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0
分享

感觉D城

杂乱无章的景点

D城是一座小城,但街道很宽,且纵横有序。街树也很整齐,环境卫生也相当不错。

城中较大的景点有恐龙公园、潍河公园,各有特色,主题鲜明。城中又四处散布着各个小景点,因为小又四散,整体看起来审视,使人觉得好像有点杂乱无章。

比如建于城中心的超然台,它的斜对面有一座文化艺术城的仰苏堂,往南不远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园, 而往北很远又有一个清明上河园。仰苏堂、张择端清明上河园及清明上河园似景点又非景点,都是些园林式建筑,也都在经营一些字画、古玩等现今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我想,如果把这些类似的景点集中在一起,打造成文化一条街的话,则规模可观,气势也大,这就会给市内外的人形成总想去走一走的想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园的对面有一个很小的沧湾公园,图书馆、电影院也在这里。清明上河园隔街的斜对面则是博物馆、名人馆、档案馆。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又建在很远的城南一个偏僻处,而大舜庙又建在更遥远的城北的潍河边。

如果把这些小景点集中在一起,同样则规模可观而气势浩大,市外游客来了往此处一游,就会给人一个整体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名城的总体感觉。也避免了市外游客来了丢此失彼又疲于奔命去看这些可看可不看的小景点。

当然,一个城市的城建规划,可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扩大,一次又一次地补充建起来的。也可能官员是一茬又一茬地轮换,这就造成了D城目前呈现出这些小景点的杂乱无章性。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上午因失而补记于拾粟斋

       杂乱无章的旧书摊

D城自古就有“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传统,至今D城人也还这么津津乐道着。有一个现象还是可以佐证D城人是爱读书的,那就是D城的旧书摊。

D城有不少旧书摊,可别小看这些旧书摊,它可以传递给我们许多讯息。其一,在现今这个讯息爆炸的时代,在现今这个以市场经济为杠杆的时代,有这么多旧书摊存在,说明D城人是有人在读书的,也说明D城人是有人爱读书的。其二,经营旧书摊是必须有一定的销路,起码也应是还能够维持下去才能存在的。所以这些旧书摊的存在,就已经说明D城人确确实实是有人在读书,有人爱读书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城市都有这么多的旧书摊存在。

D城的旧书摊不但白天卖,夜里也卖;旧书摊不但桥头地摊有,偏僻小巷也有。D城还有为数不少的官方的民间的各式书店,这也就可以看出D城人真的是有人在读书,有人爱读书。

D城旧书摊的经营特点同样是杂乱无章。其表现是把旧书像堆垃圾一样倒成一大堆。让淘书人在书山里翻来翻去,这倒是真正的淘书了。地摊的如此,就是旧书店也如此。

为什么不分门别类地归类摆放整齐呢?因为那是专业图书管理员的事,贩卖旧书的人都没学过图书管理学。要是学过他们也不会去贩卖旧书了。再说,不要说旧书摊没有那种分门别类地归类摆放整齐的条件,就是有这条件的旧书店也根本不想这么做。

我开始认为这么淘书麻烦且辛苦,但后来才悟出这或许是旧书摊经营者的经营诀窍。人有三六九等,书也有三六九等。如果把旧书分门别类地归类摆放整齐,那么很可能一等的马上会被人淘走。对于某一具体人来说,他也很可能马上会把他认为一等的淘走,然后可能就会很久再不去光顾了。而这种杂乱无章,却可能使淘书者在感觉麻烦且辛苦中淘了几本三四等的书后就走了,而心里念叨着等有空再来吧!有空再来时却又意外地淘了几本一二等的书。这样,淘书者就会永远被其所吸引,永远去关注,永远心存侥幸。所谓不识旧书真面目,只缘心在旧书中。

一天夜里在夜市中的旧书摊,我见一个淘书者在淘书中一边不遗余力地帮摊主把书码整齐排列着,可他走后,摊主依旧又把书乱堆起来。看来他要排列还是有时间的,可他不。

维持杂乱无章,很可能是一种经营旧书摊的学问。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中午因失而补记于拾粟斋

