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05
分享

浮桥

此小说中部分情节源于民间传说,并非史实。

——题记



闪念


这一天是中元节。韩愈用过早膳,吩咐书僮李厚洒扫庭院厅堂,又叫老仆张普上街去买些纸扎果品回来,待午后施祭孤魂野鬼。李厚想老爷现在也懂得入乡随俗与民同“乐”了。韩愈自己微服私出,随处走走;他想趁此了解了解潮州的民情民风。但见潮州城里到处搭起法师座和祭孤堂。法师座里供着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前面摆着面桃和大米,祭孤台上插着招魂幡,幡下摆满了猪、羊、鹅、鸭、鸡、诸五牲以及一盘盘的桃果和各式瓜果祭品。祭品上插遍红、黄、绿等各种颜色的三角小纸旗,上写“盂兰胜会”, “甘露门开”等字……在一阵庄严肃穆的音乐声中,法师身着袈裟手执金刚杵端坐座上,继而敲响引钟,领着一帮僧众念动真言。然后变食祭孤,将一盘盘面桃、大米撒向四方;如此反复三次。这就是所谓放焰口的仪式。

韩愈看罢怆然退出。半年前,他在京都就是因为看不惯皇帝迷信佛事的所作所为,说了一些自己认为责无旁贷的话而获罪,才来到这边远南疆。可叹宪宗皇帝为了把天竺一个死去很久的和尚的一小截手指骨迎进皇宫,不惜肆意挥霍民脂民膏,如此过份铺张,搞得京都,搞得朝野都为之轰动。上行下效。许多人头脑发热,神经失控,演出了种种捐躯事佛的闹剧悲剧,为此致死者几十人,致残者不计其数。“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他终于忍无可忍,挥笔写了《论佛骨表》的奏章。若不是宰相裴度、崔群相救,险些脑袋搬家,朝奏夕贬,历经数月磨难跋涉,终于来到了贬所潮州……一想到京都长安那些为了看佛骨,不顾一切冒死往前挤而被御林军挥剑砍下手呀,肘呀,臂呀的百姓,再加上互相践踏而致死致残的种种惨状,韩愈的心就剧烈地疼痛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他一到潮州就身体力行倡导兴办乡学的缘故。教化民众刻不容缓啊!他坚信这一点他做得对。

韩愈走出东门,只见恶溪烟波浩渺波浪滔天……他向北眺望。数月前,他就是在那里,在恶溪北堤中段的古渡头祭鳄。自那天以后,百姓人畜再没听说有受鳄害者;潮州百姓都交口称赞鳄鱼畏惧刺史神威而迁徙远走了。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主要还是靠府衙军事推官秦济的努力。若不是秦济组织乡勇武弁在两岸鸣锣敲鼓,燃放鞭炮,投掷砖石瓦砾,并领着众人大声呐喊,恐怕靠一纸祭文是吓不走鳄鱼的。祭鳄的形式虽然俗一点,但容易被人接受,也符合百姓的认识水准,动机也是好的,而且侥幸成功了。“成者为王”自是有一定的道理。吃一堑长一智,京都上表虽斗胆执言,问心无愧,但做法确实过于幼稚些!他想到了随后被逐出京城的林氏夫人,想到了带病的幼女为此而夭亡于途中, 韩愈心中凄然,深有感慨。

这时一只大帆船自恶溪上游顺流而下;船上的人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然后把它们放下溪里。韩愈叫住一个行人,问这是干什么?那人告诉他,这叫燃放水灯。意在引领沉溺溪中的孤魂野鬼前来受祭。那人又指点说,你看,渡口的渡船这一天也为此忙着,隔溪的孤魂野鬼无法过来,就用渡船把他/她们接过来。黄昏祭孤完毕,再把他/她们送回去。韩愈不由想起刚才在城里祭孤台上看到的那三块牌位,那上面分别写着“男孤魂之位”, “女孤魂之位”, “儿童男女孤魂之位”, 韩愈心中想道,不管祭孤的形式怎么样,但其用意也是一种善心善举啊!忽听刚才的路人叹道:恶溪水猛流急,过溪甚为艰难。一遇暴风骤雨,或翻船遇险或不慎落水,防不胜防。特别是中流风急浪猛,船翻人亡更是常事。若能造一座桥,那该多好啊!

