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韩杰的头像

张韩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8
分享

指带豆杂茄儿

指带豆杂茄儿是一道菜,这是一道珠联璧合、寓意深远的菜。

指带豆就是豇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此豆红色,荚必双生。”故而得名。豇豆荚果下垂,直立或斜展,似手指,长线形,故温州人习惯称呼为指带豆。茄儿就是茄子,温州人更喜欢称呼“茄儿”。

指带豆和茄儿,自古以来就在大江南北广泛栽培,深受世人喜爱。明代《救荒本草》中记载:“豇豆苗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中多种,就地拖秧而生,亦延篱落。”宋代苏颂撰写的《图经本草》记述“茄子,旧不著所出州土,云处处有之,今亦然。”在旧时的温州农村,指带豆和茄儿不但广泛种植于田园之中,田岸四周,而且在房舍周边,庭院角落,只要稍有空间,能够见诸阳光雨露,就处处可见指带豆和茄儿的身影。他们同时播种,同时成熟,同时采摘,同时丰收,堪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相伴相生,相映成趣,厮守终身,一直到“老”。指带豆杂茄儿,可谓佳偶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指带豆杂茄儿,从表象到内在,都深深交织、融合在一起。

“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绿油油,又青又红是辣椒。”茄子身穿紫袍,外表高贵。隋炀帝杨广偏爱茄子,看到茄子形状、颜色和自己帽子上的紫色缘饰相似,还钦赐茄子为“昆仑紫瓜”。紫枝,紫叶,紫色的果实,“紫”是茄儿的代表色,象征高贵和优雅,浪漫和梦幻,柔美和动人,更带有东方特有的神秘色彩,吴王阖闾特为其取名“落苏”。“绿”则是指带豆的本色,绿绿的藤蔓垂挂下一对对又绿又长的果实,象征着清新和自然、舒适和健康、希望和繁荣。指带豆杂茄儿,一场紫与绿的撞色搭配,对比鲜明,又无比协调;即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又丝毫不觉得有任何的不和谐之处。指带豆杂茄儿,这是一道颇有个性的菜,这是一道张扬气魄的菜,充满着活力与魅力,让人第一眼就爱上了这道菜,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尝尝这道菜。

颜色上的搭配撞色只是外在的美。指带豆杂茄儿,在味道上、在营养上也是管鲍之交,堪称绝搭。茄子雅名“酪酥”,盖因茄子“味美如酪酥,香润似脂膏,食色像玛瑙。”指带豆口感则比较嫩滑,味道清甜。指带豆杂茄儿,综合两者之优点,整个菜品吃起来非常爽口,嫩中带酥,酥中带滑,拿家乡话说就是“朗口”,堪称夏令时蔬中的不二选择。茄子营养丰富,功效显著,常食茄子有利身体健康。但茄子性寒,脾胃虚寒者又不宜多吃。指带豆则性平、味甘咸,归脾、胃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指带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似乎,这一搭便成了绝配,从此再无缺陷,再无遗憾。

指带豆杂茄儿,不只是菜菜相搭,还是神奇的“饭菜之搭”。指带豆富含蛋白质,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因此指带豆也被誉为“蔬菜中的肉类”。指带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还能起到类似粮食的作用,常被作为主菜食用。豆角饭,就是以指带豆为主材制作的饭,在粮食短缺的年代,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念念不忘豆角饭,夏日之际,豆角丰产之时,摘些许新鲜指带豆,配以适量大米和调料,就做成了一道色香味齐全、又洋溢着满满怀旧感的豆角饭。指带豆杂茄儿,以指带豆为饭,以茄儿为菜,饭甜菜香,香甜爽口。

温州人的指带豆杂茄儿,不只是一道菜,它还有着深深的美好寓意。

我的家乡,温州永嘉场曾流传着这么一句俚语:“五六月日日好尝新,十二月日日好搝亲。”“搝亲”即娶媳妇。永嘉场古语将两者相提并论,张口便是“尝新搝亲”,可见尝新是件非常重要的人生大事。尝新即吃应时的新鲜农产品,这是一个渐渐被人淡忘的农事节日。古历六月,仲夏之初,大量的新鲜时蔬开始源源不断上市。即将收获丰收的人们总忘不了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仪式,摆上一桌尝新酒,以此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尝新。

永嘉场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鱼米之乡。永嘉场人的传统尝新酒又叫“八盘五”,即八个冷盘五个热菜。五个热菜有年糕,有鱼,有肉,有蔬菜。指带豆杂茄儿就是蔬菜中的代表菜,是永嘉场人尝新酒必备的一道菜。温州民谚有云:“茄花无中落,带豆并蒂长。”茄子和指带豆有着一个其他瓜果蔬菜都难以具有的优势,茄子开花,花开有实,必有结果;指带豆豆荚总是成双成对并蒂生长。指带豆杂茄儿,寓意“花开有实,并蒂绵长;好事成双,白头偕老。”清·戴文俊在瓯江竹枝词中有《尝新》诗为证:“东家尝新约西家,五月南风燕子斜;带豆荚荚是并蒂,茄儿枝枝无虚花。”

“茄子不落带豆长,以之为“配”征吉祥。”今晚,来一盘指带豆杂茄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