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7
分享

杂感庐山

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这是毛泽东《七律•登庐山》的首联。四百旋是约数,实际是三百九十六旋。上庐山的人,首先必须在盘山公路上被旋转上三百九十六旋才能到达山上的牯岭镇。据说,毛泽东二上庐山时,交代他的警卫员数一数上山要转几个弯,警卫员每转一个弯就丢一根火柴,到了山上,四盒火柴丢剩下四根,所以是三百九十六旋。导游小黄说,一盒火柴是一百根。这里有两点质疑: 其一,一盒火柴是不是一百根?其二,就算是,装的时候也不一定这四盒火柴都装得那么准确无误?总之,三百九十多旋这是公认的,不信?不信你自己可以去数一数。

大自然确实令人惊叹!想那长江边,鄱阳湖畔,平畴沃野间突然拔地而起耸起一座高山,而最主要的是这座名山既奇特又独特,它集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美庐、庐山会议旧址)、科技名山于一身。所以,有人说它是三山(指江西庐山、安徽黄山、浙江雁荡山)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

一个山有六种教,走遍天下找不到。

——民间歌谣

所谓六种教,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只有五教,大概还应加上儒教才算六吧。

相传西周时,匡俗七兄弟上此山结草庐修仙,故人称为庐山。

  导游小黄

我们是到九江参加一个会议,根据会务组的安排,会议的最后一天是游庐山。那一天是集体行动,集体游结束,其他人都下山了,而我与同伴游兴未尽,也不滿足于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式的集体游,所以我俩准备留宿山上,以尽游兴。于是联系带我们集体游的导游小黄,请她带我们去牯岭留宿。在小天池,我俩与其他人员分别。小黄指引一条路,嘱咐我俩先前行,等她带其他人下山后再来领我俩进牯岭。我俩边走边赏景,不久,小黄从山下坐车赶上来,她下车陪着我俩徒步走向牯岭。一路上,我们边走边交谈。我要求她给我们找一家经济、优惠、干净的旅店,她答应了。小黄是牯岭人,当她知道我俩是广东人之后,她说,我哥哥嫂嫂都在广东梅州打工。并说她去过梅州。我说,梅州与我们是邻市,相距只一百多公里,你下次去梅州可去找我们,我们带你去游览。小黄自然说好。

小黄陪我俩走了半小时的路进牯岭,然后带我们去匡城酒店办理住宿,酒店的人和她相熟,她要求给予优惠,酒店也给了优惠。然后她带我俩进房间,房间还卫生,我们感觉价格也确实优惠。于是她与我们道别。我们在牯岭住了两天,后来小黄还打电话来关心地询问这询问那的,小黄有心了。

我补写此文时,两年过去了,想起小黄,觉得她人很不错。小黄后来当然与我们再没联系了。

牯岭——天上的街市

从庐山脚下坐车跃上葱茏四百旋以后,就到了庐山的牯岭镇。牯岭,作为一个镇,与山下任何镇的功能一样:居民、商店、旅店、行政机关、各式各样的生活设施、娱乐场所等等应有尽有。而最突出的是山下其他镇所无的,这里也有:如蒋介石的别墅美庐、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旧址、还有许多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来此购地兴建遗留下的别墅群。庐山作为一处避暑胜地,来庐山避暑的人一般都住在牯岭。

牯岭最独特的特色是夜景。因为牯岭地处庐山山上,房屋依不同山势依山而建,所以,夜晚一到,华灯齐亮,灯火辉煌,从山下戓远处看去,就成了天上的街市。

我们在牯岭下榻两夜,两晚都夜游牯岭,穿着单衣,都觉得冷。那正是季夏酷暑,而我们夜里都要盖棉被。真正是清凉世界!

含鄱口的云雾与政治名山

含鄱口的云雾,是庐山的一大奇观。那雾,浓得数步之外站着的一个人,当雾涌来的时候,那个人即被淹没得什么都看不见。站在含鄱口,只见那雾从悬崖下一阵一阵地涌上来,停留得快慢取决于风,风大则去得快,风小则去得慢。当风刚刮去浓雾,你马上举起相机对焦,快门正待按下时,倏忽间景物却已被浓雾淹去。所以,在含鄱口拍人像,必须是真正的眼明手快抓拍才行。还有,要时时镇定站稳看清脚下是否是实地才能抬腿迈步,绝不可冒冒失失乱抬脚,有时一步之外即是悬崖峭壁,或挪半步踩不稳台阶,也将会滚下山崖。

此时我脑中不由地想,含鄱口云雾的云谲雾诡,瞬息万变,其风云变幻有如政治风云。一九五九年七、八月间,中共中央在庐山上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及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七月十六日彭德怀的政治命运在庐山走向转折;一九七零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开幕,八月二十四日,陈伯达、林彪的政治命运也在庐山走向转折。这,太令人寻味了!

