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韩杰的头像

张韩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5
分享

再走大会岭

秋意渐浓,便有幸和诸多同事好友,再临文成大会岭,欲登高越岭,一睹大会岭古道风采。

大会岭古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吴岭村至百丈漈镇富垟村岭头自然村,始建于元代,是古时沟通青田县、景宁县、云和县、龙泉县与瑞安市、泰顺县、平阳县的重要交通枢纽。大会岭古道东西沿山势而设置,落差极大,从吴岭到岭头全程约5公里,约有4500级踏步,垂直落差达到600多米,差不多有两个美国帝国大厦那么高了。我曾于10年前走过一次,可惜只到一半,便因诸多因素打道回府,徒留遗憾,此次重走大会岭,自当一鼓作气,一举登顶。

大会岭素有“红枫古道第一岭”之称,古道两侧共有古枫84株。因此,到大会岭自然以欣赏红枫为第一要务,只可惜,天气偏暖,大会岭红枫姗姗来迟,据说要到十二月中下旬才会层林尽染,“枫”景独好。虽无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但大会岭秋日胜景已经毕露。徒步而上,只觉天呈湛蓝,碧空万里,分外剔透;青山密林,鳞次栉比,层次分明;山是青山,叶色各异,深绿,淡绿,黄绿,绿中乏黄,黄中带绿,还夹杂着一丝红色的基因,耐不住寂寞的红枫正在悄然变色,仿佛预示着一场红枫盛宴即将来临。午后的太阳穿透树林径直照到古道,更显陆离光驳,色彩斑斓。古道的空气无比清新,每吸一口都让人心旷神怡。

大会岭不仅仅是自然风景之地,也是乡贤文化之岭,沿古道自下而上分布着众多文化遗存,桥有会吉桥,亭有吴岭亭、半岭亭、香亭,寺有会林寺、会云寺、云顶寺,还有许府庙、云亭庵、古井,古道两侧还保存古碑十余处。这些文物遗存类型,显示了各个时代气息,但却烘托出一个共同的文化主题:乡贤文化。大会岭就是一条乡贤为家乡做好事、做善事,造福乡里的乡贤岭。大会岭的流米岩就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古时大会岭一带交通非常闭塞,村民每有货物必要绕远路或攀山而行,乃由乡贤举义,倡导建造大会岭,四方云集响应。此事感动了地方神灵,建路之际,路边岩石每逢吃饭时节必有大米流出,不多不少正好够造路民工吃饱。村民为感谢神灵恩德,特将此岩石命名为“流米岩”。大会岭建成后,一时行人络绎不绝,热心乡贤士绅又纷纷捐资建捐田产,建路亭、设茶堂,盖寺庙,为行人免费供应茶水及供行人休憩。瑞安县志载:清时大峃苔湖人陈庆昌单独出资800银元倡建大会岭石板路,岭上大部分路段均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条石长约1.5米,非常整齐美观,一直留存至今。

半岭以下坡度较缓。我们一路惬意领略秋意,一路瞻仰乡贤志士及其文化遗存,一路笑语交谈,一路存照留念。不觉已到半岭之地。虽已汗流浃背,但仰望前路,不觉雄心勃发,壮志逸飞。因为当地的朋友介绍,离岭头还远着呢,而且,接下去的路山势陡、坡度大,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呢。

正如朋友所言,这一段的山路走起来吃力不少,每走几步就觉气喘吁吁,举步维艰。好在路虽陡峭,却有诸多转弯缓冲之地,也使我们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冲着这阶段性的目标一鼓作气,小憩一下,然后凌空大吼几下,重新凝聚全身气力,再往下一个目标冲刺,便觉轻松了不少。但真正的考验还在上头。“斗米岭”,凌空而上,笔笔直直地悬挂在眼前,抬望眼,不见尽处,坡度足有50多度。据说,古时行人挑夫,从文成大峃挑担至此,需要吃掉一斗米才有力气越过此岭,无怪乎当地人都形象地称呼此段岭为“斗米直”。深深地吸一口气,互相鼓励一下,便一步一个脚印,口中数着“一二三四五六”,拾级而上,虽然越走越艰难,越走越觉得步履沉重,但人争一口气,不一口气走完,总觉得会遗憾多多。于是一边咬紧牙关,暗下决心,一边继续默数着走过的步级。这感觉,仿佛年轻时攀爬泰山十八盘,身上的汗水如条条细流刷刷而下,身下的双腿如灌铅般沉重,抬一步都觉得艰难异常。“448,449,450”,“斗米直”终于被踩在了脚下。站在“斗米直”上,俯视着难以见底的“斗米直”,忍不住仰天长啸,一吐胸腹之气。“斗米直”,就是长征中的腊子口,攻克“斗米直”,就如攻克腊子口,从此登上六盘山,不由人不豪情万丈,忍不住吟诵起伟人的名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

登上大会岭,居然还有一份意料不到的惊喜,在本地朋友的引领下,大家齐聚岭头,领取这登顶大会岭的奖励。站在山顶,遥望前方,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图呈现眼前:金顶湖镶嵌在群山之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白练飞瀑,便是那高百丈、长百丈、宽百丈的百丈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走大会岭,虽然看不到红枫相映、层林浸染,但看到如此美景,也是不虚此行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