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韩杰的头像

张韩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8
分享

鼓盲蒙

ea0e2672269ff341a7a6051e3db30d1.jpg(图片拍自王锷先生《农耕社会中的龙湾副业》)

下海捉海鲜,下河捉河鲜,是沙村人的拿手好戏。沙村人捉鱼的工具很多,中型的有扳罾、手网,小型的有步踏等,其实沙村人还有一种中小型的捕鱼工具,叫“盲蒙”。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过去游行示威的镜头,前面的两人手持旗杆,中间挂着横幅。“盲蒙”就是这个形状,只不过“盲蒙”是一人使用,两只竹竿要细而长且要有一定弹性,中间的横幅是尼龙网,尼龙网有4米多长,1米多宽,网眼比步踏等要大好多,这样可减轻渔网吃水时的阻力,但也决定了“盲蒙”的捕捉对象是体型较大的鱼类。渔网上端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浮子,使用时确保上端浮在水面上,下端则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有一个坠子,确保下端沉入水下,使网在水下呈立体形状。使用时,将网抛在目标外侧,双手持竹竿在水中画一个圆弧,然后合在一起,双手用力,双杆合一,在水中上下搅动,驱赶鱼儿撞向网内。我们称这个动作为“鼓”。

“盲蒙”“盲蒙”,听名字有点像瞎蒙,胡乱搅拌,毫无目标,其实,用起盲蒙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如果把捕鱼渔具比作武器,那么扳罾就是地雷,坐等鱼儿送货上门,自投罗网;撒手网则是手雷,看准目标就是一个撒手雷;步踏则属于机枪大炮之类的,靠的是密集扫射,狂风乱炸;拖网则属于大型核武器,还有一种用电流捕鱼的工具,则属于生化武器,所到之处,无论大鱼小鱼,统统遭殃,过于没有人性和生态环保意识,所以,沙村人是不会做这种“杀鸡取卵”的勾当的。“盲蒙”则是一把狙击步枪,使用前得先确定目标,然后瞄准目标,才能一枪一个准。要知道,盲蒙竹竿长达5米,渔网长有4米,人移动时是靠腰力托着,靠双手擎着“盲蒙”,所以非常耗力气,如果老是在水中瞎蒙捉鱼,不要多长时间就会腰酸背痛,双手乏力,鱼没捉到,拿“盲蒙”的力气早就没有了。所以,“鼓盲蒙”既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想用步踏的办法密集扫射是徒劳无功的,这就像狙击步枪。

因此“鼓盲蒙”首先要选好时间,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鼓盲蒙”的。鼓盲蒙一般选在炎热的夏季的下午时光,地点则选在背阴的河面。其次则要正确判断“鱼星”了。“鱼星”是鱼在水中吃食时吐出的气泡。夏天午后的背阴河面上经常会出现“鱼星”,鼓盲蒙就是要迅速判断出“鱼星”,然后将网放在鱼星外侧捕鱼。但并不是所有出现在水面上的气泡都是“鱼星”。夏天午后的水面上经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水泡,有些是“鱼星”,但很多不是。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河里,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会产生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也会冒出一串水泡,遇到空气即逝,这种水泡叫“地星”。鼓盲蒙的技术就在于怎样迅速、准确地判断哪是“鱼星”哪是“地星”。想当年,我父亲看到人家鼓起“盲蒙”来是如臂使指,潇洒自如,轻轻松松就是满载而归,也搞来一副“盲蒙”,于一个夏季的下午兴冲冲地去一试身手。但父亲乃一介书生,教书育人是他的长项,但说起“鼓盲蒙”捉鱼就有点水平不够了。一下午下来,颗粒无收,兴致全无,只好收兵。只是没想到在河埠头洗网的时候,拉起网一看,意外地在网中发现了一条“白条”。“白条”又叫“白龙”,别名翘嘴白,是一种身体扁长、嘴巴上翘、两侧银白、鱼肉鲜美的鱼儿。白条行动迅速,反应敏捷,且善于跳跃。《水浒传》中的张顺就因水上功夫了得而获得“浪里白条”雅号。白条往往仗着自己水中功夫一流,喜欢在河埠头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跟人类玩游戏,按正常的套路去抓它真的有点困难,人送绰号“白龙鬼”。但偏偏碰到我父亲,不按套路出牌,不鼓“盲蒙”而是洗“盲蒙”,结果只好对不起这条“白条”了,足足20来厘米长,在我们这里也算是大白条了,拿回家刮鳞破肚,就成了一道美味佳肴,地地道道的下饭菜。

