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子强的头像

赵子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30
分享

秋风起处遗念长

秋风又起,清冷而萧瑟,吹动地上落叶翩然起舞,在空阔寂寥、清丽明静的天空映衬下,教人凭添几分惆怅与思绪。远处的田地里,水稻已经成熟,用金黄的色彩展现丰收的深蕴。几位农人正在田地里忙着什么,尽管农活儿是辛苦的,但丰收的喜悦会将劳动的艰辛淡化一点吧。看着他们,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姥爷在田地里劳作的样子。姥爷,一位普通的北方农民,就如同这北方广袤的大地,平实求真不事张扬,培育正气坚持操守,天道自然笃行不怠,用滴滴血汗化成颗颗粮食,哺育了这片土地上的子民,绵延了这一片血脉。

记忆里姥爷个子不高,低眉顺目,行事低调,看到乡人不管大小都谦和地点头笑呵呵。他有句口头禅,不管怎样,总是一句:真不赖,真不赖。以致于乡人从年青时就给姥爷起外号就叫“真不赖崔二哥”。观外表,姥爷实在是老实得有些懦弱、甚至有些窝囊。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姥爷着过急,任谁说什么都呵呵地笑。听母亲经常说起,姥爷经常教育子女:“吃亏是福,得饶人处且饶人。”

姥爷哥两个,虽出身地主,但大家族主事的是姥爷的大哥。姥爷充其量仅是个带领伙计们在地里干活的领头人而已。想当初,哥俩分家,姥爷带着一家人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大院,到田地里的磨房里暂时安了家,其余的,廖廖无几。姥姥对于大哥不公的做法十分愤怒,但姥爷还是想方设法劝住了姥姥,他说:还是人长,一家人,别说吃亏占便宜了。后来母亲回忆说。姥爷过日子真叫节俭。买来的猪饲料,姥爷也要用小磨推一遍,再掺上玉米面吃,母亲现在回忆起来那难以下咽的口感还直摇头。但对于亲朋,他却大方得很。一位远亲眼看揭不开锅了。姥爷怕大哥发现,夜里偷着背了一包玉米面送了过去。

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乏怨天尤人者,他们感叹命运的不公,抑郁不平。但真正的强者勇于面对,摆平心态,一如既往地过日子,将苦难熬成的结逐个拆解开,一点点捋顺。

骨子里的要强让外表怯懦的姥爷一次次挺起胸膛,蹚过命运的急流险滩,身后是一串带血的脚印和满身的伤痕。姥爷20多岁成亲后,有了我的母亲和大舅一儿一女。姥爷很高兴,带着伙计们干活的劲头也高了。但好景不长,20岁出头的姥姥得了急病故去了。埋葬了妻子,姥爷没有颓废,他把生活酿下的苦酒用自己的坚强全都默默吞下,慢慢化解,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娘,照顾孩子,下地劳作,一如从前,见人笑脸相迎,在他脸上,仿佛看不到生活的不幸带给他的悲伤。

姥爷的踏实稳重得到一位乡里长者的认可,不顾年岁大还带着两个孩子,愣是把女儿嫁给了姥爷——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姥姥。二姥姥家道殷实且比姥爷小了8岁,乡人对此很是不解,这事成了乡村的新闻,让乡人好好议论了一段时间。二姥姥的到来让姥爷紧着的心得到了暂时的舒缓,二姥姥操持着家务,姥爷带人出工,一家人和睦融洽。

岁月在变迁,形势在变化。姥爷是个老实人,党和政府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从解放后土地改革、分地、入社,生活基本平稳。二姥姥又陆续生了5个孩子,家里添丁进口,让姥爷很是欣慰。

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正当姥爷带领一家人尽享虽不富足但安稳的日子时,上世纪的那场浩劫开始了,姥爷因为家庭出身成了批斗对象,和年纪稍大的大舅几乎每日去挨批斗。二姥姥带着孩子们在家担惊受怕,再加上生活遽然变故,30岁出头的她突发重病,撒手人寰。一个挨斗的男人再次经历丧妻之痛,带着一家人,看不到生活的一点希望,他该如何面对这生活中的重重打击!

