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6
分享

雨后苏堤

看罢杭州西湖,我从心底发出一声惊叹:确实至美。

回来后向人说起,竭力想把这一感觉传递出来时,却又无从措词,无力说明了。

我这才发现人类的语言原来是如此的贫乏,在真美的事物面前,语言的表述竟然是如此的苍白无力,难于言说……

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住了二年,也不过写下了一首《钱塘湖春行》的七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虽然点到了水面、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可是这些东西其实别处也都有,充其量也是一些共性的(虚的)事物。落到实处,写出西湖个性的其实只有末句: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上绿杨成阴,这就令白大诗人百行不厌了!

另一个大文豪苏东坡,两次莅杭,且于湖上筑堤,对于西湖,也不过留下了一首七绝而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睛后雨

前二句写了西湖由晴转雨的奇景,这属于一种偶然现象,一般人不一定碰得着;而且这种“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也很难说只能在西湖才能见到——有湖有山的地方都可能有。倒是后二句写得妙,把西湖比成西子,打开了我们的思维闸门,西湖的美才变得具体、生动、摇曳多姿,美不胜收起来了。美女西施,就连她心口疼的样子都那么美,那么,她还有什么动作,神态是不美的?西湖比西子,你尽管去意会去想象去再创造吧!

这又让我想起了宋玉那个标准美女的说法: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归根究底,苏东坡也是避实就虚,巧妙地又十分高明地用了一个比喻,他事实上也没写出具体的西湖形象。

但这个比喻却是恰切的。西湖的美,确实是属于美女的阴柔之美。水平如镜的湖面,光滑如缎的湖水,阿娜多姿的垂柳,千娇百媚的香花,暖风拂面,鸟语呢喃,就连湖船也是缓浆轻摇,悠悠荡来,风和雨细……不管晴阴雨雪,晨昏午夜,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西湖都是美的。

我是在一场春雨过去之后踏上苏堤的第一座桥——跨虹桥的。此时的天是明朗的阴天,雨后的空气异常的清凉新鲜。千姿百态的垂柳,缠绵得让人心醉;万紫千红的花,娇媚得让你不想移步;鸟语啁啾,花香阵阵,湖水清碧;湖面近处水气蒸腾,远处雾气氤氲;孤山雄伟,阮墩环碧;前后左右,如诗似画!苏堤春晓——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步入苏堤,那感觉有如撇下了身后一个污七八糟的尘世而进入天堂似的那种感觉。除了苏堤上那种美妙的景色之外,还有一方面不容我们忽视:苏堤上没有那种废气的生产和污染——苏堤是禁止一切机动车进入的;而且也就没有了那种拥挤噪杂与匆匆忙忙,也就没有了那种无处不在的铜臭味——苏堤是不用门票的,苏堤上也没有那种缠住游人乱推销伪劣商品的人,苏堤上的洗手间洁净而不收费。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人人步行,个个平等。平等地欣赏一切美景,平等地待人接物。在至美的事物面前,在至美的环境中,粗俗的人也丢失了粗言恶语,变得轻声细气,变得文质彬彬了;再撒野的人也收心敛性,变得文明礼貌起来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你所有的神经都可彻底放松,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面对如此赏心悦目的美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怎不令我心旌摇动,怦然心醉。我在此文开头强调的那声发自心底的赞叹就是于此情此景中自然而然涌现的。

我游过济南的大明湖,它没有让我产生过如此绝佳的心境——当时是早春上午,冷风飕飕,游人稀少,我觉得太冷清。数天前我游过颐和园的昆明湖,它也没使我出现过这样的心境——人满为患,铜臭味冲天。我当时的感觉是尘世误入美景中,或者说美景中被楔入了一方浑浊的尘世。只有在杭州西湖的苏堤,我才产生过如此绝佳的心境!

当我选好每一个角度,想照照相时,随便请周围的任何一个红男或绿女,他/她们都客气热情得令人感动:好像不是我在麻烦人家,好像他/她们能为别人提供一点帮助是一种享受或满足。

苏堤两边的湖滨都有水泥洗石沙发式的座椅。当你走累了,你可以随时坐下来,欣赏湖景,观赏湖船,近看湖光,远眺山色;也可用眼光探询玉带桥后面的曲院风荷,或窥探花港观鱼,或远望小瀛州上的三潭印月……

走过了苏堤六桥: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我走进堤边的苏东坡纪念馆,去瞻仰一代文豪。临离开时,我在苏轼的石雕像前默默感叹:

达观处世.造福一方。

堪称风范,道德文章。

千秋纪念,万人仰扬。

苏子有灵,含笑泉邦。

由此我想起了,在苏堤的另一头,栖霞岭下,岳王坟前,至今还跪着一恶妇三佞臣呢?人间正道,天地良心;忠奸善恶,自有公论。民意不可侮,民心岂可欺?

从苏东坡纪念馆出来,春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二零零一年六月三日草于曲溪无定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