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5
分享

故宫与现代文学馆

“五一”期间赴京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按照会议的安排,三日上午我们游览了故宫,下午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

把这两个景点放在同一天游览观光,给人的反差特别大。这种强烈的对比启发了人的联想空间,有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这个节日旅游的高峰期,故宫里到处是人,任何空间几乎都塞满了人,“人满为患”——几乎男女老少的心里和脸上都充满这种无可奈何的神情。而现代文学馆却明显地门庭冷落车马稀,冷清得很。这两个景点我都是第一次游览。游完后一比较,觉得游现代文学馆的收获要比故宫多得多。当然,这绝不是人多人少而产生的偏激之辞。

看起来很有必要作一些比较:这两处风格迥然不同的建筑群,却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具民族特色,完完全全是中国式的。

不同的是故宫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与总结。而现代文学馆则矫正了中国当代建筑业上那种对洋楼千篇一律的盲目的生搬硬套,为中国的建筑史树起了一面可供学习的旗帜,开了当代建筑业的先河:即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又具美学意蕴与艺术性的建筑物。

现代文学馆的屋顶是中国传统的,但采光却是现代式的;园林布局是中国式的,玻璃镶嵌的壁画又是现代的;浮雕与塑像既是现代的,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可惜我对于它的建筑格局和艺术特色,既没办法作详尽的也没办法作简略的介绍。就是向读者透露的这一点信息,也是从舒乙馆长的介绍中得来的。但这就够了,这点信息就足以开启我们的思维门扉,引起一些必要的有意义的联想了……

游故宫,让人懂得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感受到皇权的威严;通过它,让人看到了封建帝后的骄奢淫逸。游现代文学馆,却让人清楚地看到一大批文化战士,怎样为了民族的兴亡,为了劳动大众的温饱而呐喊、而奋斗。让人看到了这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民族的脊梁、民族的精华们,是如何献身于文学这种既温暖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的事业中去的。

游故宫,我们产生的是憎——憎那一小撮封建统治者;游现代文学馆,我们产生的是爱——爱这一大批文化伟人。

故宫记载的是过去历史的陈迹,它距我们比较遥远,看后我产生的是冷静的沉思;而现代文学馆叙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伟绩,它与我们更为切近,看后我奔涌的是沸腾的热血!

那么多人去挤故宫,是去研究它的建筑学?是去崇拜权力?还是去批判专制?或者只是想去看一看,表明自己已经到此一游而已?

至于现代文学馆,是人们不知道它的存在——它落成时间不久,许多人尚不知道这也是事实——还是对它不屑一顾?是对文化人的无意隔膜还是有意疏远、乃至鄙弃?抑或是错误地认为文学馆只应搞文学或有文化的人才能去?

故宫值得看,但现代文学馆更值得认真地看一看。

二零零一年六月初草于无定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