外表的善良懦弱并不是姥爷的全部,他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坚强和勇毅的品质,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越来越充满韧性。一个人,带着一家人,在生活的海洋中,面对惊涛骇浪,用尽力气进行泅渡。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姥爷在远离村庄的田野里自己抽闲脱坯垫土,盖了三间土房,一家人远离村庄居住。平时姥爷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上进,反复盯嘱杜绝孩子们沾染赌博等恶习。姥爷虽然不识字,但他用家常话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为了让孩子们学有所长,劳作之余不寂寞,姥爷鼓励孩子们读书画画,还买来锯、斧、刨子等工具,让孩子们自己摸索学做木工活儿。他的苦心没有被辜负。大舅虽然在葛沽中学仅上了一年初中便因家贫辍学,但后来经过努力,成为一名记者,书画也有小有名气。二舅三舅也都老实本分,改革开放后做起了装修生意,生活殷实。老舅更是将自己鼓捣成了木匠,成立了小小的家具厂,一手漂亮的木工活儿曾让生产小队的队长十分青睐,在那个讲求出身的年代,愣是将漂亮的女儿嫁给了老舅。

面对个别乡邻的欺侮、挤兑,姥爷平静对之,一再忍让。因为住房远离村庄,在并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姥爷带着家人自己修了一条窄窄的小路以便进出。但村里一个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竟不惜力气地挖沟,将路掘断,不让通行。无奈何,姥爷又不敢将沟填平,只得将做饭的菜板铺在沟上,勉强通行。

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百姓有着自己的善恶标准,他们是淳朴善良的,也是嫉恶如仇的,对于姥爷这样老实本分的人一再受辱,虽然在那特殊的年代,他们也看不过眼,援手相助。一次,姥爷去供销社买东西,拾到一个装有钱和票证的钱包。因为不识字,带回家中给孩子们看。发现是同村村民的,正当姥爷准备去送还时,事主上门来讨要了。说明了情况,事主将钱包拿走了。本以来事情到此就结束了。然而几天后,村里来了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将姥爷带走,原来那家事主上告了,说姥爷在供销社调戏她,并顺手偷了她的钱包——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一家人不知所措,在那特殊的年代,一家人即使申诉结果又会如何呢?

数天后,姥爷居然被放了回来,事情了结了。

原来,有关方面到村里进行了调查。这回,正直的村民仗义直言——崔二爷这么多年带着孩子们,老老实实,没有一点邪的歪的。说别人我信,说崔二爷有这事绝对不信。另外供销社那天好几个人都在场,二爷拾钱包许多人都看到了,当时还询问大家是谁的。如此大厅广众之下,怎么调戏人,真是一派胡言——接受调查的村民异口同声地这样做证。

不知是村民用正直和良知救了姥爷,还是姥爷用自己的本分踏实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帮助,互者兼而有之吧。

随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孙男嫡女也长大了,姥爷身体日渐衰老,一天不如一天了,终于倒在了病榻上。而这次病得很重。姥爷对孩子们说:这次重病恐怕治不好了,不要乱花钱了。家人当然没有听他的话,继续找大夫进行治疗。但大家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对人唯唯诺诺一副笑脸的姥爷竟如此绝决——他一次次自己拔掉了输液的针头,拒绝治疗,直至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平静地离去。犹如树上一枚黄色的树叶,经历岁月的春风秋雨,悠然回归于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秋风又起,这又是一个思念故人的日子,原来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相反只会让人对有些人有些事越记越深。故去的姥爷,他的一生没有书之于史、勒之于铭的大事,但他宽和坚韧,清白做人、严格操守、敢于担当,这都是他留下的最好的精神财富。

行文至此,眼前又浮现出姥爷的形象,他穿着黑棉袄,蹒跚在故乡的小路上,偶尔与乡邻打着招呼,抬头笑着,眼里充满谦卑与慈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