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7
分享

水泊去,梁山在

匆游水泊梁山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一日下午,我们到了梁山县水泊梁山景区。本来行程中是安排两个半钟头看水泊梁山的,但导游把时间缩短成一个半钟头,他说回泰安晚了赶不上晩八时看封禅大典的表演。谁知糊涂的同行游客有人竟要求缩短成一个钟头。一座梁山,竟然用一个钟头,又能看到什么呢?如果说导游舍本逐末,那么游客则是本末倒置了!游客之蠢,导游之精,不提也罢。

后来实际在水泊梁山究竟停留了多少时间,我也没时间、心思去管了。当导游去购票,游客都在散乱地等待之时,我与从叔则用身份证进入梁山寨门了,当我们走到半山腰之时,反正其他人都还未进入景区大门。我知道时间不够用,所以我在前面匆匆赶路,从叔在后面也快步跟随。在陡峭的上山马道上,我见到两个穿着红色马甲的人牵着两匹马下山,我顺嘴一问骑上山什么价钱?他说来回六里五十元。我问从叔骑不骑?他想骑,但要我陪他骑。于是那人先扶从叔上马并牵着马走在前面,我也被后面那人扶上马他也牵着马跟在后面。

十八年前在曲阜,我第一次骑上马拍了一张照片,但那是在平地上,而且马是站着不动的。而这一次骑马马是在走,而且是在很陡的铺着碎石的上坡马道上走,所以马走起来我觉得马屁股摇晃得很厉害,刚坐上马鞍时我估计我的身体还是平衡的,但因在很陡的上坡马道上,马腿一前一后才能站稳,所以马一走起来可能就失去平衡了。总之,我坐在马鞍上面感觉身体是不平衡、感觉坐不稳当的。因为坐不稳,所以在马上觉得颠得厉害,也心慌慌的,完全没有安全感……走了没几步,我说停,不骑了。牵马人不停——估计他怕我下马后他的骑马费就没了。他只是放慢了马步。我再喊停,牵马人则把马牵出马道,走进更陡峭的树林里去。走得慢些以及走进树林里后,虽然感觉好了些,但心里还是不踏实的紧张。爬上一个高坡后,我坚决地说,停下,不骑了。我这才下来拍照。而从叔骑的马却早走到很远的前边去了。我赶上了从叔,付了骑马费。

然后我从黑风亭走到黑风口,也看了几座石雕像: 李逵抡板斧、花荣神射,孙二娘脚印。又走到忠义堂。从叔在忠义堂前留连时,我顾自转到忠义堂后面去了。我看了虚皇坛、石碣文台、靖忠庙、天书阁,也都是匆匆的。当我还在靖忠庙的时候,游客中有人电告我他们已下山了。我说,知道了。你转达导游,能等我就等,不能等你们开车走吧,我自己回泰安再去找你们好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就是匆游,我也必须按我的思路与速度匆游一趟,顾不得他们的意见了。

从忠义堂后边转了一圈出来后,我这才进忠义堂看看,然后这才快步下山,谁知他们还在半山腰就被我赶上了。

从曲阜到梁山,从梁山往泰安,来去奔波几百里,到了梁山就这么匆匆地一上一下,这就叫旅游?我估计多数人连东西南北都还没搞清楚。

旅游风与水泊梁山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家喻户晓,它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人都知道山东有一个梁山泊,也知道梁山泊中有一百零八个好汉及其故事。据《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八一年十一月第三次印刷本)第十一回第一百四十三页中这样描述梁山水泊:柴进道:“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第一百四十七页又这样描述梁山水泊: “林冲看时,见那八百里梁山水泊,果然是个陷人去处。但见: 山排巨浪,水接遥天。乱芦攒万万队刀枪,怪树列千千层剑戟。濠边鹿角,俱将骸骨攒成;寨内碗瓢,尽使骷髅做就。剥下人皮蒙战鼓,截来头发做缰绳。阻当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鹅卵石叠叠如山,苦竹枪森森如雨。战船来往,一周回埋伏有芦花;深港停藏,四壁下窝盘多草木。断金亭上愁云起,聚义厅前杀气生。”

