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5
分享

又见军营 ——军训基地散记

一个人在小时受过艰难的严格训练,比十个娇生惯养的人还有用。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

“指导员!”——一声亲切的犹如银铃似的呼唤在我的后左侧响起,把正在三楼临窗远眺操场上的队列操练的我惊醒。

我转过身来,意识到这声陌生的称呼竟是送给我的,我因有点措手不及而显得慌乱而语无伦次,年青的女教官却毫不在意,大方而热情地和我随意交谈起来……

我曾经是一个兵,不过不是正规军,而是“土八路”。年青时,像这个年青女教官这样的年纪,我是广州军区生产生建设兵团一师二团武装连的一名轻机枪手(后来又转去步枪班),穿军装,无军衔。又军又农,既服从抓阶级斗争新动向的指令,又战天斗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几十年过去了,在这“鬓已霜”年纪一大把的时候,这几天又穿上了“土八路”的军装,而且竟被人呼叫为“指导员”了!

自从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队伍到达江西永新的三湾,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这个史称“三湾改编”的著名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就把支部建在军队的连上,连队党代表(后改称指导员)都是由共产党员担当,可我并不是共产党员,怎么却当起指导员来了?初次听到这个称呼,我心理上总有一些不熨贴的疙瘩。名不正则言不顺也!不过往深一层想,既是不正规的“土八路”,一切(包括称呼)也就不能用正规的思路去想问题了,何况这又是别人封给我们借用冠用几天的称呼而己。

这里是揭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这几天我带学生来接受德育训练,俗称“军训”,作为班主任,我们则被基地的教官们称为指导员了。

这里地处揭阳与潮州交界的深山,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光怡人而空气清新。而使我热血奔涌的并不是它世外桃源式的自然环境,而是基地的军营风气,它不仅勾起了我对年青时所经历过的“军旅”生涯的回忆——回忆是上了年纪的人比较喜欢流连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这里采取的管理、教育方式是与学校采取的管理、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的形式、手段与观念:强化时间观念,铁的纪律,服从的天职,独立生活的自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营气氛。学生们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那种吊儿啷当、未老先衰、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气氛到了这里被一扫而光。朝气,隐藏的不应该丢失的原本蓬蓬勃勃的朝气, 终于在军营之中散发,在军营上空弥漫,在每个进入基地的学生身上通通焕发出来。这才是我感到喜悦而欣慰的。

未到基地之前, 对于这军训我是有看法、也是有想法的,我不大相信五六天的时间能训出什么名堂? 能训出什么效果?充其量只是走走过场的形式而已!潜意识中还是认为脱不了巧立名目乱收费的范畴。

在基地住了五六天之后,我彻底改变了我的主观臆想:不是形式,不是过场,更不是乱收费;这是一所真正的德育学校,真真正正起到了德育的效果,是一所锻造人才的熔炉。时间虽短,效果显著。这种名副其实的德育,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其意义很可能将是深远的。

“送我一队学生,还你一支部队!” 还未走进德育基地的大门,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

在军营里,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各项军训项目的实施是通过时间来完成的,而指挥、调动、约束学生的行动靠的则是铁的纪律。合理而科学地安排时间,然后用铁的纪律来保证军训项目的落实与完成。在严格的时间内,用铁的纪律性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技术要领,这就使学生时时刻刻必须用心,必须认真,必须全神贯注,不敢分心,不敢分神,思想意识无遐开小差;而主宰这一切的灵魂就是“德育”, 一切都是围绕 “德育”来展开的。什么是“德育”?五六天起到了什么样的德育效果?

五六天他们学会了队列操,接受了三防训练,接受了国防教育,进行了行军拉练,开营授旗,闭营表演,实弹射击,划船,行铁索桥,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等等。我可以负责任地、明确地告诉你:最主要的是他们深刻地懂得了珍惜粮食,学会了不挑食、不偏食;懂得了关心同学, 学会了同甘共苦;懂得了讲究卫生,学会了整理内务;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学会了进退有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学会了吃苦, 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懂得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及其意义;懂得了“人”、知识的价值等等。

从学生们离开基地时,他们脸上纵横恣肆的热泪,他们那种恋恋不舍之情,就清楚地说明,这种德育是成功的,是取得满意的效果的。完成这一切训练任务的是基地的广大教官,他们都是年青的退伍兵。

有一天,我与一个来自北方的女教官去检查内务。她告诉我,她在部队当通讯兵,在军训基地工作比在部队还辛苦,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基地训练的作息时间表从早晨五时四十五分起床开始,至夜间二十三时查铺查哨为止,时间安排得很紧密。她们早早晚晚都要跟班登记情况,及时整理、汇报、公布。

这些年青的退伍兵,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接受招聘来到这南国深山之中,为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而继续奉献其青春。陪伴他们的除了这些来来往往的学生,就是这些毫无变化的大山。

“送我一队学生,还你一支部队!”这个效果应该是达到了。

此文原稿丢失, 二零零七年二月二日重写于横山之阴

(原文发表于《揭阳教育》杂志二零零七年八月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