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末逛商场出来,此时己近饭点,口渴肚饿,想找点吃的。忽见商场外闹中取静处有一茶座,心想不妨先讨杯水喝,于是便推门进去。老板娘客气,邀请落座喝茶,聊了起来。熟络后,我随口问其何时开始喝茶?她的话闸似乎打开,娓娓道来,一幅久远的美丽而祥和的乡村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那时啊,我们全村人喝茶,村庄也很漂亮。村的最前面有一个宽敞的场地,村里的人忙完农事都到这儿玩,场面热热闹闹,和和睦睦,村里人称此处为“和场”,很应景。“和场”的前面流淌着一条不宽不窄的小溪,小溪清澈见底,能看见河里的沙石上小鱼游来游去,时常有孩童逗玩之。溪流的上面横跨一座年代久远的小桥,其旁矗立着一棵大樟树,桥身外侧布满了苔藓,那小桥愈发显得优雅古朴,沿桥出去就是另一个村落了。
“和场”一隅搭建着一个诺大的木质茶铺,粗陋但厚重。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围在茶铺旁喝茶聊天,我们几个小孩玩累后也要学着大人坐下来,就着剩下不多的几个茶盏,装模作样地喝起来,自斟自酌的,也不去分谁的杯子。有时还迫不及待地抢着喝呢,更不管残茶倒了没有,喜欢的就是这种挤在大人中间围席而座的惬意与其乐融融的氛围。如果说刚落座前额头上挂着的汗珠反应了少年动如脱兔的顽皮,那么端杯的那一刻就是静如处子的修炼。重要的是,那份乡愁已经在少年心里播种,是到了任何别的地方,尤其是端茶那刻,当年的那些情景总要在心头萦绕,连同当时脸上还掩映着学大人样子的激动与兴奋。
“和场”斜对角,距茶铺几丈远的一棵大树下,搭着一口大大的灶台,用来炒茶。那树矗立着,枝繁叶茂。这儿冬暖夏凉。炒茶时,树荫下一派繁忙景象,村里的人各自将采摘来的茶叶清理杂质后,交给几个极有经验的茶农炒制。如果说围在茶铺周边端在手中的茶只有眼鼻前的清香,那么此时闻到的是弥漫在整个空气中的香味。炒茶人也不求回报,村民们满意的笑容,就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礼物。只是现在想起那双因锅底炽烤与摩擦变得黢黑皲裂的双手,眼睛还是不免湿润了,那是浓浓的乡情啊!茶忙过后,到酷暑的夏日,那棵大树成了村民们纳凉的去处,也是孩子们围绕大树栖息玩耍的地方。而每每严冬季节,那口灶台又是烤火的最好设施,村民们在上面架起了一大堆通红的木炭,高高的,用来取暖。忙好家事的村民们一个个过来围在灶台周边聊起了家常。小孩子们是看热闹来的,穿插在大人们中间满地的跑。
一口气,老板娘缓缓地将年少时的茶事说个不停,满满的情怀。那是童年的回忆,我一边呷着茶,一边若有所思的听着。此时那壶边煮边倒着喝的老白茶慢慢地有了“水味”,老板娘顺手拿起茶桌上的一饼茶叶,撬出几小块放入精致的盖碗内冲泡起来,只见她将刚烧开的沸水倒进玻璃杯中,然后提起玻璃杯绕着盖碗内壁慢慢地注下,盖上一会,使茶叶均匀受热,舒展开来,少许提壶出汤,动作娴熟轻盈。慢慢地汤色从原来的黄绿色变成深橙色,金汤色的亮丽,闻其香品其味,如芷如兰,喉润明显,清新醇厚。此时,我问了句那是什么茶,答道:“兰芷,牛年的”,“果然茶如其名”我思忖着。后来,我慢慢了解到,这款是以三年陈的白茶为原料,白牡丹与寿眉拼配,这个系列共三种,除了“兰芷”,寓意已很清楚,其他二种叫“言茶”、“意会”,分别是以六年陈、九年陈的老白茶为原料,连同“兰芷”这三种都是按十二生肖包装的饼茶。显然厂家在给茶命名那一刻,就赋予其灵性,茶与人对话,心领神会。正如“茶”字本身结构,人在草木之间,意韵早在其中,人与茶神往久焉!店主不急不慢,娓娓地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只是汤更亮泽了,味更香浓了。我知道那是老板娘对几十年前茶事的深深怀念,正如她手上那泡刚沏好的茶水慢慢地注入玻璃杯中,绵长醇厚。