《水浒传》中的山东济州,即现在的山东济宁市。新中国成立后,这才开始有了梁山县。旅游风起,旅游产业经济收入的可观与深远的前景,使各地政府都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所以近年,根据小说《水浒传》的故事而造的“水泊梁山”景区也就应运而生了。

梁山与水

梁山,秦汉时期最早设良邑,古名良山。汉初为皇家猎场,《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王)尝北猎良山”。《山东通志》载:“汉文帝第二子梁孝王常围猎于此,死后葬于山麓,遂易名梁山。”

东汉时,汉和帝在位的元兴年间(公元前一零五年),黄河溃决,梁山以南被淹达数十年之久,这时梁山附近开始有水。到五代后晋开运元年(公元九四四年)六月,黄河再次大决口,梁山周围一片汪洋。以后,黄河屡次决口,大水注入山足,形成八百里水泊;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结交天下英雄好汉,凭借水泊天险,啸聚山林,替天行道,声震天下,也就有了“水泊梁山”的称谓。元代中期,黄河南徙,梁山泊日趋干涸,遂成良田。

也就是说,梁山永在,而水是后来才来的,然后水又退去。《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泊,正好是当时水势最大的时候。后来沧海变桑田。所以,现在打造的“水泊梁山”景区,其实只有山在而没有水了。

梁山,由四主峰七支脉组成,最高处海拔一百九十七点七米。主峰为虎头峰,四面均为绝壁,山势险峻,当年周围环水,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地方。

《水浒传》与施耐庵

《水浒传》写的就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的故事:描述他们怎样先后被逼上梁山,啸聚山林,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公元一二九六年——约一三七一年),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白驹(今江苏白驹市)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白驹。

最重要的一点是: 施耐庵曾亲身参加推翻元朝的农民大起义,据说他能文能武,所以,他晚年拒绝朱元璋的征召不出来做官,而是专心著述,而且写的就是官逼民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这些农民起义的故事。

行文至此,我联想到前段时间网络或文坛上掀起过一阵什么“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喧嚣,某些基层杂志也刊载一些批判或甚至提出不可读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章。近年,政府实施信仰自由,有些宣扬封建迷信因果轮回的小册子,甚至说什么施耐庵因写了《水浒传》所以断子绝孙等等,真是怪哉!这有如群蛙聒噪,殊不知难抵雄鸡一唱。

毛泽东一生都喜欢阅读《水浒传》,即使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也从未间断。他与《水浒传》几乎须臾不离。举一事例,长征途中,有一次,毛泽东因随身带的书看完了,到一个村子驻扎后,他对警卫员说:“你去给我弄部《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找到一户读书人,说要借个“水壶”和“仨锅”用。老先生看了看他,知道他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就把自己正用的水壶借给了他,并说家中没有三口锅,只有一口,自家每天都得用,实在腾不出来。警卫员谢过老先生,提起借来的水壶,兴奋地去见毛泽东,一进门就说:“主席,水壶拿来了,仨锅没找到。”毛泽东抬头一看,禁不住笑了。他把警卫员叫到身边,耐心地告诉他:“我要的不是烧水的水壶,也不是烧饭的大锅,而是中国的古代名著《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是两部古书。”说罢,又拿来一片纸在上面写出来,交给了警卫员,告诉他今后要注意抓紧时间学习,“干革命可不能闹笑话呀”!(见《璀璨的星系》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延安时期,延安演出的平剧《逼上梁山》,就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殊不知,《水浒传》表面看似宣扬造反,其实是在宣扬一种人间与天地的正气。

念奴娇·天南地北

施耐庵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这是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中,浪子燕青引宋江再次见到名妓李师师,李师师以酒食款待他们。席间,李师师低唱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宋江乘着酒兴,填写了这首词,呈给李师师的。

宋·陆九渊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念奴娇·天南地北》也可以说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宋江之笔,以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梁山打造的“水泊梁山”景区,在梁山脚下景区的大门前广场东边,矗立着施耐庵的石雕像。《水浒传》不朽,施耐庵不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位大文学家的。

二零一七年十月六日上午写于揭东陋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