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安静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怀念。
我曾有过三段安静的经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第一段经历是在我四五岁前后的那几年,那时我还没有上学。那几个夏天年轻的父母忙于劳作,而我却没人看管,让我独自出去又不放心,于是他们上地时就要把我锁在家里。我当然是哭闹着反抗,歇斯底里地哭喊着让他们放我出去,甚至于苦苦哀求。可是,任何方式都没有结果,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被锁在家里的命运。看着高大的铁院门“咣当”一声关上门闩“哗”的穿上,紧接着“咚”的一声锁门声,我就彻底地绝望了,心中的怨恕不久也就粉身碎骨了。开始那些天我是很无聊的,可不久我就从院子东面的荒院里找到了乐趣。那荒院是我家闲置的院子,与我家住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矮矮的土墙,土墙北侧还有个小小的篱笆门。荒院里只种了七八棵的桃树,其余的生命全都是野生的草和花。那是个美丽的乐园,桃树郁郁葱葱,草丛绿油油的,黄的紫的野花挺立的草丛间,轻风吹来便摇起它们那鲜艳的花朵。草地上常有白的黄的漂亮蝴蝶飞来,飞舞在草丛间久久不肯离去。而荒院最大的迷人之处却是它的安静,真正的天然的安静。当夏日下午金晃晃的阳光泻进荒院时,荒院就更显安静了。我常常沉浸于那种安静之中。在安静中,我呆呆地看那棵棵静谧的草儿;在安静中,我攀在桃树的枝杈上沐浴桃叶温柔的荫凉;在安静中,我躺在草地上透过金晃晃的阳光久久仰望那高远的蓝天和花团似的白云;在安静中,我静静欣赏蝴蝶们的翩翩起舞,似乎常常能听到它们飞翔的声音……这安静,静静地沉淀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第二段经历是在我小学时代的后几年。那几年我和伙伴们在邻村的学校上学,上学放学都是骑自行车,晚上要上晚自习。下了晚自习我们从学校骑车回家,这记忆是很深刻很深刻的。而对于季节,记忆最美的是春夏之交。当晚自习放学的铃声终于震响,我们便都怀着愉快的心情推着自行车到校门口集结,等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我们就要成群结队地上路了。从学校所在村到我们村的那段路程是马路,那夜色是极美的。深蓝的夜空洒满着璀璨的繁星,那星儿就像是一盏盏小小的明灯。一轮皎洁的圆月悬在夜空,将如水的月光泻在故乡的大地上,月亮周围还环绕着一圈美丽的月晕。宽阔的马路两边是两排密密的高大杨树,繁茂的树叶反射着明亮的月光,像是千千万万颗珍珠垂挂在杨树上。杨树下的月光是碎碎的,像是月亮给大地的纯洁的吻。当阵阵的暖风吹来,高大的杨树便会“哗哗”地缓慢地连绵起伏,像极了大海的声音。我们就在这高高的杨树下骑车而归,不紧不慢,说些当天班里发生的事或是唱歌。歌声在春风中飘荡,我们在春风中沉醉。虽然有轻轻的风声、自行车轮声和我们的说话声、歌声,然而那情境的本真却是安静,我们的感觉是安静。这正应了那句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第三段经历是我小学和初中那几年独住一间小屋的那些安静时光。我从小就喜欢安静,向往独处,后来终于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搬到了以前我们家用来做豆腐的小屋里。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屋,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天堂。小屋坐西朝东,朱红色的门窗精巧而雅致。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床在临窗的墙角,桌子在窗下,床同时也兼着椅子的角色。我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了我的小屋里,还在窗台上摆了一盆仙人掌。从小小的窗户望出去,天是那样地蓝,那样地高。时而有雪白的轻云浮过,擦净了天空,也抚静了我的心灵。天空下,院子远处和院子里是一棵棵绿莹莹的榆树和枣树。蓝,白,绿,三种鲜艳的颜色将我小小的窗户装饰得美丽而明亮。小屋是安静的。坐在床上面对沉默的朱红色桌面,那是一种安静而自由的幸福。在一个个安静的夜晚,当月亮悄悄爬上树梢的时候,我的窗户就迎进了一方朦朦的月光。这时我总是躺在床上或坐着,打开收音机,披着月光聆听那天籁般的美妙音乐。那音乐使我安静,使我陶醉,使我想象。那安静的时光,永远难以忘怀……
这三段安静的经历,成为了我最深刻的记忆,永远地沉淀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后来,我的世界越来越大了,理想越来越大了,离家也越来越远了。而安静,却也离我越来越远了。浮躁和烦乱常常像毒蛇一样死死地缠绕着我,使我痛不欲生,欲罢不能。我无比地怀念我曾经的安静,我一次次执着地寻找着安静,然而却一次次地希望落空。于是,我常常思索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吗?是因为长大了必须考虑的事情多了吗?是这个时代越来越喧嚣了吗?是因为自己年轻吗?我不知道,或许都有吧。
是的,或许,都有吧。
然而我始终坚信,安静终究还会回到我的心中,因为没有什么外在的力量可以战胜我们的心态。当我渐渐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当我渐渐适应了这沉重而浮华的人生,安静,自然就会回到我的心中的。这一天不久就会到来,这一天必定会到来。
安静在哪里?安静在我的记忆中。
安静在哪里?安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