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陈镇朝]的头像

牧童[陈镇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8
分享

龙砂竖灯竿民俗探源

在中国大地上,关于八仙的传说很多,潮汕也有,如八仙造浮桥……榕江北河之滨,支流枫江之阳,今之揭东龙砂也有八仙的传说,而且成为龙砂的民俗而流传了下来。

农历乙酉年(二零零五年)的十月十日,龙砂乡八个自然村:龙砂、港畔、云南、陇埔、顺利、王厝、刘厝、枫口全部竖起了灯竿。竿尾的竹枝竹叶碧绿苍翠,随风摇曳,八个村庄一下子都隐藏于一望无际的“竹林”之中。每根(株)竹子竹尾的竹枝竹叶下面都挂着一只彩凤,迎风展翅。

晚上六时正,鞭炮声四起,挂在彩凤下面的灯笼一起亮了起来;一只只彩凤艳丽典雅,流光溢彩。此时,千千万万只红灯笼,千千万万只彩凤掩映于“竹林”之间,好一派辉煌灿烂的景象。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全体龙砂人吃早斋一个月。

十一月八日至十日三天,龙砂八村联合化妆游行。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是统一戴着毡帽、穿着黑长褂、胸佩红花的族丈(必须配偶健在的)队列 (只有这一队人不化妆)。接着是化妆成武生打扮扛着各色五锋旗的未婚青年男子。继而是“出新丁”(生男孩)的已婚者。后面是游行队伍的中心即龙砂人祀奉的祖师(土地神)的轿子仪仗,接下来是锣鼓队。锣鼓队之后是按顺序排列的五个行政村的游行队伍,依次为龙砂、港畔、云南、陇埔、三友(包括顺利、王厝、刘厝、枫口四个自然村),各行政村队列依此。前头为两手向前擎着村牌的少女,然后是学生仪仗队,接下去是挑着花篮的小女孩,穿着红色旗袍扛着各色标旗的少年女子和男子。五个行政村按顺序鱼贯而行,排在最后的是潮乐队。

游行队伍穿村过巷,游遍八村,队伍绵延数里。打前站清道的是八辆摩托车和八个手持竹篙的治安执勤人员。前锋人员所到之处,鞭炮即引燃,然后锣鼓丝竹之声渐行渐近,硝烟欲散未散之际,是款款而来的游行队伍。观赏者填街塞巷,但不管站在哪一点上观赏,整个游行队伍都会从头到尾从观赏者眼前经过。要观赏游行队伍的全貌,差不多要一个半钟头才能看完。

十一日,龙砂祖庙董事会设席请客,一为各界代表人物,一为回乡观光参加此次庆典的各地宗亲。十、十一、十二日各村各演潮剧。十三日撤去灯竿,活动宣告结束。

这是龙砂乡十二年一次的盛大民俗节日,叫做祖师重光(重漆金身)。龙砂祖庙祀奉的祖师(土地神)即八仙之二的吕洞宾、李铁拐。

吕洞宾、李铁拐是何年何月何日跑到龙砂,被龙砂人尊为祖师(土地神)的呢?这二位声名显赫的大仙,竟然在龙砂这一小乡当起了小得不能再小的小神?是犯错误被贬,还是自愿跑到这里蹲点?这些都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这二位仙长被祀奉在龙砂祖庙中,被龙砂人顶礼膜拜享受香火却是事实,这有他们的塑像为证。我也纳闷,这确实是大材小用。说句好听的,这二位仙长是深入基层,蹲点兼职;说句不恭的,这二位可是乞丐的始祖,他俩哪个地方不能去呢?

据说,吕洞宾、李铁拐这二位仙长云游四方(不知是接受什么任务还是自由散漫),一日走到龙砂地界,只见好大一片竹林,林中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好一个优雅去处!于是二位仙长在竹林中流连不忍离去,帮助本地人建设起美好的家园。

另有一说是某年洪水泛滥,瘟疫盛行,吕洞宾、李铁拐的图象随水漂浮到龙砂溪中,被龙砂人捞起后贴到了墙上。洪水退后,龙砂瘟疫竟奇迹般迅速消逝,人们自此安居乐业。龙砂人认为是得二位仙长的法力庇佑,自此奉其为祖师(土地神),四时祭拜。

总之,这二位仙长不管是随水漂游而来的,还是自己走来的,他们就这样在龙砂落地生根了。当然,树竹竿还暗寓着竹报平安,挂灯(丁)表示人丁兴旺。

这样的民俗活动,解放后龙砂乡搞了两次,而最隆重最辉煌的是乙酉年这一次。

文革时大破所谓“四旧”,把一切民俗活动统统斥之为封建迷信。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法律的逐步完善,许多民俗活动逐渐被恢复。民俗与封建迷信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但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一刀切地割断开来。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落后于上层建筑,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在这两个概念之间也区分不清,把握不准,纠纠缠缠。

一九九三年末,龙砂乡为了搞这样的活动,怕上面不同意,怕被横加干涉而流产,所以打出了一面偷梁换柱的旗号,曰“纪念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诞辰XX周年”,才幸免被阻。既然这面旗帜已用过了一次,现成的,这一次又同样挂了出来,不同的是,这次增加了“祖师重光”,和“纪念江万里诞辰”双帜并举了。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六日写于枫江之阳

(原文发表于《榕江》文学杂志二零零六年秋季号,《作家笔下的揭阳》/海峡文艺出版社/二零一零年六月出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