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9
分享

九江揽胜

李公堤与甘棠湖

九江,据说这里曾有九派水流汇集,故称。也曾称为湓城、江洲、浔阳。古人称九江为天下眉目。九江古城,出城南门是一座天然湖泊,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面积大约八十公顷。古时名叫景阳湖,因出城南门到对岸须绕一大圈。唐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洛阳人李渤任江州刺史,他为了百姓行走方便,就组织民众在南门湖中修筑堤坝,堤长七百步(约二华里)。堤中安水闸,可控制和调节水位以灌溉农田。因周代召公爱民如子,常在甘棠树下现场办公解民疾苦,后人就用“甘棠”赞颂有功德贤能的官员。江州人为感谢李渤,将其比之召公,颂其“甘棠”,将其建的堤命名为李公堤。宋代又在堤中段建一名为思贤桥的拱桥,使湖水相连相通,现桥为六十年代重修。李公堤将湖分为两半,东称南湖,西称甘棠湖。

湖堤之上绿树成荫,远看好似青蛇卧波。堤上有十二米高、六角三层的映月楼。登楼远眺,只见绿波涟漪,彩霞映波,岸柳成荫,景色如画。

甘棠湖南倚庐山,北濒长江,平均水深一点四米,最深达二点四米,东西长约二公里,南北宽一点九公里,其水质晶莹洁净,湖水碧波荡漾,朝辉夕阴,匡庐倒影,历历在目。湖中烟水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八一六至八一八年),相传三国时周瑜曾在此练水军并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而命名为浸月亭。北宋时因寓意“山光水色薄笼烟”而改为烟水亭。亭为水榭建筑,现存为一九七二年修复,亭内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众妙楼、燕会亭,亦亭、镜波楼等建筑,亭前还有石剑匣二座。正殿左壁有一长方石牌,上刻着一巨大的草书寿字,传为八仙中吕洞宾手书,字体龙飞凤舞,形若游龙,气势磅礴,细观全字由九转成丹四字合成,体现道家炼丹、修仙的思想,观之妙趣横生。立于亭前遥望庐山,只见山如屏障,烟云缥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无限风光引得文人墨客云集于此。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下午记于拾粟斋

锁江楼与文峰塔

在九江长江南岸的浔阳楼与琵琶亭的中间,有锁江楼与文峰塔。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六年),九江知府吴秀为锁江镇水,也为祈求文风昌盛,始建锁江楼塔,历时十八年竣工。塔落成,市人奔走相告,谓之江洲巨观。

楼当时叫江天锁钥楼,高三层,周围铸有四条铁牛;塔叫文峰

塔,因建在回龙矶上,故又称回龙塔。塔为六面锥状七层,高三十五米。塔内各层有木楼梯盘旋而可上塔顶远眺。登塔顶可眺望长江、湖北黄梅。塔的每层翘角檐边都悬一铜质风铃,江风吹来,铃声叮当悦耳。每层檐口为石刻斗拱,塔内壁画有小型空龛及远眺拱门。

明万历三十六年,九江地震,锁江楼和江岸一侧的两尊铁牛坠入江中,而塔却完好无损。清乾隆十三年,官府重建锁江楼,增建了看鱼轩。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九江,锁江楼毁于战火,剩下的两尊铁牛也不知去向,唯塔幸存。一九三八年,日寇逆江西上,重炮轰击九江,锁江楼塔多处中弹,塔体三处被击穿,斗拱、腰檐、平座均遭不同程度的损伤,塔体歪斜。但仍屹立在回龙矶上。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上午因失而补记于拾粟斋

琵琶亭

九江琵琶亭之所以兴建与产生源于白居易的千古名诗《琵琶行》。亭址大约即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所指的湓浦口,即今九江浔阳楼沿长江南岸顺流而下的下游处。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为何对于一个歌女的人生遭际如此地多愁善感而反复咏叹?那是白居易借琵琶女的人生遭际以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以抒发自己心中的愁闷。我们可以从白居易的一位挚友的一首诗中以侧面了解白居易当时的处境:

残灯如豆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蒙冤被贬谪迁九江的白居易,抱负难伸,回京无期,前途暗淡,心情愁闷。此时恰遇琵琶女,故触发情思,写下了长诗《琵琶行》。

琵琶亭是后人借重白居易的名气名诗而建,建此琵琶亭为九江增添旅游胜迹而增色增辉。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晚因失而补记于拾粟斋

浔阳楼

我总觉得浔阳楼的名气似乎比九江大,因为当我还根本不知九江为何物的时候,就已经在《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读过关于浔阳楼那生动而细致的描绘, 而更主要的是,宋江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词、反诗于墙上: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雠,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借酒壮胆, 不但在浔阳酒楼墙上题反词反诗, 还在诗后书:“郓城宋江作”。宋江的诗词, 一方面写出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一方面也暴露了潜藏宋江心底的政治野心。而主要的还是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从而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的大事件。

《水浒传》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及景色描写更容易使人记住。浔阳楼因 《水浒传》而更为世人所知,而九江因浔阳楼也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正所谓楼以书传,城因楼传,相得而益彰。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晚因失而补记于拾粟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