  大小天池

庐山有大天池,也有小天池。自认为,池者,自没有海之一望无涯,也没有湖之浩瀚壮阔,但排行老三,也应是碧波荡漾吧。心想,既到了庐山,天池自然不好错过。集体游时看了小天池,有点失望,因为这所谓小天池,其实小得很不起眼。它是在一处寺庙的前面,有一个比井大的池,既不深也不大,水又是死水,半点涟漪也没有。幸得池周围有其他山景、亭景可赏、可俯瞰山下的长江与城乡,否则,不看还不至于失望。

第二天我们走到大天池,可是千寻万觅,总找不见池。转来转去,标示牌明明标示大天池,为何总不见?问卖东西的土人,才知就在眼前脚下。同样是在一处已成危房的寺庙前面,只是这所谓大天池,比小天池更小,小天池还有水,而这大天池连水都没有!据说以前是有水的,来自地下涌泉,而今,泉竭水枯,名存实亡。这大小天池的名称,误导了我们。幸亏龙首崖就在这附近,只当观山景多了一个名称而已。

龙首崖的山风

龙首崖绝壁陡起,深谷高一二百丈。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似一硕大的撑天方柱,顶部向外突出横卧两巨石。苍崖缝中一虬松倒倚悬壁间,如龙须,人称卧龙松。此崖悬空千仞,奇险无比,人立其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凛凛然几不能自持”。

其山风之大,我觉得完全可以把人刮跑。你如果没有什么依凭,有心理准备地站好马步,都会被山风刮得揺揺晃晃。若没有心理准备,又没有什么依凭,不注意的话,真会被山风刮走,那后果,恐怕命即休矣!人处险境,若没有所依凭,纵英雄豪杰,不但会无所作为,其命也将如草芥。 

锦绣谷中的仙人洞

锦绣谷,此谷倒是名副其实。慢走须走半天,快走也得两三个钟头。其路高高低低,险径重重,数步一景,风景各异;甚至一步一景。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这个仙人洞就在锦绣谷中。近日在网上看到有人指出,毛泽东的这首诗后两句是从一部黄色小说中移过来的。不过,也可以这么说,这是毛泽东古为今用,人为我用的气魄。况套改古人诗句也自有许多先例,不足为怪。

  花径的白居易草庐

庐山花径景区中有白居易草庐。白居易曽在江州(九江)当司马,写下了有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诗末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当年下放至江州当司马的白居易,满腹牢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花径中的白居易草庐以我看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一座茅屋三间,卧室,客厅,书房都有了。屋后茂林修竹,庭前有一开阔地,植花种草。还有一池塘,池塘里开着莲花。庭前可闲坐休憩,看花赏月。这当是白居易的“香山别墅”。 现在,恐怕手眼通天、腰缠万贯者也不一定能有此“别墅”。但他心境不佳,毕竟比不得京都笙萧歌舞的热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应是白居易对花径草庐的写实。

别墅与坟墓

庐山有一大批别墅园林,至今保留完好的有英、美、德、法等二十五个国家风格各异的别墅一千余座,在中国名山中,唯独庐山拥有这样大规模和高层次的近代国际别墅群落。

庐山别墅,名气之大者,莫过于美庐。美庐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别墅。美庐要另收门票,我们没有进去。再美再堂皇再阔气的别墅也是别墅,再怎么巧夺天工也是人为的,总不至于超过故宫吧?若与大自然的神奇相比,也肯定相形见绌。再说,一介平民,花钱看这蒋委员长的别墅何为?

庐山植物园有陈寅恪的坟墓,因为陈寅恪有骨气,因为陈寅恪是江西义宁(今九江市修水县)人,所以有人自觉地把陈寅恪的骨灰迁到庐山植物园建坟。陈寅恪自己当然不敢想也不会想把他的骨灰拿到庐山建坟,因为他死于文革期间,含恨离世,是属于不得好死之一类人,他怎敢有此妄想?就是有此条件他也不会想的,这或许就是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化名山与田园诗

庐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莫过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历代文人墨客在庐山赋诗、填词的不计其数,除了李白、苏轼,还有谢灵运、杜甫、陆游、范仲淹等等名家。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唐江州刺史李渤年轻的时候曾在白鹿洞书院读书;宋朱熹曾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

与庐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人——虽然我此行不见他的踪迹,也绝对不能忽略。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的田园诗开山鼻祖陶渊明。他归隐的行踪和生命的最后归宿,他的田园情怀和千古诗句,都与庐山密不可分。

陶归隐于庐山北侧星子县白鹿乡的玉京山麓磨盘岭附近(后因失火,又迁居于庐山温泉附近),这里背依庐山,面向鄱阳湖。既可赏群峰嵯峨,又能观平湖浩渺,有良田可劳作,通舟楫之便利。他躬耕自资,过着悠闲而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在庐山脚下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自成流派、一直影响着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陶渊明还在此描绘了一个“桃花源”式的空想社会(《桃花源诗并记》),他通过描绘“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

他的田园诗表面上看,有着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从精神上表现出神仙般的无限风韵。但他实际上的物质生活还是属于穷困潦倒的。

生前的陶渊明与死后的陶渊明似无什么大的区别,因为他虽然“结庐在人境”,时至今日还是“而无车马喧”,因为游庐山者,大多也因其“心远地自偏”。 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光芒却是掩不住的。

撞上好运

庐山,北枕一泻千里的长江,东南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号称“匡庐秀甲天下”。它从平地拔起,峡深谷幽。由于大江大湖水汽蒸腾而凝成云雾,庐山常年云海茫茫,年平均雾日达一百九十五天之多。甚至,据当地人说,庐山一年之中只有五十五天是晴天,其余都是大雾天。试想想,在浓雾中你能看到什么?你能看清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浓雾是另一种景致,另一种体验。是的,但我们初次上庐山,也可能是一生唯一的一次上庐山,我们可不想去体验云山雾海的景致。

总之,我们撞上了好运。我们在庐山住、游那两天,遇上的都是晴天,这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运气。

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一下午至二十二日上午写于拾粟斋

(原文发表于二零一五年八月《舜乡》(杂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