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2
分享

从许地山认祖归宗问题探究人的心理

昨天在疲倦中为调节精神抽出了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凭我的直觉在目录中先搜出两篇来读:《我的童年》、《窥园先生诗传》。仅这两篇文章,于是今天就触发了我下笔来写此文。

出世后几年间是无名的时期,所能记的只是从家长们听得关于自己的零碎事情,虽然没什么滋味,却不妨记记实。……

我家原是从揭阳移居台湾的。因为年代久远,族谱里的世系对不上,一时不能归宗。爹的行止还没一定,所以暂时寄住在本家的祠堂里。……祠堂在桃都的围村……

——许地山《我的童年》

许地山在《窥园先生诗传》中,又再次提到了这一不能归宗的问题。“不幸一夜大火把那几间店子烧得精光,连家谱地契都毁掉。”台南被日人占领后,其父许南英先“到厦门少住,便转向汕头,投宗人子荣子明二位先生的乡里,距鮀浦不远的桃都。子荣先生劝先生(指许南英,下同)归宗,可惜旧家谱不存,这事只得罢论。……他们又把先生全家从台湾接到桃都,安置在宗祠边的别庄里。” 后文又提到:“他(指许南英)愿意到广东,一因是祖籍,二因朋友又多。……又因漳州与潮州比邻,语言风俗多半相同,于是寄籍为龙溪县人。”

目前粤东的揭阳、汕头、潮州、汕尾是四个并列的地级市, 以操闽南语系的潮汕方言为主, 统称潮汕地区。建国之初,揭阳县、潮州市(县级)都隶属于汕头地区管辖。建国前, 操潮汕方言的海外侨胞统称潮汕地区的人为潮州人(民国前属潮州府属), 建国后则统称为汕头人(均属汕头地区管属)。

许地山在上文指出的这两篇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桃都”,即民国时的掲阳县桃山都, 属后来的掲阳市掲东县砲台镇与登岗镇的地域。

不久前, 在某报上看到两篇文章:一是报道文化名人许地山竟然是掲阳(籍)人。一是掲阳的一个文化名人竟为此撰文公开驳斥并否认许地山不能算掲阳(籍)人。

我想, 后文作者估计从没读过许地山《空山灵雨》中的《我的童年》、《窥园先生诗传》, 如果读过的话, 他还如此说, 则不知出自何种心理?

从以上许地山这两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不但许南英想认祖归宗于揭阳,许地山也同样想认祖归宗于揭阳。因为许氏父子自己承认的是揭阳籍,而承认龙溪只是寄籍。这是根本不用争议,也不用考证的,因为这都是许地山自己承认并记录下来的。纵然世系一时对不上不能归宗,那也不能就说许氏父子就不是揭阳籍。

许地山的籍贯(原籍)他自己已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我这里要探究的是他一家要认祖归宗为何被阻的问题。

童年的许地山一家回揭阳时,他的族人不欢迎他们,冷漠地拒绝了他们。如果说,因为当年的许地山还是一个小孩,但他父亲许南英却已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与丘逢甲齐名的爱国志士,为什么他们揭阳的族人要冷漠地拒绝他们?

因为族谱被大火烧毁,世系对不上。为何就不能先接纳他们,后再寻世系? 我想,在旧中国只要有钱,不是可以买田置地吗?难道就因为许南英没钱?是他们的族人出于某种妒忌心理而不接纳?还是怕被他们分去一杯羹?如果说,在旧中国的战火兵乱中,人民的生死温饱都成大问题,对于爱国人士或对于文化名人无暇一顾?那么,在当前这个重视中华文化,重视名人效应的时代,揭阳同样有人在冷漠地拒绝许氏父子。难道就因为许氏父子没有后代在揭阳谋生繁衍?故排斥之?

不管原籍、寄籍,许地山父子都是中国人。据我所知,许地山所客居过之处,如台南、漳州、徐闻等等,各地的人都津津乐道许地山曾在其处的踪迹;徐闻有许地山旧居,漳州也曾有许地山旧居,而且当时居住在这两处的许地山其实都是儿童。

在当前这个重视中华文化,重视名人效应的时代,一个人只要出名了,那么,许许多多地方的人就会以因与他有各种各样的某些关系为荣。甚至会为某些不确定的根据而大争特争……比如,舜的出生地、舜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山西的某地和山东的某地有些人就为此而争得面红耳赤、争得要死要活。这些,在现在的中国,已是屡见不鲜……

可作为许地山的原籍揭阳,不但从没人提许地山,偶或有人提起,竟也有人反对,拒不承认许地山是揭阳人。真是怪哉!

附: 许地山简介

许地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曾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曾与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抗战时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他与新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四十五人当选为理事;后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老舍是他“最好的朋友”。他逝世时,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也送了花圈、挽联;而当时香港所有的机构和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香港文化界四百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写于拾粟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