“鼓盲蒙”是一门技术活,跟高水平的人去“鼓盲蒙”则是一项享受。高水平的人不但能迅速判断出哪个是鱼星哪个是地星,还能判断出鱼大鱼小,是鲤鱼还是鲫鱼。手疾眼快,动作敏捷,就像“我的兄弟顺溜”,手持狙击步枪,一枪一个准,就连远在千米之外的日酋也难逃厄运。小时候的我既没有拿盲蒙的力气,也不怎么认识啥是“鱼星”啥是“地星”,但优点在于谦虚,所以就很荣幸地做了“鼓盲蒙”的随从,帮助提装鱼的水桶。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草木皆兵,见星便是鱼,时间长了,也知道了一些辨别方法。比如:凡是在静水中垂直状升起的,有规律的连续状,大小较均匀,甚至咕咕有声,而且升到水面后迅即破灭的,就不是鱼星。而鱼星则是突然出现,数量较少,冒出水面后长时间不破,并且常出现移位,其方向不固定,受到声音干扰即停止出现,鱼星较多时,还常伴有水质变浊现象。当然这些只是纸上谈兵,小时候力气小,使不动“盲蒙”,长大后又是读书又是工作,等到有闲情逸致想体验一把当年学过的理论知识时,家乡的河道也已经污染的不成样子,“盲蒙”、步踏等捕鱼工具也已经被人渐渐淡忘,甚至许多人已经不知道“盲蒙”是啥东西了,因此从来没有实践过。当然就更搞不懂高级的理论知识了。

“鼓盲蒙”捉到最多的是鲫鱼,那个时候永强的塘河里大量生活着鲫鱼,鲫鱼因大小如手掌,所以昵称“鲫鱼板儿”,肉质细嫩,味鲜美。捉到鲤鱼则属于天大的惊喜。鲤鱼一般一二斤重,虽然肉质比鲫鱼要粗,但禁不住名声好、卖相好,是代表性的吉祥鱼,所以一旦捉住鲤鱼,往往会引得众人围观,作为美谈广为传播,且越大越吸引眼球。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捉到的最大的一条鲤鱼就有10多斤,放在水桶盛不下,就用衣服裹住紧紧抱在怀中,就像抱着娃娃一样,一路引吭高歌,班师回朝,凯旋而归。

“鼓盲蒙”由于沾上了“盲蒙”两字,而动作又是“鼓”,因此沙村人还赋予了“鼓盲蒙”一个特殊的含义,与“破蒲扇”、“拔风箱”相提并论。沙村人传统的烧饭烧菜的地方叫“柴灶”,灶膛底部是一个通风口,在灶膛外侧装有风箱,这个风箱是鼓风用的,风箱使用的动作叫“拔”,一拉一推,把风送进灶膛助燃,故“拔风箱”有“煽风点火”作用;“破蒲扇”绝不是济公和尚的那把破扇子,拿来装“酷”用,也是拿来“扇扇风的”。“鼓盲蒙”虽然不能煽风点火,但也是浑水摸鱼,把水搞混了,好从中获利。比如在喝酒的时候,总有一两位“好事哥”,为了挑起大家酒兴,鼓动这个跟那个斗酒,那个跟这个斗酒。这时,就有人笑着说:“你啊,真是一把破蒲扇,拔风箱一样,专门在这里鼓盲蒙,把这个也搞起来喝,把那个也搞起来喝,结果把大家都喝醉了。”调侃之意,跃然纸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