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韩杰的头像

张韩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8
分享

混河塘—沙村人的捉河鲜盛会

66997226cfbbc36764b7938fac7ebd7.jpg

说起我的家乡沙村,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沙村人掘兰胡,想到的都是沙村人捉海鲜。其实,沙村人不但捉海鲜内行,捉河鲜也很厉害。从4月春耕开始,沙村人便会手上提着步踏或者小锄头、腰间系着鱼篓,在水沟、排了水的稻田捕鲫鱼、掘泥鳅。混河塘,更是沙村人一项传统的捉河鲜盛会。

说起混河塘,首先得说说沙村人的独特捕鱼工具——步踏。这是一种外形像今日市场上购买的蚊帐一样的渔具。取两条长竹片,用刀削平,用绳子在中间系着,成X状分开,再弯曲,为支撑,套上渔网,形成侧面、背面和底部为渔网、正面开口的长弓形渔具,正面再取一条细长的竹棍子,稍高于步踏10多厘米,一端系在底部渔网外缘中间,上端系在支撑架中央,既方便手握着,又保证底端渔网外缘部分浸水后不下垂,防止鱼儿乘渔网下垂逃掉。使用时,一手握着步踏,一脚固定着,然后另一只脚在水中来回踏着,渐渐向步踏靠拢,驱赶鱼儿游到步踏里面,然后迅速提起步踏。步踏取名就是这样来的。

步踏有大小之分,大步踏又称“撑踏”,“撑踏”使用时需要左右手配合,解开中间的竹棍子,用左手拿着,右手则握住步踏,双手同时用力提起步踏。

步踏是沙村人家的标配,一般的人家里都有两把以上步踏,一把“撑踏”,外带几把小步踏。小步踏比较灵活,捉河鲜、捉海鲜都可派上用场,而“撑踏”由于比较笨重,只有在比较开阔的水面上才能使用,所以很少出场。但“撑踏”一旦出场,便是绝对的主力。混河塘便是由“撑踏”担纲、众多步踏参加的一场捉河鲜盛会。

时间是在酷热的夏天,河水渐渐干涸,许多地方甚至露出河床,形成了大大小小不一的河塘,鱼儿的活动范围也渐渐变小。

中午时分,便有几位村里的青壮,手持“撑踏”相约而出,先选定一处河面比较开阔的河塘,一般在河道大盘洄之处,然后再兵分几路,在河塘上下游河道上,六七把“撑踏”成一字型摆开,从相反的方向驱赶着鱼儿向河塘中心慢慢靠拢。村里便有人到处吆喝“混河塘喽,混河塘喽”。喊声就像军令,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吃饭的马上放下饭碗,躺在竹床上休息的立即从床上弹起,操起步踏、“撑踏”,提着鱼篓纷纷赶赴鱼塘。没有步踏的,就提着鱼兜,拿着扁担,小孩子则干脆拿着脸盆、水勺、毛巾,飞也似地向混河塘地方奔去。

到了现场,有“撑踏”的立即向河塘中央趟过去,拿着步踏的则稍微外围点,整个河塘中央到处都是手持 “撑踏”、步踏的村民,人欢马叫,群情激昂,场面好不热闹。河岸上则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以老人妇女为主。混鱼塘讲究的就是一个乱,就像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所说的那样“不要怕乱,越乱越好”。随着人数的增加,河水也越来越浑浊,混鱼塘的效果也越来越好。水中的鱼儿慌不择路,到处乱窜,手持“撑踏”、步踏的则是收获颇多,到处是一派欢声笑语,那场景,充满着诗情画意。

混鱼塘主要抓的是河鱼板,也就是鲫鱼。因鲫鱼体型和手掌差不多,所以我们习惯称呼它为河鱼板。河鱼板在水中很灵活,经常有进了步踏的河鱼板又逃出生天。于是便有人很惋惜地哀叹一声:“哎呦,逃掉的河鱼板真大啊”,可等他再提起步踏,捉住的只是一条小鲫鱼,便引来周边人的哄堂大笑“你呀,捉住指甲眼,逃掉河鱼板。”真是一句富有哲理的玩笑话。

捉住鲤鱼则是天大之喜。鲤鱼是中国人的吉祥物,备受国人喜欢,沙村人也不例外。但我们这里鲤鱼比较稀少。所以一旦有人捉住鲤鱼,马上会引来关注,马上会被津津有味地到处传说“谁谁谁,抓住一条大鲤鱼了。”我大哥曾一次捉住5条大鲤鱼,我母亲到现在还常常唠叨此事,据说当时烧了满满一大锅,左邻右舍,甚至连十多里外的亲戚家也送了几碗。

混河塘的主角是手持步踏“撑踏”的人,手里没有步踏的则站在河塘边缘,基本上都是小孩,手里拿着脸盆、水桶、勺子、毛巾。只要有耐心、有信心,总会有收获。河塘里的鱼是到处乱窜,经常有慌不择路的鱼儿径直向河边掠过来,就成了脸盆、水桶、勺子和毛巾的围攻对象。运气好的双腿一并,也能夹住一条。那些掠到浅水区搁浅的鱼儿则更惨,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了小孩子战利品。

更有一些年级较大的村民,这些都是有多年捉鱼经验的老手。一边乐呵呵地看着小孩子捉鱼,一边还紧盯河面上,当发现鱼儿在水面上划出一道水线时,便抡起手中的扁担,在水线边狠狠地拍下去,轻轻松松地就抓住一条被震得晕七晕八的大鲫鱼。有的干脆和小孩子协同作战,展开蒲扇般的大手,浑水摸鱼,只几下,便徒手抓到好几尾鲫鱼,非常大气、非常和蔼地把手中的鱼递给小孩,“娒,给你。”

混鱼塘一般都要好几个小时,渐渐地人数越来越少,到了傍晚,沙村人的捉河鲜盛会便暂告段落。

是到了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了--夜晚的沙村,到处飘逸着河鱼的鲜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