬历史悠久渔猎文化的全新演绎,是古代与现代文明相互碰撞合奏的交响乐。这时鱼房子里几口大铁锅传出了浓浓的鱼香,人们手捧盛满鱼汤的大碗,免费享受“江水炖江鱼”的美味,大家由衷赞叹着辛勤的松花江渔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用智慧丰富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游客选购开江鱼是开江节重头戏之一,都想借助新春“红网”彩头使家人一年鸿运当头,吉祥幸福。松花江畔到处涌动着潮水般抢购开江鱼的人流,到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人们纷纷将这精彩的画面录成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将这美好的祝愿带给亲人、朋友。
夕阳西下,鱼房子灯火辉煌,游客们喝起浓烈的美酒,品尝着鲜鱼的美味,推杯换盏尽情享受春季松花江夜晚的神韵。江畔篝火噼噼啪啪燃烧起来了,兴致极浓的游客和渔民们纷纷载歌载舞,祈盼新的一年松花江渔业兴旺,渔民生活富贵有余。篝火映红了人们欢乐的笑脸,欢娱的歌声和优美的舞步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人们狂欢至深夜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开江节随即落下帷幕。
松花江开江节通过传统祭祀,亲水敬水、民俗表演、开江鱼展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松花江旅游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求福、求美的良好心愿。同时为关爱母亲河,发展地方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开江节已然沿江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