韩愈闻言心中一动,对啊!造桥确实是造福一方福荫后人的善事。百姓们称地方官为父母官,作为民间父母,自然要想百姓之所想,才无愧于民间“父母”的称号啊!

造访

回到府衙,草草用过午膳,韩愈就进书房再次修书与大颠法师,恳请其务必抽空来府治相晤,说有要事相商……

书信叫海阳县令派人送出之后,韩愈就改了主意。他决定明日亲上灵山寺造访相邀大颠法师。不仅仅为了纠正自己对大颠的冒犯,也为了潮州的百姓。

四月初,当韩愈历经艰苦的长途跋涉进入潮州时,海阳县令等僚属及乡绅豪贾等一干人夹道迎接。韩愈看到迎接的人群里有个长着两颗獠牙的和尚在向他拱手作揖,韩愈便问海阳县令此人是谁?海阳县令说是灵山寺住持大颠和尚。韩愈当时睨视了大颠一眼,信口说看这模样就知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二天一早,张普拿着用手帕包着的一小包东西,说是有人交代送与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两颗血迹斑斑的门牙,心中一震,说:人不可貌相,是我一时失言,错怪高人了。心中甚为愧疚。四月七日,韩愈致书大颠;六月初三,再次递书;大颠总是婉言因守寺未得其便。韩愈初来乍到贬所,数月来忙于祭鳄,筑堤,倡学及诸多政务琐事相缠,也难得抽身。现在,他决定上一趟灵山寺了。

次日,天色微明,韩愈带着李厚和一个充当向导的军尉就上路了。三人逶迤望潮阳灵山寺而来。

午后时分,进人揭阳地界。但见平畴沃野,稻秧嫩绿;山坡矮丘,甘蔗成林;村落瓦舍,鸡飞狗吠;池塘绿水,红荔香蕉;田园风光,却也如诗似画。

忽闻一阵妇人的哭声。韩愈循声望去,在驿道左边不远的地里,一农妇正在嚎啕大哭。韩愈心中诧异,跳下马把马缰交给李厚,带着军尉走上前去看个究竟。

到得近前,韩愈一看,是个中年女人。她哭诉说可怜她夫丧子幼,这地还是租种别人的;水稻收割后都交了地租了,种下的甘薯就是下一季一家人所指望的口粮。谁知今天到地里一看,不见地上长出薯苗,甘薯地被挖得乱七八糟,看这情形就知薯种都已被人偷去了。家中已是没钱买薯种,这可如何是好!她一时情急,故而在此啼哭……

韩愈安慰那妇人莫急,说让我帮你想办法通知官府破案抓贼。韩愈见旁边另一块甘薯地,薯叶长得十分茂盛,薯藤挨着地面四处蔓延。韩愈问农妇说这是不是你的。农妇说这也是我租种来的地,可是现在还未到收获的叫候。韩愈扯起一根薯藤,藤节处长着参差不齐的须根。韩愈灵机一动,对那农妇说,甘薯藤逢节生根,栽下去能长,自当会结薯块。你就摘了薯藤试栽,既不用薯种,也不误农时;以后若长不出甘薯,你就到潮州府衙来说找一个叫韩愈的赔偿吧。薯种被偷之事,我会通知官府追查的。

农妇听韩愈如此说,转悲为喜,真的就摘下薯藤栽下了。想不到,她这块用薯藤栽下的甘薯,长得比别人的茂盛;到了收获时节,挖起来,甘薯长得比谁的都大都好。一时议论沸沸,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从此以后,潮州农民种甘薯,一律学那农妇不用薯种而改用薯藤了。当然这是后话。

