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07
分享

黄岐山记

大自然鬼斧神工,处处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风景。在这“海滨邹鲁”的潮汕平原,水上莲花的揭阳古邑,榕江之滨,它为人类抛下了一座名山胜境——黄岐山。它绘出重峦叠嶂,又削得挺拔陡峭;它掏出深谷幽泉,又铺砌巨石填壑;它描出平坡缓岭,又播下草木花果……

我认识的第一座山就是黄岐山。

晚霞满天。太阳从黄岐山头沉下去,把一座巍峨高大,雄伟壮丽的黄岐山鑲上了一道金色的花边;矗立在主峰峰巅上的古塔格外地醒目壮观。这是我儿时天天看到的一幅美景。

晚饭后,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我们一群小伙伴聚在巷口的石狮子周围,年长的就讲开了,黄岐山顶的古塔边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洞里封着一个“砻蒂钩王”(侬帝皋。)砻蒂钩王的鼻子比砻柄还要长,而且能伸能缩,相距百十步外的人只要他用鼻子一吸一钩,顷刻被他抓住。北宋时杨文广带兵平南,到潮州击败了砻蒂钩王。砻蒂钩王全军覆没,他只身逃亡到黄岐山,钻进了洞穴里,杨文广追上山,守住洞口。杨文广进不去,砻蒂钩王也出不来,双方对峙着。砻蒂钩王有一个特点,睡一觉要三千年,因此他对杨文广说,我一睡三千年,看你奈我何?杨文广说,我守住一万年,看你往哪逃。所以杨文广刻了八卦石碣封住洞口,又建了这座镇魔塔压在山顶,使砻蒂钩王永远出不来(后才知这个传说地点是在藤吊岭八卦洞)。

这座山,这座塔,这个奇异的传说,很早就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每天,当我抬头眺望这座神秘的古塔,看到它还稳稳的镇在峰巅上的时候,我的身心似乎就充满了安全感。

大概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老师组织我们上黄岐山登山旅行。我当时很兴奋。我们排着队从学校出发,一路上穿村过寨,越过田野,从黄岐山的东南方上山。山路由平缓而陡峭,草木由低矮而高大,自然还在一些“景点”面前停留,自然老师也给我们讲一讲一些名胜遗迹,但这些现在都记不住了;只记得石牛石马残缺不全地倒在乱草丛中,也有一些断壁残垣之类的东西。我们向往的是爬上山顶,去看看那座镇魔塔……中午,我们到了山顶,各人吃了从家里带来的冷炒饭。我和几个同学躺在塔里休息,小心又大胆地议论着那个神秘的砻蒂钩王……

当我再次上黄岐山已经是三十年后了。旧地重游,今非昔比,我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黄岐山。揭阳升格为地级市了,原来的揭阳县绝大部分镇都划入新置的揭东县了。政府相当重视对黄岐山风景区的建设,所有的景点全部修葺一新。红墙碧瓦,庵寺错落,磬敲钹唱,香火旺盛;飞瀑流泉,苍松翠竹,草木葳蕤,鸟语花香;一年四季,山上游人如织,红男绿女,笑语声喧……

黄岐山阳道的盘旋曲折,山阴道的陡峭险滑;在大小岩石堆砌成的飞凤岩之上耸立于悬崖峭壁中的飞凤寺,其地理位置乃至造型的奇特巧妙;宋揭阳名士陈希伋读书处的山书斋的自然朴拙,卧云洞的深邃幽秘;新修复的宋潮州通判陈泰初墓的阔大壮观;燕鸟归巢景观的赏心悦目,九庵十八岩遗址的令人目不暇接;最负盛名的揭阳古八景之“黄岐夕翠”的秀美迷人……黄岐名胜不仅集奇秀险于一山,且被众多朴素迷离的传说笼罩着;侬帝皋坑中侬帝皋洞的神秘莫测,从月容墓而牵引出的月容夫人美丽贤惠机智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侣云庵前那二株被称为夫妻树的千年古槐的浪漫传说,琳琅满目的名人石刻更是难于胜数……可惜我这支拙笔无力一一深入描述,况前人今人之述备矣,何须我再赘言。百闻不如一见,谁想领略其妙,唯有亲临其境,唯有亲身去品尝那秀色的美味,去咀嚼,去寻味,或许能有所领悟,因为任何言传都是有缺憾的!

当你登临黄歧之巅,远眺被榕江南北河拥抱入怀的渔湖平原,近瞰那葫芦嘴上的榕城乃至江北的新市区这一全景图时,你一定会为那如诗似画的田园风光,纵横交错的大河小巷,鳞次栉比的新楼旧屋,车水马龙的豪街陋巷而怦然心动,而思绪翻滚……你从心底才真正明白:不登黄岐,哪能领略如此之“清明上河图卷”式的美丽画卷,看了如此的江山胜景,谁能不发自肺腑地感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零零一年十月十八日草于无定庐

(原文入编《作家笔下的揭阳》/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丛书编委会编/二零一零年六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