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的生活体验最遥远的时节就是芒种,一直居住小城,对农事没有具体的操作,缺乏直接的感受。有时候也去田间地头走走看看,面对庄稼,寸力不出,站在远处观望别人的繁忙,惭愧自己算不上勤劳。
不单单是我,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方式解放了劳动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农耕,尤其是平原地带,机器一响,火热的“麦忙天”过去了。
当然,自己省却了劳作的辛苦,自然也没有收获的喜悦,常常羡慕农家尝到了新麦的味道。
陆游说:“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芒种时节的浓香和满足是不可辜负的,麦子给予我们的养育之恩,就像它所形成的滚滚浪潮,在心头澎湃,在梦里闪烁。
冬天的麦田是厚实的雪地,春季相伴桃花的影子,六月,麦浪拍打着村庄,摇荡十里暖香,还有一个戴草帽的姑娘,眼里溢着金色的光芒,越走越近,是我喜欢的模样。这样的情景,构成诗意的空间,可以满足我对麦子的幻想。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让人的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在日益炎热的天气里,中原地带收割完麦子紧接着播种玉米,连三赶四,人不懒、地不闲,更何况播种机速度很快,还可以同时撒下化肥、防虫药、除草剂。如果有雨水配合,不几天玉米苗就露头了,它预示着下一个季节的收获。
芒种时节与紧张收获相关的还有中学生中招或者高考,都是收获从前、播种将来的大事。
夏日长昼,午后格外困顿,小睡片刻,恍惚之间会被一个声音叫醒:“都焦麦炸豆了,还能睡着?”一定是班主任敲黑板了。能产生惊吓效果的不仅仅是敲打声,最主要的是老师强调的“焦”和“炸”,情况紧急,仿佛自己偶有疏懒就会散落一地,造成颗粒无收。
临近考试,经常睡不好,亢奋的状态下,以梦为马便是对抗焦虑的良药,是破茧成蝶之前的疼痛。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老师叫醒或者参加考试的梦多年以后还在缠绕,时间越久越清晰,也越觉得那时的忙碌有意义。
忙碌之余走上街头,明亮得有些晃眼。除了热烈的阳光,在我们小城的中心路,还有广玉兰花的亮度。
硕大的花朵呈半包围状,洁白淡雅,温润如玉,每个枝头一朵,远远看去,宛如花灯绽放,静静地照亮街道。
从初夏开始孕育花苞,到如今花期将尽,我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相伴左右。每每遇到汤勺一样的花瓣跌落,就会拾起,抚弄良久。大气温厚的气质很像盛开的荷花,清亮沉静,悠远的清香让人忍不住要和它窃窃私语,请让我做你的知己吧,让我心里的花朵褪去浮华,越开越厚润,能经得起阴雨连绵或者烈日当头。
树下的荫凉很舒服,斑驳的光影里有卖香包的小推车。每年端午节前,那个老阿姨都会在这里摆摊,挂满了精致可爱的香包,有时还有五股线,颜色很漂亮,粗粗的,有质感,是以前最向往的那种。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根彩色的丝线,仿佛轻轻一句:端午安康,不仅寓意辟邪、防蚊虫叮咬,也让这个节日除了吃粽子,还多了一个绵延记忆的细节。小孩子要戴到农历六月六,剪断后扔到流水沟里冲走。
好多年都不再佩戴香包和彩线了,有了女儿以后,我开始为她缝香包、配五股线,模仿着妈妈的动作,在膝盖上搓几下,戴到女儿手腕上,自己也顺便戴两天,体验儿时的期盼和快乐。现在,女儿已成年,我再次淡漠了,她也把它尘封心底,直到该开出花的时候。
今年闰四月,离端午还有些日子,闷热的天气也不算多,只是干热风不少。正午前后的阳光过于灿烂,照到皮肤上毛孔炸开,汗毛似乎在跳动,喜欢的人认为逼出了体内积聚的湿气,怕晒的人觉得发痒,防晒措施很麻烦,越是晴朗的天越不想出门。
和小城相偎依的刘山是最好的去处,之前这里是野山老林,现在把小路、石阶简单铺装,修成了郊野公园,不失自然气息。山石林木、葛藤虫鸟,以及山坡下的艾草、蜀葵花,恣意生长,和居民没有间隙。
周末午睡起来,漫步林间,微风轻轻,鸟鸣啁啾,偶有穿林打叶声,似是什么东西落下。油绿的藤蔓缠绕着瘦高的槐树或者橡树,繁茂而不拥挤,前后通透,三维空间效果明显。
不知不觉沿着小路绕山走了一圈,阳光渐渐西斜,树影越来越长,想来已是傍晚。走出山林,看到半空中大朵的白云已经变成绚烂的晚霞,再次体会到自然的力量,原来,每一个环节都是承前启后,每一刻时光都不会虚度。
(首发于2020年6月4日《河南思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