当夜,韩愈一行人歇于驿馆。第二天上午才到了灵山寺。大颠却早已在半山上迎迓了。韩愈赔礼道歉,情真意切;大颠哈哈大笑,执手引领韩愈进寺。

宾主落座,胸无介蒂,一见如故。用过午斋,韩愈与大颠在禅房中纵谈儒佛要义,各抒己见。所谓求同存异,扬长避短,却也畅所欲言。

夜间,韩愈才向大颠陈述他此行的本意,请大颠到潮州帮忙策划在恶溪上造桥;大颇应允随行。次日大颠随韩愈下山赴潮州城。

谋画

回到潮州,韩愈安排大颠住在城南的叩齿庵。这是韩愈接到大颠的见礼——二颗门牙以后,暗中派人修建的。一来以表自己改过的心迹;二来以示自己爱才的衷曲,就权当作为对大颠见面礼的回礼吧。

韩愈白天与大颠出东门,到恶溪两岸踏勘察看;访问当地父老乡贤,寻思造桥良策。夜间则在叩齿庵与大颠秉烛商讨造桥事宜,间或论儒佛之道,济世之术,乃至人生哲理。韩愈后来在《与孟尚书书》中特别提到了这段和大颠相处的日子,他推崇大颠,说“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 韩愈与大颠的初遇虽曾有过误会,但后来的交往却是在互尊、互帮、平等又诚挚相待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

大颠帮韩愈选择桥址,绘图设计,并作些人力物力的预算估测。筹画既定,大颠推荐开元寺广济法师带众僧助韩愈造桥;自己别过韩愈,自回灵山寺去了。

计划既成,韩愈即刻发布公告,晓谕百姓,动员巨贾乡绅百姓捐资出谋,共参造桥盛举。一面招收组织民工、技师,着手造桥。

潮州百姓,特别是城东百姓,苦于恶溪阻隔,出入城郭艰难,东西交通跋涉。一听刺史号召造桥,无不振奋。又感念韩愈驱鳄、筑堤、兴学的种种美德,所以对造桥无不踊跃赞同。竟是韩刺史一呼,百姓群起热烈响应。韩愈自是更坚定了造桥的信心。潮州府属下的各县及乡贤或多或少也都有所捐赠。

韩愈按大颠临走时择定的吉日,东西两头同时破土动工,并限定合龙的日期。他派人把民工分为东西二队,府衙军事推官秦济带众衙役从东岸筑起;广济法师领众和尚从西岸起建。韩愈则往来巡视督监。

中秋

时光的流逝,对于无所事事的人来说则觉得长,而对于有事可做的人来说则嫌短了。韩愈莅潮四五月,虽然只身南来,却也并不感到寂寞;他太忙了,所以反而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中秋节到了。看着潮州百姓欢度中秋佳节,他这才想起了远在河南河阳的家眷。白日里韩愈忙于大小事务,夜晚他有意强迫自己不往“家”这方面想。获罪之身,身不由己,想它何益?徒增烦恼耳!可是到了节日,平时这种受压抑的思家感情却更加强烈地涌了上来。是日韩愈闭门书房中,写了《潮州刺史谢上表》。表中韩愈向宪宗皇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回京城的心态。书毕,以紧急邮件打发快马送上京师。

夜来,韩愈交代张普、李厚自去城里随意玩耍;自己素衣灰帻,乘着皎好月色走出东门,他还是记挂着造桥一事。韩愈在康济桥一一这是他和大颠共同商讨而定下的桥名,取将风波险阻化为康庄之意一一工地上转了转。一个月了,中元节那天,韩愈在这里偶然间产生了建桥的念头,而现在东西两边各已建了好几个桥墩了,真快呀!

