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一个时代最精彩的修辞
刘旸
诞生
1923年的10月,你只是个粉红的睡婴
是一个美丽的,小小的奋斗者
金秋的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
没能用温煦和饱满托举起你的襁褓
辛酸像是连绵的秋雨,漫漶寒意
“十斤娃”是你的乳名
但也仅仅是美好的祝愿
连年的歉收,全家以乞讨度日
然而,你毕竟是春风唤醒的芽苞
渐次绽放的春天必将点燃嫩绿的希望
苦难只是借用了它的凝重
压一压这人世的轻浮
倥偬生涯,你却生得更加端方严正
会战岁月
我所说的勃勒根,是一条小河
奔波七个日夜
钻井队沿着小河找到了马家窑
住在这个村,就扎下了粗壮的根系
他们在这一方水土里
与一处篝火的意念融合
——那是找油人蓬勃热烈的初心
他们粗手大脚地,解开了一幅画卷的丝带
战天斗地的号子覆盖旷野
他们恨不能化身一根根绷绳,拉直井架
他们嘱托一个个封隔器,和油层联通
沉默的岩芯开了窍,要么说话要么开花
终于,丛式井在大草甸子上迎风列阵
垂直提升机、混砂机、洗井车、采油机……
他们显然是一个家族,有着钢铁的血缘
我所说的勃勒根,是一条小河
我所说的会战岁月,却是一条大河
一场会战,从一开始就存在宏大的归途
每个人记忆里的珍宝,都被冲刷得流光溢彩
诗人王进喜
分明是一脉而来的仁人志士的襟怀和风骨
字里行间,古风苍劲,铁血浩荡
旌旗在望、鼓角相闻中,有人把一首诗
吼给你听,起首语是呼啸的北风
却被诗人王进喜矮成了电风扇的清凉,这是
信仰的力量,这是人格的浪漫,这是
《沁园春·雪》的补叙,这是
《两论》的诗体转注
由此我相信,诗句有磁力也有芳香
既为热爱停驻,又为梦想飞翔
一首诗,就是那么让人觉得亲
像是有什么撞进了怀里,一首诗
长了几代人的精神
铁人事迹巡讲团
巡讲团的每一次宣讲,都是在谱写一首乐曲
著一本书,雕塑一座不朽的雕像
带伤压住的井喷,口述比影像的画面感更强
铁人回收队堆起千吨大料库
也回收了一种宝贵的精神
康世恩培训王进喜发言
油海里淘漉出金句子
并肩抢险,与李敬的生死之交
情谊凝结大庆
铁人有“三件宝”不离身:笔记本
炒面袋,羊皮袄
宣讲人振臂高呼:向铁人学习
仿佛挥动的手臂,与独臂将军一样慷慨有力
巡讲团最擅长的桥段,就是用数字
收割惊讶和掌声,用非物理原理
证明血肉之躯的爆发力和衍射光,证明
铁之所以为什么是铁
铁人之所以为什么是铁人
巡讲团中,年纪最大的那位老人
总是以他自己才清楚的时间规律
来到铁人纪念馆,对着铁人的雕像鞠躬
令人惊奇的数字
那些数字,足可以滋养信念的植被
用于防止信仰的水土流失——
1205,是个有着金属质感的编号
创造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纪录
而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奇迹
至今只能仰望
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
靠“人拉肩扛”竖立在荒原上
镩破坚冰
靠“盆端桶提”输送的50多吨水
确保“萨55井”开钻,5天零4小时完钻
一串串令人惊奇的数字
是描绘精神高度的状语
而47,这个被活生生减掉20的年龄
是那么让人心疼
冻伤过的双手再也无法热烈地赞美
只有默默地抹去无声流下的眼泪
心中升起的,是感动、惋惜、敬仰和爱戴
永生
2023年10月,第100个秋天来临
有没有觉得,100年是个威严的高度
升高的灯塔越来越亮,散发出浓烈的光芒
光芒之重,重在真纯炽切
让人不由得把芬芳的敬意亮出来
铁人,一个时代最精彩的修辞
谱写了一曲不朽的华章,成为一座精神丰碑
标语、汗水、胆气,甚至鲜血仍然活在墙上
世纪之交,他同他们——
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
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
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
写入中华民族光辉史册,那些闪耀的名字
是国家的铁、意志和灵魂
任何风雨都吹不灭一盏灯
铁人作为一个文化词汇
已经嵌入油城的地理细节
铁人纪念馆、铁人钻井队、铁人广场
铁人桥、铁人公园、铁人大道……
有一种精神,只长根须不长胡须
风雨如磐,却历久弥新
好大的一棵树啊,枝繁叶茂
以参天的气势永生
一件绒衣
补丁摞着补丁,缝过了又缝
油味叠加泥土味,风干了又汗湿
一件绒衣,晾晒在家属院中
或裹在汗渍的肩背上,直至如今——
陈列在铁人纪念馆的展柜里
都值得我们注目致礼,都是一面旗帜
一件绒衣携带的体温
仍然能让一座石油城,热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