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19
分享

游南风古灶引起的回忆……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我们和儿子一家去佛山禅城看了南风古灶和石湾公园。

看了南风古灶在出售的一些陶瓷艺术品, 引发我的回忆与沉思……

我一生喜欢陶瓷艺术品。小时候没有钱, 买不起。外出工作后,有点工资, 遇上了自己心仪的, 就买一点点小的。但那时沒有房子, 况且四海为家……读师范时, 有一个同学是潮州枫溪的, 暑假回乡时, 他送了我一个陶瓷台灯:是一条鲤鱼。后来打碎了, 我又买了一个, 还是陶瓷的:是松树仙鹤。这个台灯至今还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我从海南回乡,也往返深圳, 所以在家乡买了一些陶瓷艺术品, 带到深圳送给大表兄。

回乡后, 后来陷于民间金融风暴的旋涡中, 正处于家破人散的境地, 原有的一点陶瓷艺术品都流失了, 哪还有机会收集呢?民间金融风暴这事虽过去了几十年, 但我又脑梗塞了!如果是以前, 看到了南风古灶这些石湾陶瓷, 这么多陶瓷艺术品, 肯定要淘一些回去收藏!可目今的我, 正如风中残烛, 稍不注意就会被风吹灭?哪还有什么心情搞陶瓷艺术品收藏呢?因此, 看了南风古灶的陶瓷艺术品, 心中虽也曾跃跃欲买……但又转念一想, 罢了——罢了!心中一声长叹!目今也只能看看,回忆往事……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古镇石湾的东平河畔,有一座古灶,依山而建,宛如一条卧伏长龙,俗称“龙窑”。当地一些老人说,该古灶起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即一五零六年,因其坐北向南巧得南风,便称为“南风灶”,后因随着灶龄的增长,又得名为“南风古灶”。

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以五千年的制陶历史而闻名世界。占地约四百亩,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旅游区内下辖南风古灶、陶塑公园、绿舟孔雀园三个景区。

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景区内还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镇陶源史画、瑞龙献宝、古灶榕风、仿古寮场等景点。

陶塑公园是以陶塑为主题的公园,园内绿树成荫、水波荡漾,处处散落着世界知名陶艺家的陶塑精品,更可观看到目前世界最大的陶瓷人物雕塑《陶女》,向你诉说石湾的来历;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之光》陶柱群, 记载华夏五千年的辉煌; 中外陶艺大师独具匠心的柴烧作品,散发出陶瓷艺术的无限魅力。

绿舟孔雀园占地四十亩,是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天网式孔雀生态观赏园,放养有绿、蓝、白、花孔雀一千五百多只,与孔雀零距离的接触,幸运的游客可看到数百只孔雀竞相开屏的壮观场面。

南风古灶被认为是石湾制陶业繁盛时期生产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中国南方陶瓷生产技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对石湾制陶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完好保存至今,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且延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二零零一年南风古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南风古灶为当年霍氏家族所建。已是古稀之年的霍流芝先生是霍氏第十八代传人。霍流芝说:“石湾的霍氏始祖是从山西迁入的。我们的始祖在山西也是经营陶器烧制,固有 霍州窑 之称,与当时陕西火夭州窑 、河北 磁州窑 等齐名。后来始祖被逼南迁逃难,最后扎根于石湾,他们再次经营制陶生意,便依山傍水建造了南风灶。”

据霍流芝回忆,在南风古灶右旁曾有三大灶相伴,按顺序为“公益灶”、“新灶”和“高灶”,其中公益灶为林氏族人所建,其他三灶都为霍氏族人所有。

据记载,公益灶和新灶为清中后期所建,五十多年前,这两窑被拆除。高灶所建的年代与南风灶相近,至今也有近五百年历史,也是一直以来与南风灶一样窑火不绝,被誉为守护石湾的两座神龙窑。

后来,石湾其他的一些古灶也陆续被拆,但南风古灶与高灶被保护了下来,成为石湾至今仅存的两条古灶。

南风古灶之所以给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印象,与它有很多传说不无关系。

在石湾人的心目中,南风古灶就是石湾的根、石湾的魂,五百年窑火不熄,传说,南风古灶之所以被看作圣窑,为人们所拜敬,与“南伦世祠”有关。

相传,明正德年间,中状元后的伦文叙回到今澜石镇黎涌村兴建一座祖祠,名“南伦世祠”。十分恰巧的是,当年“南伦世祠”建成入火烧鞭炮的时候,正是这边南风灶烧第一窑点火之时。

由于当地人以伦文叙高中状元为骄傲,人们便普遍认为南风灶能与“南伦世祠”同年同日有庆事,是百年难遇的吉日良辰,此后人们将一五零六年定为古灶的起建年份。南风灶几百年炉火兴旺,而且烧制的陶器品质上乘,成为世人相传的佳话。

在南风古灶灶尾的侧边墙上攀长着一棵榕树,虽然紧贴着窑温达千摄氏度的窑基墙上,但是古榕的枝叶依然茂盛,其深深地扎根于红砂岩土中,几百年来不离不弃,为古灶遮风挡雨。

据说,这树是“飞来榕”,意为从清凉世界飞来为古灶,为当地上人造福的。

当地人传说,该树原有三分枝,但因曾舍身护灶,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为护灶而自断掉。另有一种传说,是上世纪日寇入侵时,石湾惨遭极大破坏,日机炸毁了石湾许多古窑,但因有古榕的保护,南风古灶得以幸免。