韩愈顺着溪堤向恶溪下游漫步。恶溪的高峰讯期已过,溪水在月色中显得温顺柔嵋,摇曳多姿。远处溪面帆影扶疏,渔舟晚唱。溪中的老鸦洲在明月下清晰可见,倒影在溪水中被波纹搅得时隐时现,或长或扁的变幻着。近处画舫鳞接,笙箫悠扬,琴韵叮咚。船中歌妓的歌声随着一阵阵清风飘来,韩愈一时心有所动。如此良辰美景,泛舟溪中,对着这滔滔溪水,明月清歌,举杯一醉,不也快哉!他步下台阶,岸边接客的小艇争相招呼,韩愈一转念,掉头又上了岸。

韩愈从下水门进城,但见城里到处热闹非凡,红烛高烧。天井、门楼、厅前、甚至街头巷尾到处是女人的世界。她们或五六人,或七八人集中拜“月娘”。桌上摆满了黄柚,青梨,红柿,香蕉,菠萝,林檎,龙眼,杨桃,云片糕和各式月饼。姑娘们和年轻媳妇或穿戴齐整,或花枝招展,焚香恭拜“月娘”,祈求美丽幸福。

是呀,是要有这样的一些节日,调剂调剂百姓们的生活情趣;想不到这南荒远域,却也有如此纯朴的民风, 韩愈心中赞叹。

受挫

康济桥的建造正在紧锣密鼓中进行,工程进展顺利。十月中旬,东西两边各已建起了十二个桥墩。按计划东西两边各再建二个桥墩就可合龙,那时造桥工程就大功告成了。这四个桥墩的位置正处于溪中心的急流,是整座桥的关键部位。

难题都集中在溪中心这四个桥墩上了。溪中心溪水流速过高过急,石料投下去迅即被冲得无影无踪;后来想尽办法,虽然筑起了桥墩,但第二天还是被水冲毁。数筑数毁。众人束手无策。广济法师和秦济都把难题交到韩愈这里来了。工地石料皆已用尽,近处石料又已采完;远处的难于搬运,想运也一时运不来;何况,就是有石料,怕也起不了作用。建桥工地彻底瘫痪了。

韩愈忧心如焚,叫广济、秦济暂且退下待命,说待我思得良策后再做定夺。

是夕秋雨淅淅沥沥,越发下得紧了。秋风敲窗。韩愈心头烦闷,叫张普温一壶酒,交代厨子炒了几个菜,叫上李厚,主仆三人共酌,打发这难捱的秋雨之夜。韩愈为张普、李厚和自己各筛上满满的一杯酒,然后端起杯子说,自从离了京师,你二人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幸得咱们大家身体还好。来,为咱们大家的平安干了这一杯!张普李厚说,但愿老爷能早日调回京师,接回夫人家眷,我二人吃点苦也无憾了。主仆三人边喝边聊些京都旧事潮州新闻,不觉二更已尽,撤去残席。韩愈虽然不胜酒力,觉得头晕眩眩的,可倒在床上,一时却又难以入眠。他记挂着溪中心那几个桥墩,思来想去心头似压着一块大石,一时迷迷糊糊,一时恍恍惚惚……

梦觉

“叔祖大人别来无恙!”

这声音好熟悉,韩愈翻身坐起。哦! 这不是侄孙湘子吗?韩愈说,你怎么也到了潮州?韩湘说,叔祖大人难道忘了,在蓝田关您不是对我说过“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吗?所以,我自然是要来潮州的。韩愈说,好!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事缠心,你该来助我。韩湘说,我已知晓。这时,门外有人报灵山寺大颠法师到,韩愈起身迎接,就把湘子介绍给大颠。

韩愈说了建桥受挫,目前工地已无石料;而预定合龙之日在即,正不知如何是好。湘子说这有何难?请叔祖大人放心,待我与法师分头调运石料,明日当可开工。说罢韩湘与大颠分头自去。

韩愈将信将疑,但见二人俱来相助,心中也就安泰了许多。约莫一个半时辰,韩湘回来了,对韩愈说天意天意!韩愈问怎如此说,韩湘说,我到风凰山运石,我把每块大石都化为一只只大猪赶下山来,赶至留隍,孰料意遇一孕妇半夜出来说什么寻找她失踪的大猪。妇人见了我的“猪群”,疑我偷她的猪。我只好让地辨认。妇人一摸“猪群”, “猪群”都变回石头了;时辰已过,使我劳而无功一一所以现在留隍有一个满是大石名叫猪坑的地方。