       莫名其妙的执着

D城儒林,据说有许多奇特的文化人,也有许多固执的文化人。

譬如,据我所生活、接触熟悉的C城,许多所谓的文化人,都是把舞文弄墨当做进身的阶梯,爬上政府部门或当上公务员后,则把原有那点舞文弄墨的爱好弃之如敝履,或从此“金盆洗手”,把这敲门砖决绝地丢了,或从此总推诿说忙,恍若真是日理万机。而D城却就有本是捧着铁饭碗的人,为了写作,辞去了公务员职务,埋头八年专心著述,而且著述的是地方文化史之类的文字。然后又自掏腰包,买书号和付印刷费,花了一大笔钱,为地方文化做出奉献。先不管他的著述怎么样,单从这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追求来看,确确实实已是难能可贵了。这就是D城奇特文化人的代表。

D城还有一些相当固执的文化人。譬如在当前这个重视中华文化,重视名人效应的时代,中国各地就出现了争大舜故乡究竟在哪里这样的事。大舜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虽然他是部落联盟首领,但毕竟那时还没有文字,也就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最原始又最权威的记载只有司马迁《史记》中那点简之又简的文字记录。因此,问题就来了,其一,地名或其他名词是因时代更替而在变化的。其二,各地同名的地名又很多。其三,各人理解力上的客观以及主观上的执着。总之,起码山西与山东有两处地方都在力争要当大舜的故乡而各执一辞。本来这也无可厚非,只要有证据,重事实并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分析,都是可以争论的。

D城有的人,为争这个对他本人本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是也可不是也可的争执,有人竟争得奋不顾身,争得都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据说他成立了一个“大舜文化研究会”,然后四处活动,不但一而再,再而三,而且一贯地坚决地矢口坚持说大舜的出生地就在D城。到处去游说,若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他就会怒火攻心,并因气不顺而争得青筋暴起、面红耳赤,乃至口吐白沬……如此反反复复地去游说、去争,结果就争得都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

这就让我莫名其妙了。争来争去,大舜故乡不都在中国吗?山西与山东,不都是中国吗?大舜不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吗?这就是D城固执文化人的代表。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下午记于拾粟斋

        温馨井然的新华书店

早就知道D城新华书店的位置,虽然与我的寓所近在咫尺,虽然我常常散步时从它门口经过,但我从没考虑过要进去。其一,买不起书。其二,读不起书,没时间。其三,藏不起书,路上搬不动,家中放不下。其四,不想进去受煎熬——见了心爱的书而又因上述三因而不买,那患得患失的煎熬不好受!不如不进为妙。

一个下午,我完成一件工作后觉得很是疲累,想出去走走以放松放松神经,但外面朔风刺骨,寒冷异常,我实实在在想不出有什么地方可去,于是只好走进这不想进的新华书店看看。

踏上一楼的履带式电梯升上二楼后进入新华书店的大厅,好家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我的第一感觉。因为我从严冬一下子进入温暖的春天,而且不是那种春寒料峭的早春,而是那种令人浑身舒爽的春意盎然!因为大厅里不光是温气扑面,暖气满楼,而且电梯间的标语早已令人心里暖烘烘的: 七千平米的融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欢迎上楼……也就是说,不用购物,只休闲、娱乐地看书也是受欢迎的。

扫视新华书店的大厅,我心底顷刻感叹: 确实是“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在大厅里看书的人虽达不到熙熙攘攘,但也很是可观,竟是男女老少俱全,而且都是在静心阅读着。

先巡视了一圈,继才细看书架,我又一次从心底发出感叹: 想不到一个新华书店竟可与专业图书馆媲美!因为其书架分门别类相当专业,只有读过图书管理学的人才有此分门别类之准确水平。

根据我的爱好与兴趣点,我又在这里发现了我本人感兴趣想浏览的那些书籍,凡是我青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令我印象深刻又过时的文学名著,竟然这里几乎应有尽有。于是我又逐一重温了这些文学名著的前言后语,这倒钩起了我回忆起以往那些美好的读书岁月。

D城的新华书店,是我见过的县级市新华书店办得最好,分门别类水平最高,书籍最齐全,读书年龄层次也最齐全,而且也最温馨的一个书店。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夜记于拾粟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