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呼唤
——讲述一位身残志坚山里娃的传奇经历
撰稿:赵竹川
朝阳初映,薄雾升腾。一位身材瘦弱的小伙子,骑行在大山里坑坑洼洼的公路上。厚重的工具箱,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晨风、鸟鸣、山谷、雨露、寒霜,见证着这位山里娃,从修家电到售家电的奋斗历程。
“嗨!谁家修收音机,谁家修录音机,谁家修电视机,修家电的来了啊!……”一串沙哑而又显稚嫩的呼唤,响彻在山乡的街头巷尾。
西家大叔端着老海碗:“呵,岳芳来了,快去俺家修修收音机。”
“哎,岳芳,一会儿来俺家看看电视,好几天就不能看连续剧了。”东家嫂子正在门前喂小娃米粥。
王家新婚的小两口,来到跟前:“哎,岳芳,俺那个录音机,咋成了哑巴了,快去给拾掇拾掇吧。”
……
河北省武安市、涉县,山西省左权县大山里的乡村,在二十多年前,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这位闻名乡里很受农家人待见的家电维修高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杨岳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杨岳芳已是一位资产百万的家电门市经理,在武安市商业古镇阳邑,他的海尔家电门市营业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成为阳邑最繁华商业街一颗耀眼的明星。
亲爱的读者朋友,资产百万的话头,也许不足为奇,当你真正走近本文的主人公杨岳芳,当你近距离观察了解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佝偻病患者,你或许会为这样一位山里娃的奋斗史啧啧称奇。
一、 悲惨的童年
饥荒遍地的1970年,农历五月二十二,一位男孩诞生在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磨盘峧村的一家杨姓土炕上。父母喜笑颜开,两个姐姐更是为喜添一位小弟而兴奋不已。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童年时期的杨岳芳,在姐姐的牵手玩耍中,感受着人世间的亲情。四间低矮的土坯瓦房,就是这一家人的安身之处。
三岁那年,病魔的利爪伸向这个贫弱的家庭。岳芳的母亲,不幸患上肺结核病,这是那个苦寒年代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强壮的劳力,在病痛中开始生命垂危倒计时。
五岁的岳芳,陷于多日高烧不退的痛苦中,由于医药、营养跟不上,后经阳邑医院诊断,确诊为佝偻病患者。父亲几近绝望地将他那极度瘦弱的身体,从阳邑医院抱回了家。要知道,在岳芳之前,已先后有两位哥哥不幸夭折。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这位坚强的农家汉子,是如何承受幼子岳芳身患佝偻病这种难以言状的打击。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这位农家汉子是如何一步步回到家中。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在缺医少药的苦熬中,岳芳六岁那年,母亲被肺结核病痛榨尽了最后一丝儿生命能量。
二、 苦涩的少年
三级残疾,身高1.45米,体重35公斤。岳芳的身子,被佝偻病定格在弯腰驼背的空间里。似乎,命运之神在他发育成为少年身材时,远远地抛弃了他,身高不再向上,背驼腰弯,肢体发育几近休眠。
九岁那年,同龄人如愿上学,开始求学之路。岳芳,只能在校园外游走。他那因佝偻病引发的怪异身体,成为那些小学校长和老师拒收入学的理由。面对岳芳渴望入学的眼神,花甲之年的奶奶,一双小脚颤巍巍地,亲自到学校求情,几经哀求地为孙儿岳芳争取就读的权利。
上学的日子又是什么滋味呢?当杨岳芳置身由龙王庙改造的课堂里,面对的是无数双讥讽的眼神,耳朵里塞满了对他那佝偻身材嘲弄挖苦的话语。
讥讽算得了什么?嘲弄挖苦又算得了什么?岳芳潜心学习功课,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课堂生活。班里有十七名同学,岳芳凭借坚强和勤奋,学习成绩稳定在前三名。放学在家的时间,岳芳力尽所能地做一些家务,到地里摘花椒、收核桃、捡山楂,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
在岳芳的印象中,他永远也忘不了一位名叫郭政治的小学班主任。郭老师总是像一位亲人一样关照他,不让他跑操、清扫教室,甚至不限制他上下课时间,默许他可以晚来早走。
出村上初中时,他永远铭记着校长郭临元和班主任赵竹春。下站中学的生活,是校长和班主任的引导,让他在同学们中间,获得应有的尊重。距家一公里的路程,在同学们的脚下,也许就是十几分钟。但是,对他而言,则需多倍于同学的时间。管陶川里雨水多,河流泛滥的季节,有多少次是校长、班主任、同学背他过河回家,已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但他心里,一直珍藏着这一份世间真情。这真情是师生情,是同学情,这份情谊如同山韭菜花一样纯洁。
