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19
分享

牧童拾得旧刀枪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起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我们曾经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去死记硬背一系列的名词、术语、概念,可是到头来绝大多数还是被我们忘掉了;但是有一些文字,比如谣谚诗赋,你可能只是不经意地和它邂逅过一次,却就永生不忘,这就是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道理。上面这首童谣之于我,就是如此。

这首童谣是我十几岁时在一本书上偶然读到的。那是本什么样的书,出现这首童谣的又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我全忘得干干净净了。唯独这首童谣,竟被我记下了。当时读这首童谣的时候,它并没引起我任何一丁点的停留、注意、重视,我当然更不可能去咀嚼体味其中的意蕴,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这种能力。它和那本书的其他任何内容一样,在我脑中一滑就过去了,很快被湮没忘却了。(后来才知道这首童谣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后来读了一点历史,知道了楚汉相争,知道了霸王别姬。再后来,霸王别姬的悲剧美不知不觉地打动了我,结果,就在我记忆的泥沙中又勾起、淘洗出这首童谣来了。当我一次次默读着这首童谣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我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激动……

这首童谣从字面上看,应该说属于浅显明白、不难理解的。“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表面看完全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卷:青山依旧,江水滔滔,骑在牛背上的牧童短笛横吹,悠哉游哉。作者好象无意于写战争,但因为这里是古战场遗址,牛背上的牧童时而又在耍弄着拾得的旧刀枪,我们非常自然地却就联想到了那壮烈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十面埋伏,垓下之围,刀光剑影,尸横遍地。这是从侧面写战争,间接写战争。这种虚中见实的写法,象中国画一样含蓄,其艺术手法有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顺风吹起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不但渔樵知晓,就连牧童也有感慨!作者采用一种似乎漫不经心,轻描淡写式的轻松笔调,在看似无意中,随随便便却引出了这个惊天地泣鬼神,轰轰烈烈、千古传唱的历史悲剧。通过牧童的审美眼光,传达出这一古典的悲剧美的意蕴,确实引人寻味,耐人咀嚼。

项羽不是政治家,他扫灭暴秦,却统治不了中国。他虽然兵败自杀,但他是失败的英雄。失败了就承认失败,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感人肺腑。难怪女词人李清照赞曰: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虽然政治上失败,但他的爱情却获得圆满的成功。虞姬既美丽又聪慧,且能文尚武。她随项羽南征北战,用她的温柔,用她的缠绵,去抚慰熨贴项羽那颗长年征战疲惫劳累的心灵,她把她的美艳毫不保留地倾注给自己至爱的英雄。她与项羽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柔情缱绻。她是项羽一生中唯一的一位红粉知己,也是唯一一位自跟项羽就从未离开过他的人。当项羽四面楚歌的时候,当项羽悲怆地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时候,虞姬决定毁灭自己美丽的生命,以唤醒心上人重振神威,冲出重围,渡过乌江,再整旗鼓,以备东山再起。她从容歌舞,决绝一刎。她的爱执著纯真,热烈无私,圣洁伟大,感天动地。“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这就是后人对她的肯定和评价。

美哉!霸王别姬,千古悲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