这时大颠也走了进来,韩愈急问他可曾运来石料。大颠说天意难违!我到桑浦山运石,把石头化成一大群绵羊赶回来。谁知走到半途,有一土豪刘昌财迷心窍,见我赶着羊群,顿生霸占之心,上来纠缠,说羊群是他的。天已将晓,一来已被他误了时辰,二来我看他还死缠不放,我就说是你的你就赶回去吧。这会儿他的田里一定堆起了一座石头山了一一此石山至今尚在,后人称为乌羊山。

大颠又对韩愈说有湘子在这里相助,我就回去了,说罢辞归。韩湘一时也无法可想,只好召请七位仙友前来商议。七仙闻召俱至,见过韩愈、韩湘。韩湘说了造桥受阻,石料无着落,他与大颠运石未成的经过。七仙说我们到桥上去看看再说。言毕韩愈领八仙一起到了康济桥工地。果见恶溪溪心水流湍急,汹涌旋转。八仙各各用心,欲助韩愈建成此桥。

何仙姑灵机一动,撒下十八片莲花瓣,落水时化为十八只梭船。曹国舅见状,遂将云板投下变为厚厚的船枋,横铺于十八梭船之上。李铁拐也不甘落后,解下腰带抛去,迅即变成二束碗口粗的白藤;二束白藤一前一后串住梭船的两头,白藤的一头系在西边的桥墩上,另一头系在东边的桥墩上。八仙在溪中心建起了一座浮桥。浮桥连接起了东西两边的石梁桥,白藤随潮水涨退而伸缩,浮桥随潮水升降而沉浮。难题解决了,大桥终于大功告成了。韩湘挥笔在桥墩上写了几个大字,然后八仙揖别韩愈自去。韩愈喜不自禁,走近细看湘子题词,竟是“洪水止此”,随高声大诵:“洪水止此,好一个洪水止此! ”

“老爷一一老爷一一”韩愈睁开眼睛,李厚站在床前大呼小叫。韩愈拍拍脑袋自己和衣躺在榻上,想了片刻,原来湘子与大颠运石和八仙造浮桥,竟是一梦。他责问李厚为什么要喊他,说我正做着好梦呢!李厚说,我听见老爷梦中大喊,怕是做了什么噩梦。广济法师和秦推官都在外面候着,说要请示老爷建桥之事呢。韩愈说你马上叫他俩到书房来。

韩愈来不及洗漱,即刻按梦里所见画了浮桥的图形,叫秦济依图派人打造梭船,购置船枋。吩咐广济领众和尚上山采割白藤。告诉他俩把溪心这一段改为浮桥。因浮桥的诞生乃得湘子邀七仙所赐,故韩愈决定更桥名为湘子桥,以纪念表彰其功;并叫人凿刻洪水止此的石碣立于东西桥头。

三天后一一唐宪宗元和十四年的十月二十四日,潮州刺史韩愈接到通知调任袁州刺史。此时浮桥尚未建成, 韩愈上灵山寺与大颠道别,并留衣二袭存念。又托大颠赴潮州监造浮桥,使其早日竣工通行。诸事交割完毕,韩愈又和来时一样,带着一仆一僮一剑一箧离开了在这里住了七个多月的潮州,赴袁州新任所去了。

后记

后来,潮人为了缅怀韩愈在潮州的功绩,把恶溪改称韩江;把城东笔架山改称韩山,并在山上建韩愈祠堂春秋祭祀。又把城中一条当时韩愈经常走动的街改称昌黎路。

后来,浮桥成为潮州胜景,后清人郑兰枝有诗咏曰: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风光几拟到云霄。

浮桥经过历代不断的扩建修饰,异彩纷呈。后人又在桥墩上建了风格各异的楼台亭阁,又在江中心东西二桥墩上铸置了两头鉎牛镇水,有民谣为证: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楼台廿四样, 二只鉎牛一只溜。

这都是题外话了。

二零零零年八月下旬写于曲溪无定庐

(此文发表于二零零二年一月《揭阳文艺》杂志,入编《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启蒙主编/作家出版社二零零二年三月出版)

(原文原收入作者的小说集《夕阳无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03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