三、 奋进的青年
三年初中生活,很快成为历史。由于身体条件和家庭贫弱的制约,虽然学习成绩一贯稳定,但他还是放弃了上高中、读大学的美丽愿望。岳芳迫切期望自立,岳芳迫切希望学习无线电和家电维修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一个非常吃香的高科技行业。800元学费,父亲和已出嫁的姐姐们,掏空了所有的家底,又向亲友伸出了借助的手。
学业结束后,岳芳蹒跚在邯郸市科技辅导站的大门前。无线电修理技术、黑白电视机修理及组装技术、录音机修理技术等等,对于杨岳芳来说,已是烂熟于心。他的出色技艺,成为邯郸老师们引以为傲的范例。
考察了邯郸街头的家电维修门市,他多么希望在家乡的集镇上开一家门店呀!但是,债台高筑的家庭经济逼迫他,必须从一分钱的积累开始。
“嗨!修收音机来,修录音机来……”一声声呼唤中,他开始了走乡串村的上门维修,两省三县(即河北省的涉县、武安,山西省的左权)的大山里,回荡着他那细嫩几乎柔弱无力的呼唤。
三个月后,他用攒下的修理费,购置了一辆自行车,实现了从步行到骑车的飞跃。由于肢体上的原因,由于山路崎岖难行的原因,摔倒似乎是家常便饭,腿上的血痕旧了又新,新了又旧。
三年后,他用这几年的积蓄,购置了一辆五〇型建设牌摩托车,实现了由人力到机动的飞跃。骑摩托车摔倒之后,除擦伤之外,又多了一项烟筒造就的烫伤。
河北省武安市的管陶乡、列江乡,涉县的木井乡,山西省左权县的羊角乡等,留下了这位山里娃走乡串村修理家电的匆匆身影,留下了他回荡在群山环抱乡村里的声声呼唤。
四、 成年的烦恼
1996年,是一个甜美而又伤痛的年份。杨岳芳,结婚了!一个佝偻病患者造就的的残疾之人,开始享受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小家庭生活。妻子,是一位介绍人引荐的重庆女,妻子的家乡重庆巴南,也是一处山高林密之地。从此,有了一位当家女人的嘘寒问暖,有了一份成家立业的豪迈之情,更增添了对未来生活更多的期盼和自信。
然而,好景不长,这一桩婚姻仅仅维持了不足八个月。女方父母亲友寻亲至此,目睹岳芳残疾之身,执意带女儿回老家。虽经多方苦劝,但终以女方随父母离去,而迫使这一段婚姻宣告终结。此后数年,虽男女双方互通书信、电话,但终究天各一方,未能破镜重圆。
从童年患病残疾,到成年婚姻破碎。从六岁丧母,到十五岁时奶奶病终。杨岳芳一直如同岩缝里的一株崖柏,顽强地同命运进行着抗争。
2000年的一天,他的家电维修门市,在河北省武安市阳邑镇开张了!三间门店,在承揽家电维修的同时,逐步扩展业务,销售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家电。当年那个在大山里呼唤修理家电的山里娃,变身为商业古镇的坐店老板。
2006年,他的门店添置了双排座送货车,增加了洗衣机这一销售项目。
2007年,他开始兴办养猪场,存栏规模一度超过三百头。
2008年,他开办了店面宽敞明亮的海尔家电门市,专业销售海尔系列产品。
2017年的春天,他又有了新的筹划,找乡里,跑村委,多方探讨,希望开办一家福利厂或是别的什么适合项目。他希望借此为一些残疾朋友,安排从业岗位,促使他们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获取更佳的生活质量。
五、 大山的感动
饮水思源,杨岳芳应是一位懂得回报社会,造福乡里之人。
1996年,管陶乡小冶陶村一位姓白的老汉,将岳芳唤进了家门。修理好电视后,东拼西凑,愣是凑不齐修理费。岳芳微微一笑说:“不用了,不用找了,免了,免了。”
2000年前后,管陶乡上站村一位腿有残疾的李某,时常会迎来送油、送方便面的杨岳芳。
这些年来,本村的山娃子们,有将近二十个学生,接受他赠送的书包文具。
2012年,汶川地震救灾捐款期间,他又是几乎第一个赶到村委会,奉上500元捐款。
自从在阳邑镇开店以来,他又交上了当地一位姓张的残疾朋友。每当张某生活拮据开口想借点生活费时,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他是有口必应。这些年下来,他借助这位朋友的“借款”,已是数千元开外,但他从未向穷朋友开口讨要。
从2000年开始,管陶乡陆渠村穷困之人袁某,就常常收到岳芳捐助的衣物等生活品。
……
像这些事例,还有很多,杨岳芳已想不起到底有多少桩、多少件了。
看着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单身老板,我又想起一个话题:“不介意的话,我想问你是否办理了低保之类的项目?”
岳芳说:“乡里和村委都通知过,但我主动放弃了。身体虽残,但是志向不残,我要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
谈到理想信念的话题时,他不无激动地说:“现代人必须爱国、爱家、爱自己,就是要爱护国家民族、孝敬老人、爱护身体,不要动不动就想不开寻短见。如果可能的话,我期望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