南风古灶一直主烧日用陶,如茶壶、茶杯、皿、碗、罐、缸、大盆等,由于其炼制的陶器上乘,很受各方人士的喜欢,其中有不少产品出口。

据说,石湾原有一零七条窑灶,但是炼制出来的陶器都未能及得上南风古灶所烧出来的品质,这就是该灶五百年窑火不熄的主要原因。

霍流芝先生指着一幅南风古灶平面图说,“南风古灶窑火不绝与其建造结构有很大关系。这灶是呈抛物线状,避忌了灶火往上直冲而呈抛物线走势,达到火温均匀,因此烧制的陶器品质上乘。”

从清后期开始,南风古灶也会烧制一些石湾公仔。在烧制过程中,一些陶瓷制品出现不同的色变,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称这现象为“窑变”。之后,南风古灶便开始了艺术陶的烧制。

在亚艺节期间,南风古灶成功烧制大型陶艺“亚洲艺术之门”,该陶艺高十六点八米,由二千八百三十九块陶件组成,煅烧面积为八百三十七平方米,用泥一百六十吨,这是南风古灶首次烧制如此大型的城市陶艺,足足烧了七窑,耗柴八十吨,对只用柴烧的南风古灶来讲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突破。

南风古灶旅游发展公司董事长蒙文德说,南风古灶至今仍保留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沿袭古法生产,以木柴为燃料,全由烧窑师傅操纵龙窑炉火。泥、灰、釉在柴火的作用下完美结合在一起,经长时间的高温熔融,形成自然的灰釉陶,偶有“窑变”的效果,色彩神韵千变万化。

霍氏第十八代传人霍流芝先生说,“石湾瓦,甲天下。”石湾有如此美誉更多应该归功于南风灶,如果不是南风灶几百年来窑火不断,而且烧制的产品品质优秀,到现在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石湾的陶瓷文化和曾经的辉煌。在整个石湾人的心目中,南风灶就是石湾的根,是石湾人的骄傲。

随着社会越来越文明,陶艺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欣赏中的一部分,因此,南风古灶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因为其烧制的艺术陶效果是现代窑炉无法替代的。用窑工们的话说,古灶还能再烧五百年。

自然而然,南风古灶现在成为了旅游胜地。据了解,佛山市准备投资十七亿元人民币打造占地一千一百亩的南风古灶旅游区,包括重建四千一百平方米的陶师庙、新建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中国唯一的陶塑公园、古建风格的陶艺产品专业市场——这就是规划五至八年内建成的“世界独一无二的陶文化旅游片区”。它将集陶瓷文化研究、观赏、展示、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展现石湾陶文化的魅力。

佛山拥有五千多年的制陶历史,被称为南国陶都,最为著名的石湾陶瓷,更是名扬四海,威震四方,佛山祖庙的双龙壁、灵应祠上的人物塑雕……均出自于石湾。

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佛山就有陶器史。它在唐宋时期非常发达、明清时期蓬勃发展。自明代以来,石湾的艺术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工艺品陶器等不断出口到国外。改革开放后,石湾陶瓷产品种类很多,规模也更大。因此,石湾一直被誉为“南国陶都”,它悠久的陶瓷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湾公园里有一座陶师祖庙。陶师庙是一座具有五百年历史、象征着石湾陶瓷发展史的建筑发展史的建筑标专,历来为人所颂 ,千百万个虞舜祖师的徒子徒孙无不以此为荣。

陶师庙中供奉的是陶师——虞舜帝。每年农历三月廿六和八月廿二为陶师诞,石湾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俗称"春秋二祭"。所有陶工参拜陶师像,祈求窑火兴旺,烧出精品。除了祭祀活动外,平时陶师祖庙并无闲置,庙内大多的场地被划为铺位出租,成为陶工和市民经常活动和购物的场所,是石湾一个非常热闹的商业区,有石湾六景之一"莲峰昼市"之称。而当地各个陶瓷行业都会把自己行业精心烧制的、最为优秀的陶制建筑装饰艺术品送到庙中装置,作为陶师祖庙的装饰艺术构件,务求使该庙成为装修最豪华、最具观赏价值的艺术殿堂。

但世事沧桑,陶师庙在日军侵华期间被推毁,只剩得一片颓垣败瓦,但见野草丛生,满目荒芜,五十年代,解放军在废圮上辟为练兵场。七十年代改建成工厂。

二零零七年,经省民族宗教委批准的禅城区道教陶师祖庙重建落成。陶师祖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和平路石湾公园内,面积三千一百平方米。

陶师祖庙的建筑分为"三进式"结构,主体建筑分为山门、慈母殿、虞帝殿等三大殿。三条瓦脊公仔长度都是二十三点二米,一进殿瓦脊名为《群仙贺寿》,包括有玉皇大帝、福禄寿三星及民间传说中的天神天将等近五十个人物的造型。二进殿瓦脊名为《汉高祖称帝》,共有一百八十八个人物造型,一百零八个亭台楼阁,包括鸿门宴、韩信点兵、暗渡陈仓等十一个故事情节。三进殿瓦脊,脊身部分主题是《舜帝南巡》,包括尧帝传位、舜帝南巡指导百姓捕鱼等内容,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使瓦脊从远处看起来更具立体感。为了使陶师祖庙主殿瓦脊更有气势,主创人员更在脊面制作《二龙争珠》。《舜帝南巡》部分的脊身平均高度是七十至八十公分,再加上一米多高的脊面龙珠部分,第三条瓦脊公仔最高处超过二米。而龙珠的直径有五十公分,比第一和第二进瓦脊上直径为二十五公分的圆珠大了一倍。这样更轻易让人欣赏到"瓦脊公仔"的真面目,在塑造技法上要求也更为严格。

佛山陶师祖庙牌坊以明代基本造型风格为主,主体则融合明清时期富丽堂皇,色彩鲜艳,工艺精致,体现帝王气派的建筑特色。在建筑材料方面会使用明清时期盛行的青麻石,使之更贴近古代陶师祖庙的建筑。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九日至十日记、十五至十六日修订于隐庐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