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回家,站在河堤望田野,满眼金黄,铺天盖地,如一幅绚丽的画卷。稻子熟了,绿叶金穗,鸟唱蝉鸣,蜓飞蝶舞。秋风漫卷,掀起层层稻浪,飘起浓厚醇香,好一派田园风光,好一场丰收盛宴。
我走进田野,尽情地吮吸着稻穗散发出的清香,陶醉在这如田园诗一般的浪海之中。
“是二弟吗?你啥时回来的?”一声呼唤将我从沉醉中拉回。刚转身,我便与一股秋风撞了个满怀。定眼一看,原来是三哥。
“刚到家呢,三哥。”我笑着回答。
三哥上前紧握住我的手,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水稻长势不错,你回来得正是时候,我收了一点早熟的稻子,磨了新米,晚上到我家吃新米饭去,咱哥俩喝二杯。”
听到新米饭三个字,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日子。那时,每到稻子成熟的时节,我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满心盼望能早早吃上那香喷喷、甜丝丝的新米饭。那新米饭的香气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无需任何配菜,就能让我狼吞虎咽地吃上两大碗,肚子撑得滚圆,却还意犹未尽。自从进城安家后,就再没品尝到真正原汁原味的新米饭了,那鲜香、甘甜的滋味,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时常在梦中萦绕,实在是令人想念得抓心挠肝。
小时候,春分一到,父亲便开始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他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地平整秧田,仔细地浸泡谷种,适时地播种施肥,用心地育秧保暖。到了插秧的时候,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你家帮我家,我家帮你家,田间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大家还会举行插秧比赛,比谁插得又快又好,一边干活一边唱着欢快的山歌,那嘹亮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回荡,仿佛在向大地诉说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几场夜雨的滋润,几日光照的温暖,几阵微风的轻抚,几声鸟鸣的催促,栽下的秧苗由黄转青,由干瘦变得茁壮,一天一个样。眼看着稻谷扬花、灌浆,再到低下那沉甸甸的头,田野里弥漫着丰收的希望。
盼着念着,稻子终于成熟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手持镰刀,弯着腰,在金色的稻田里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人喊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孩子们在田间奔跑嬉戏,帮忙送水,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田野。那时候,虽然劳作辛苦,但收获的快乐却是无比珍贵的。那是邻里团结合作、一家人共同奋斗的成果,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三哥说,如今可大不一样了,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现在全是科学化种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除了育秧环节,农民不用在烈日下辛苦地割稻了。栽秧,要么抛秧,要么用插秧机。稻子成熟时,从收割、脱粒、清选到输送,收割机一次就能全部完成。
看着三哥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再放眼那连片的金黄,我深深地被感染了。时代在发展,乡村在振兴,农民的饭碗端得更牢了,日子也越过越好。那种“汗滴禾下土、锄禾日当午”,烈日欲把种田人烤焦的艰苦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是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和管理,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农村景象。
回去的路上,三哥兴致勃勃地跟我讲着他家的情况。他说,光种粮食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发家致富,要多种经营。他家每年养了上百只土鸡、四条黑毛猪、几十条山羊,光副业每年就能收入七万多块。说的我心直痒痒,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冲动。
很快就到了三哥家,进门就闻到了阵阵浓郁的菜香。三嫂的烹饪手艺真是名不虚传,做了满满一大桌子菜,有油亮诱人的红烧猪蹄、香气四溢的板栗烧土鸡、鲜嫩可口的小炒河鱼、脆嫩爽滑的肉片炒黑木耳、家常味十足的豆腐等等,每道菜都色泽鲜亮、香气扑鼻,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三哥还拿出了一瓶珍藏已久的剑南春。我们围坐在桌旁,边吃边喝边唠嗑。回忆着过去的酸苦,那些日子虽然艰辛,但一家人相互扶持,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充满了温暖和力量;畅谈着现在的美好,科技的进步、政策的扶持,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描绘着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日子能越过越红火,乡村能越来越美丽,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我酒量小,敬了三哥三嫂两杯酒后,一桌人又同饮了两杯,讨个“四四(事事)如意”的好彩头。然而,我心心念念的还是那柴火烧、铁锅煮的新米饭。三哥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盛了满满一碗新米饭,说道:“二弟,你这么喜欢吃新米饭,今天吃个够!”
我看着面前那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新米饭,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刨了一口。清香、软糯、甘甜的味道,瞬间盈满了口腔,那熟悉的味道仿佛带着童年的欢乐、父母的关爱和家乡的温暖,一股脑地涌上心头。小时候的农家新米饭,好吃;而今的农家新米饭,味道更鲜美。这不仅仅是一碗米饭的变化,更是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生活的生动体现。
小时候的农家新米饭,好吃;而今的农家新米饭,味道更鲜美。
返程时,三哥送了我一袋新米和一些新鲜蔬菜,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像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