不经意间她问起我何时开始喝茶?我略作思索,回答自己也是几十年前了,没她们以前的场面大,但同样始于年少。那时父亲以出海为生,个把月回家一次。父亲远洋回来,亲戚、船友或者其他船只的出海人会常来我家,一起彻夜长谈,聊海上的风险,聊这次的收获,聊家乡的农忙,聊娘一个人在家的辛苦…那时没有电灯,娘收拾好晚饭后的碗筷,一张简陋的方桌中央放一盏煤油灯、一把大而粗陋的茶壶。抓来几大把花生,每口小碗放一些茶叶倒上开水,就天南地北地聊开了。小孩子当然不是主角,自然也不是真正为了喝茶。那是为了感受父亲难得回来一次家的温馨与外人过来的热闹,那是为了难得看下父亲那张越来越黝黑苍老的脸与父亲边溺爱地笑着看向我边轻抚我的脑袋,那是为了娘常常要给远洋回家的父亲煎一小锅鸡蛋汤时我也能分得几羹尝尝。大人们聊的很晚,小孩总是恋恋不舍地被大人们催着走的,毕竟熬夜不好,明天还有学业。只是中间偶尔也喝下的几口茶,记忆犹新,茶梗连着粗大的茶叶,黑黑的,涩涩的,苦苦的,到底不是什么好茶,年少的我也不会品茶,根本没有什么“回甘”概念,事实上也没有。但回忆起陪着父亲喝茶的情景,却总是甜甜的、暖暖的。那一份期待,那一份思念,仿佛就在昨天。
这长长的一问一答,又一个一问一答中间,自然我好几次将目光瞄向两侧整齐摆放着茶叶的壁柜。漫无目的扫视下,只见这些包装精美独到,有好几个系列。我过去边看边问,除了刚才提到的标杆产品外,还有以朝代包装的,如读懂中国系列,这系列是以三千年来中国元素作为包装盒的图案,如黑色为底的秦砖茶、白色为底的汉茶,黄底为主的唐砖茶,还有以青绿为底的宋茶,且每种还绘上这个朝代的典型元素,比如汉茶的包装盒上绘上青龙、白虎、朱雀以及玄武四神纹。有去年虎年新款以三国的五虎上将作为图案来包装的,如果说这五个三国人物各自代表了义、忠、智、信、勇,那么对应到茶上,就是茶的五德,即祛毒、降火、凝神、涤虑、延寿之功能。但我更认为,那是当代茶人在追寻素有“茶圣”之称的茶文化奠基人陆羽的足迹。“一部三国史,半部在荆州”,要知道,那位秉着“为饮,精行俭德之人”理念的“茶圣”正是从荆州出发爬山涉水躬身力行,用心用情用力的积累才写就这部茶文化的百科全书。
转过身另一侧有“3、6、9”系列,这个本质上与“兰芷”系列相同。当然还有高端的三款分别是:头采、庄园茶及传家宝,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就是品牌效应了。这里更不说在母树采摘的茶叶,实在太稀缺了,店里一时也没有。我只是注意到以“岁月长歌”、“初心印记”绘在包装盒上的二款,老板娘介绍,这些是“绿雪芽”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店庆时的产品。这些产品包装盒上都有二维码,扫描一看,价格、时间、厂家等全清楚写着。茶本身当然是一个文化,而这些命名极有内涵,太励志了,关键还名符其实,那是整个公司茶人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愰惚间,多年后我在一陋巷的僻静处见一茶室,抬头一看,门楣正上方刻着不起眼的二字——“寻茗”。正是如此,茶从神农时代还仅仅认为是植物时就开始被当作药物使用,夏商周有了关于茶的文字记载,“谁谓荼(茶)苦,其甘如荠”,《诗经》关于茶的诗句不少。而秦汉开始已经作为茶水饮用了,到唐代就非常普及了,至宋代更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各地开始斗茶了。宽泛地说,我们每位用茶人,既是茶文化的承继者,也当是传茶人。饮水思源,我们只有知晓茶的来历,不忘茶人初心,才能更好地传递茶的文化!
而人生,天地悠悠,古往今来,不也正是这种如茶一般苦中有甜的深深印记,那种积蓄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支撑着,让人类有信心、有情怀一代一代地生生不息的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