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0/14
分享

八月断壶之八 6.书生意气连载

6.书生意气

余老师现在不当班主任了,早读、午写不用到班里跟班。他不教毕业班了,周六、周日也不用去加班加点补课。更不用去出那些没完没了的中考模拟考试题,然后进行模拟考试,改卷评分、统计分数、给学生排名次,讲评试卷等等。虽然两班高一级语文课,虽然一百七十九个学生的大小作文,但余老师不怕,因为余老师每周只有十二节课,除了这十二节课必须到班里上课,而备课、批改作文都可以灵活机动地在家里干也可,或在晚上干也可。这样他就能腾出一些时间去照顾家庭。

鉴于语文教学中诸多实际性问题,并结合素质教育这一战略角度,余老师向符其实校长建议,由他牵头业余主编创办一份校园文学期刊,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学校中培养并发现文科人才,也为高考、为国家输送人才。这个建议得到符校长的大力支持,符校长委托余老师负责编辑出版的具体事宜,并说教师写的稿子谈不上什么稿酬,以后看情况可与编辑组人员一起补贴一点茶水费。余老师请几位教师参与,组成了一个四人的编辑小组。用《银港》作为刊名,然后向全校师生征稿。

余老师自己为学生修改投稿作文,筛选、编辑,忙得不也乐乎!他全力以赴,用雷锋式的钉子精神,利用夜晚、休息日在百忙中硬挤出时间,晨昏、中午、深夜埋头苦干,审定稿件后,由他自己负责排版及版式设计,校对;然后送出去打印,来来回回校对了四次。余老师是个急性子,这本刊物耗去了他一个半月的业余时间。但他很乐意。

余老师读的是中文,又自幼喜欢文学,非常羡慕文学作家,曾尝试搞点业余创作,但因太忙:家中有老有小,他又长期任教毕业班,忙得把文学爱好都束之高阁——已搁十年了,甚至都丢到爪哇国去了。接着老婆又下岗——为了生活家计,只好赶鸭子上架去做点小生意!现在,他不教毕业班了,他还想挤空搞搞业余文学创作,创办《银港》校园文学期刊,这正是他的向往与心中追求,于私,他可以练笔,于公,也可为学校培养语文尖子。

十一月底《银港》试刊号终于呱呱坠地。符其实校长拿了部分《银港》杂志送到县教育局,受到县教育局领导的好评与肯定。

《银港》校刊面世以后,在银港中学校园内发行,受到校内师生及其他兄弟学校师生的好评。学生、家长及校外的一些人士都认为创办这样一份刊物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有好处,对办刊和刊物的社会反应评价很好。《银港》开创了东兴县校园文学的先河。

余老师的工作热情,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可他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他的埋头苦干,也只是书生意气,同样忽略了最最复杂的主体——人。人主宰着历史,历史是由人造成、书写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制约、决定着人的沉浮升降与成败。历史就是互相掠夺,互相吞食,互相残杀。想那一幅幅征战杀伐,叱咤风云的画面,最终都是为了改朝换代。

余老师进银中忽略了社会关系,他的勇,充其量只是孤军奋战,孤军奋战要想成功,难上加难。因为他还不了解他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因为他还不了解他的同事和他的学生。

银中教职员工有二百多人,进银中教了半学期书的余老师,认识的同事横算竖算凑不足一个排(原先认识的不包括在内),学校倒是分了一张《银中教职员工住房一览表》,许多陌生的名字见得熟了,听得熟了,可这个名字代表的是男是女,又是一副怎么样的躯体或芳容,余老师也没法“对上号”,学校几乎每周一晚政治学习会议,会议室里黑压压挤满了人,因为要听会所以身边那熟悉的或陌生的脸孔余老师也没机会打探了解认识。教研组虽然经常开会,但每次都是有很多事要说,说完了就散会,所以同组的人余老师竟认不全。

余老师确实很忙,他是把人家用来喝茶的工夫也用来工作——当然不是单指公事,天知道他都干了些什么! 他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急事紧事要办呢! 忙碌的人自有许多忙碌的事要做,悠闲的人自有许多悠闲时间可悠闲。

余老师认定相逢何必曾相识,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银中的人未必个个都是君子。

高中部学生人高马大,衣冠楚楚。余老师初看这些“大”学生们摆出一副强烈的求知欲脸孔,挤满一室,俯首仰视听他讲课,此情此景,余老师容易感动的心一时热血沸腾!他下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把平生所学教给他(她)们。

有好的动机并不等于有好的效果。授了几个单元的课,余老师才发现愿望良好效果并不如人意。他的这些“衣食父母”,他(她)们程度之参差不齐其悬殊之最可以是三比一。自然是顾头或顾尾都不好,顾了中间的头尾都有意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自负自傲、目空一切者有之;混一混高中也蛮有意思的,这样的人谁说就没有呢?至于那种种混迹余老师想还是不谈为宜……

语文教学是一个老大难的历史性问题,虽然名家大师、教坛新秀的经验总结理论文章连篇累牍,却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见仁见智。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其实,人们看重的多是效果,并不问过程。而所谓效果者,焦点自然是看看开了几朵花,结了几个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心得体会,自然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不违背教学总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各种各样的教法百花齐放,允许各种各样的经验百家争鸣,不能任意指斥此是彼非,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余老师有两篇论文《导之以法培养技能》和《精讲多练注重实效》分别在全国性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这是他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点粗浅体会。他再张狂也不敢自我膨胀到把它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他却是一厢情愿地想把读书作文的有效方法教给他的学生。遗憾的是对于他面对的学生他还知之甚少——因为此校和彼校在各方各面毕竟是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知己而不知彼,乃兵家之大忌;急于求成,这更是要不得的。那部分习惯于要人嚼烂了喂的学生,对余老师的精讲多练,培养技能的教法的意义在还没有认识没有适应的情况下自然要产生误解……在教学进程中的二件突发性紧迫任务使余老师不得不暂时性地为赶进度而加快速度,误解则被推向了顶峰……

摆着一副成年人的躯体,而思维却还脱不了孩子气式的主观、武断、冲动的高中生们,虽具成年人的胆略,而见识阅历却还相当地幼稚、狭隘,虽然这只是部分人。但他(她)们的知识极限使他(她)们急功近利、眼光短浅,这还可以理解;但他(她)们的某些做法余老师却不敢苟同——因为最基本的最不该省略的程序绝对是不能删除的。

相互沟通自然有助于教学相长。然而捕风捉影主观臆测或以讹传讹掀波助浪者银中确也不乏其人,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嘛。有的接收到的片面信息有可能永远地存留在他的脑磁盘上了——只要触碰到相关的一个键,这些信息将有可能反复不断地出现——对于这些人的为人做派余老师实在不想去探究。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