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0/28
分享

八月断壶之二十四 22.调整连载

22.调整

市场风波及其葫芦结,还有柯氏父子之闹,云洁老师之死,穆仁之所为,这一切都引起了余老师的一连串反思。

另一方面,余老师觉得他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不能因为他人的吹毛求疵而否定,更不能因某些人的别有用心而抛弃,他就是他,他要教出他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别人说的由别人去教,他不能按别人的观点与做法去教,别人的观点与做法只能由别人自己去教。我的教学我做主,我余老石必须坚定不移地做自己的主人,不做别人的奴隶。

余老师基本的教法不改变,但还是有所调整和修正的,他根据上次自己向学生问卷调查时増加的一栏“建议意见”中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侧重,那就是注意与学生交朋友多谈心,多了解一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提的建议合理的他能做到的他尽量满足,学生提的建议不合理他做不到也不能满足的,他尽量向学生解释,使他们明白是因为什么,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余老师明白,在穆仁把持下的银港中学这样的教育环境与氛围中,他余老石是改变不了的,也是很难做出被这些人肯定的成绩的,他只能保持并按自己的风格去教学去管理,其他的人家欲怎么说怎么说去,他不在乎也不怕。

又一个学年末,余老师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课,还是谈话课,也是与学生的告别课,他知道他不会跟班上高二的。余老师说,我有些想法,想利用这最后一课和大家谈谈心,交个朋友。我讲几个问题:

其一,沉默是金。中国历史上因言获罪的事例很多,如屈原、司马迁、清代的文字狱……归纳起来,沉默对我有利,多说对我无益。

其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孔明六出祁山,是为尽忠。谭嗣同的死,是为尽义。“五人墓”中的五人墓主也是“激于义而死”的。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创作的一篇碑文。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作者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五人分别是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

其三,古人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然我知了,就要言,言了就要言尽。我认为这才是为师之道。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就是做人的道理,传道现在叫素质教育。我认为在学校读书,如果没有弄清楚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白来。上了高中还弄不清楚怎样学习也是白来。

这一学年的课,我是按别人的思路,按别人给我规定的时间、内容、要求去完成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局限,加上我笨嘴笨舌,不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说得比唱的还好听,也不会也不屑于把一根稻草说成是金条,所以,有的同学说我讲课不生动,甚至说枯燥乏味,这不怪同学们,因为这也许是事实。何况这些想法是别人给的。因为人家问他:“讲课是否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答案只能是“是”与“否”,非此即彼。这像法庭上律师的取证对话。不是生动,自然就是不生动了。其实,对于语文教学,我认为是不能用这句话来问的。

今天,我就按自己的思路,给大家上一堂“生动、有趣”的课,但是,这生动、有趣是加双引号的。

首先感谢高一(4)班全体同学,在这一学年(学期)给我的评价评分还不错,还勉强及格,这就是给我最大的奖赏和安慰了。高一(6)班我去代了一周五节课,却得到了十一张评分不高的调查表。我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惜我与他们的接触太少。

说句心里话,这学期的教学,我有许许多多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教法,比如满堂灌,比如设置让大家开启智力的思考题少,也不能培养大家掌握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呢?因为这方面我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成功的经验在别一所学校,我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导之以法,培养技能。精讲多练,注重实效。这是我两篇教学心得的题目,这也是我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可是,我的所谓经验,在这里刚开了个头,还没能贯彻下去,就碰壁了。有人写匿名信给教务主任吿我的黑状,扪心自问,这一年是我从教以来,最认真最负责最热心最想把工作做好的一年。讲得少,被说成是不负责任,上课马虎。如果不相信不尊重教师,教师还怎么去教给你们方法、培养你们的技能?所以,这学期我就勉为其难地满堂灌,虚张声势。大家对我的评分及格,我就不用打破饭碗。你们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多谢!

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里教书不必怕谁,最怕是学生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炒教师的鱿鱼,甚至是不讲理地炒。

马克思说,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如果要培养大家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就难,要哄大家高兴,我想应该还不是很难,投其所好,研究大家喜欢什么,就给什么,讨好你们,甚至讨好某些你们的代表。这应该说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世界上的事情就怕你不清楚,清楚了自然就有办法对付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现在很了不起,有的人甚至想左右教师的命运,但是,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你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信不信由你们。

现在你们这些学生,有多少是真正尊敬教师?真正关心教师呢?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的一个有机整体,不是单方面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纪律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师上课教学水平的发挥,九十个学生每一分钟都有人在破坏违犯课堂纪律,可是,却要对教师的课求全责备?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课也存在不足,这很正常。所以评价一个人的课,见仁见智,也很正常。但切不可信口雌黄,更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

鲁迅先生说,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终究也不过是苍蝇。我宁愿做一个有缺点的战士,不喜欢做一只完美的苍蝇。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你们的某些看法或评议,应做具体的分析,还要做正确的引导,不可像某些人一样一味地盲目搬弄是非,甚至一厢情愿地自欺欺人或引经据典,还要听听教师的心声,否则,自以为明察秋毫,实则是在抑制教师的积极因素,扼杀教师的积极性。

再者,对教师求全责备的另一面,客观上又何尝不是在宽容和放纵某些后进生呢?为其抵制课堂管理张目呢?

给你一把钥匙,你们可能觉得不生动,甚至觉得辛苦、枯燥、麻烦,但当你们掌握了用这把钥匙去开启各式各样的锁之后,掌握这种技能本领之后,可能就乐在其中,终生受益了。但因为惰性和鼠目寸光之故,你们却追求浮光掠影,一时快慰的生动,可是社会与人生却没有那么多的生动。就是有,你能永远地生动下去吗?生动是一种相当模糊的,缺乏任何根据的似是而非的提法。它可能会把你们的思路引入歧途,也封闭了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勇气与热情。愿大家三思。

最后,我再给同学们讲两位名人的轶事,作为这一课的结束语。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他用双手捂住耳朵。

“演奏的是流行的乐曲”,主人解释说。

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

主人听了很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

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件轶事叫《流行与高尚》。第二件轶事叫《“贝多芬只有一个”》。

一八零四年春,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的创作,他在作品的扉页上写了献给拿破仑的字样。但就在这时,贝多芬听到了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他非常愤怒,于是把扉页撕成碎片扔在地上,又重新写成“纪念一个伟人的遗迹”。

一八零九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住在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一次,公爵为了讨好侵略者,强迫他为“宾客”演奏,贝多芬坚决拒绝了,他一脚踢开客厅的大门,冒着大雨离开了庄园,在留给公爵的信中,他说:“公爵,您之为您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我希望同学们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路上都能成为独特的“只有一个”,成为真正的“高尚”而不是“流行的高尚”。再见!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