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5
分享

印象北海

在北海我们看了两个景点:一是银滩,一是红树林。这两个景点对于来自山区或内陆的文友可能有新鲜的刺激感,或许也可能让他(她)们心中有所激动。但这种对于我来说已是多见的景物却绝泛不起我心潮的半点涟漪——我生活于滨海的潮汕平原,又在海南工作生活了十八年,当年汕头、广州至海口的客轮我来来往往地在大海上不知航行漂流了多少次?整个海南我三番五次地环岛跑,海南所有的大小海滩我基本都身临其境,所以银滩对于我来说觉得很平常;而红树林呢,我则曾在海南三江的红树林中围海造田大干苦干拼命干了一个多月,天天穿行其中,天天毁林造田, 红树林于我更不新鲜。我到北海,是因为它是我们此次赴越的一个集散地,所以也就随着集体行动而行动而已。北海银滩值得一说的倒是那个称为《潮》的雕塑,一个锻铜做的大钢球,周边有七位裸体的姿态各异的采珠女,采珠女手里各拿着麦穗以代表丰收。但是我们的集体行动却没带我们到这个地方停留观赏,我是在等人等得无聊时自己单独行动去的。另,原国家主席杨尚毘曾到北海写下了“天下第一滩”几个字,因而滩因人而扬名。

红树林是要门票的,而且收费特高——听说二百。我们这次出行称为全国散文家北海笔会,但会务组却没有——实际是退隐了,而导游则要我们另交费,大多数人拒绝进去,少数人犹犹豫豫后还是进去了,结果变成多数服从少数,多数人在景区门口百无聊赖地耐心地在等少数人。我就觉得奇了怪了,在北海酒店我们还开了一个笔会座谈会,北海文联主席及当地作家还出席了会议,酒店门前的幻灯标语也标示此次笔会乃北海文联协办,作为东道主对远道而来的作家不但不尽地主之谊,连几张门票都搞不定?真乃滑天下之大稽。我听说始说门票二百元,后才改一百元。据说,导游购票一般打三折,就算是门票二百,打了折也应是六十元。有的旅游区请作家出钱雇作家去景点参观撰文介绍景点,而北海,则作家到了不但不理不睬还想敲敲竹杠——当然这主要是个别人诸如导游者等等之所为?真乃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不过,北海有一条俗称老街的倒也值得去看一看。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主要卖一些北海特产如手工艺制品,如珍珠玛瑙

之类的东西,还有越南的红木等之类。老街主要是文物价值比较显著。它形成于一九二七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当时,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由于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所以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老街的建筑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岭南建筑的特点,还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一些艺术风格,前店后居的建筑格局,中顶铺、拖笼门、西式女儿墙的装饰。

老街的形成,奠定了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础。独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汇、亚热带海洋气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独特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日风俗、语言习惯。

相对于传统诸城来说,北海从诞生开始就更多地以“市”的贸易形态存在,老街顺应商业的发展而形成并发展,鼎盛时期是华南一大商埠,当时的老街商号林立,可谓寸土寸金。

老街的生活是丰富的。二三十年代的老街,除了酒肆歌坊,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娱乐活动,如舞龙、舞狮、电影、粤剧、讲故事等。

老街的教育氛围也是浓郁的,从最早的私塾、到新式的学校、中西合璧的教会学校,当时的老街是一幅弥漫着书香的画卷。

老街之妙,妙在街道两旁林立着的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种建筑据说叫“新古典主义风格”,大多为二至三层,不仅美观也很实用。骑楼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漫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中国南方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受当地传统木雕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布满浮雕;粤派骑楼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欧式风格。北海因过去隶属广东,因此北海骑楼是粤派骑楼的一个分支,但是减少了繁琐的雕饰,以精美的线条勾勒整体的和谐。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而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都是卷拱结构,卷拱外延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和浮雕。一路看过去,好像一条长达一公里多的空中艺术走廊。老街所有的墙面,包括建筑物的内部,都是灰白色的,整个街道洁白典雅,像一条围绕在蔚蓝海湾的明珠?

比较难能可贵的是北海的出租车、三轮车沒有漫天要价的风气,开价基本较实,坐出租车一般十至十五元,三轮车一般三五元至七八元就可以跑遍北海市内每个角落了,这倒可以说明北海的民风还算淳朴。北海小食也不贵,夜宵五六元也就很可口了。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日下午草于无为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