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8
分享

驻足济南

一城山色半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多么美的诗句呀! 这是多么美的画图呀!我百诵不厌,反复吟哦;总觉浓香满口,越品越有味!仅此二句足矣!济南的湖光山色,济南的迷人风景,已囊括殆尽。它已让我陶醉,它已让我情不能自已,它已让我神往……

当我随几位文友走出济南火车站的时候,已是暮霭沉沉。文友们一一道别,董君陪我到泉城宾馆办理住宿。送别董君时,已是华灯齐放了。夜里在昏黄孤寂的灯光下看了几页书,也就早早就寝了。

次日一早,我到街上吃了早点,然后乘车到大明湖南门。走进去,只见壮阔的湖面碧波荡漾,不见荷花,连荷叶还没有冒出水面呢!湖边隐约可见一些残荷枯茎。垂柳却已绽出浅绿的新叶,只见满湖杨柳依依,袅娜多姿,随风起舞。

我向西望去,浩然亭那边只有几位老太太正悠闲自得地在打着太极。我顺着湖边往东走,眺望湖中的历下亭,也是空无一人。走了一程,又见湖中一座庙宇,绿瓦红墙,掩映于垂柳之中,唯见一人持帚扫地,此乃汇泉寺。行到大明湖东门,我登上汇波楼,在三楼的城垛间向下望去,汇波楼城门洞前杨柳之下,有一工人正在认真地清扫落叶。此情此景,倒令我想起了诸葛亮摆空城计时那几个在城门洒扫的老军,只是没了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往南不远处,有二个年轻的士兵在露天水龙头下洗衣服。这时从湖西象箭一样射来了一叶飞艇,艇上插一杆红旗,上书“水上救护”。

我在汇波楼上纵目远眺,“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老舍语)。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有橛山、燕子山、千佛山、马鞍山等等。北部平原却是孤山突起,济南胜景“齐烟九点”就是因鹊山、华山、标山、药山等孤山而得名的。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之说(据说实际上有一百多处),称为泉城。大明湖就是由珍珠泉、芙蓉泉等城内诸泉水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荷花是济南的市花。“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刘鹗《老残游记》)诚然,“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与其说是对大明湖的赞誉,倒不如说是对整座济南城的概括更恰切些。

我从汇波楼下来,但见进湖游赏的人渐多。我依次游了南丰祠,藕神祠,北极阁,月下亭,沧浪亭,就从西南门出来了,然后我驱车前往趵突泉公园,游至中午就乘车离开济南了。

千古女词人

大明湖公园中的藕神祠是纪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祠堂;趵突泉公园中的漱玉泉旁,有李清照纪念堂。中国的名山名城多,庙宇更多,所祀奉的神呀仙呀这一类的我们不说了,就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也大体都被神化了。这些“神”大都有一官半职,或与国家兴亡有关,或曾经在地方上为民办过实事,做过好事,并且往往也受过最高封建统治者的褒扬嘉奖;而象李清照这样以一个普通老百姓,而且还是一个女人而受到后人的敬仰纪念,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文学史家们已早有定论。我这里要说的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统治下,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子,却以“惊人的才华”,“高步词坛,雄视侪辈”,独树一帜,这就必然遭到了那些本来就瞧不起妇女的道学家的讥讽攻击。李清照不但在言论上不受束缚,而且在行动上也敢于冲破羁绊。她在丈夫赵明诚死后,蔑视封建的三从四德而再嫁。在宋代程朱理学盛行的社会环境中,这更是遭到了种种非议,甚至“竟成了她的一条罪案”。

越过历史的烟云,当时那些道学家早已“尔曹身与名俱灭”了,可李清照却不朽,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李清照是济南的光荣与骄傲。

我不由想起,文友们常常提及,他(她)们的业余创作不敢让单位的人知道,怕人家说其不务正业,甚至故意找碴子。这种忧虑当然并非空穴来风,是有来由的。因为事实上就有不少人是这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物质文明了,但精神距离文明还遥矣远哉!没有业余创作,何来专业作家?专业作家决不是天生的。有的人对于创造精神产品的人,不是出于妒贤忌能的心理,就是持一种狭隘的认识,“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呀……

一九九九年四月草于曲溪无定庐

(原文发表于二零零零年四月《威昂风》杂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