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我们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也是弓弦类乐器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过它在我们老家一带可不叫二胡,而是叫它二弦子。我也是从老一辈那里得知这个名称的由来的。
原来,在过去贫穷落后的农村,人们除了循规蹈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最大的奢望莫过于饥能得食,寒来有衣罢了,哪有什么闲工夫来捣鼓这些乐府、宫商之类。也许只有个别闲得无事的爱好者才会去琢磨这玩意儿,加上它只有两根弦的缘故,所以乡亲们管它叫二弦子。
话还得说回来,那个年代的前辈们能识得几个字的估计在十里八乡也都很难找到几个,就更谈不上什么多来咪法梭了。然而虽说二胡结构简单,可要用它来奏出一首悦耳动听的曲子那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够做得到的。就算你有这一爱好,但你得有所闲工夫,而且还得有些许乐理知识。
然而凡事没有绝对,在我们邻村就还真有这么一位闲人,不过他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是周围几个村里唯一的算命先生。因为他姓李,在家排行老二,又是个算命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李二先生。他不但拥有一把二胡,而且质量还不赖。据说是他的一位远房亲戚送给他的,看他平常走村串户给人算命时老是扯着个铜锣破嗓发信号,每次还没喊上几声就已上气不接下气的了,声音不但传不了多远,还怪难听的,经常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偶尔还会被调皮的孩子们戏弄一番。 几年过去,经过他的刻苦琢磨,把个二胡还整得有点像模像样的了,也能勉强拉出几首湖南花古戏曲子。以前乡亲们管他叫李二先生,自从他有了这把二胡后,十里八村就都不叫他李二先生了,管他叫李二弦子。他也从此山鸡变凤凰,奴隶成将军了。每次出门揽生意时再也不用委屈那副铜锣破嗓了,手里的家伙往前腹一靠,左手操琴杆,右手把弓子,一首湖南花古戏中的西湖调就随着阵阵微风瞬间传到了村边地头,个别会几句唱词的大叔还会遥相呼应地唱出声来。
记得那是一个中午放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老远的就听到了村头打谷场方向响起了一阵二胡声,大家都知道又是李二弦子来我们村里算命了。也正好要路过打谷场,我们索性围上去看一阵热闹。这李二先生二胡拉的还够认真的,肢体语言好像也还有模有样,至于曲子拉的标准与否,那时的我们除了听个热闹外啥也不懂,估计大人们的欣赏水平比我们也高不到哪里去。
应该是当时我对二胡这玩意儿还蛮感兴趣的缘故,趁着还没人来找他算命的间隙,我试探着跟他套起了近乎,慢慢的先从指法到弓法虚心地向他请教起来。看我有几分认真,他也毫不吝啬地当起了老师。别看我天生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但对于笙歌曼舞这一块还是比较敏感的,还有着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初步记下指法和弓法后,接下来就是请教怎样将一首完整的曲子弄到两根弦上去了。
记得当时的李二先生轻轻地干咳了两下嗓子,然后神秘兮兮地满嘴跑起了火车;什么“大菩萨,细菩萨,保佑癞子生头发,生又生得多,生一后颈窝,中间不生生团圏,戴着帽子不看见……”。哇噻!简直把我给整懵了,要是外地人听了还以为是佛家弟子在念什么菩萨经、弥陀经呢!但经过他的一番讲解后,才得知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民间简谱,全是用湖南方言与普通话的谐音经过精心编撰而来的。大菩萨,细菩萨,保佑癞子生头发,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拉多来,咪多来,咪咪拉多多多来……。
至于各唱名在两根弦上的具体位置,他也毫不保留地教给了我。最后还不忘送给我一句八字金言;持之以恒,熟能生巧。
常言道;人一走运气,那是想啥来啥。这不,在我正愁没有二胡用于练习的时候,一份千载难逢的免费外卖给送上门来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正是国家号召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锻练的时候,我们村里也不例外,每个生产队里都分配了三到四位知青,而我们队里就分来四位知青,且都被安排住在了离我家不到一百米远的集体仓库里。
这些知青一个个还真的与众不同,有会琴棋的,有会书画的,还有擅于敲锣打鼓的,所以短时间内他们就在村里的年轻人中间鹤立鸡群了。当时又正好赶上八大样板戏(现代革命京剧)普及于全国每一角落,他们的这些业余爱好就自然有了用武之地,上级文化部门也为他们专门配送了整套的戏剧文、武场面乐器,其中就有二胡。这可把我给高兴坏了,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琢磨着要怎样跟他们套上近乎,然后才能接触到他们的二胡。
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思想格外单纯、阳光的缘故,助人为乐也是那个年代精神文明的象征,所以我也轻而易举地博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不但不嫌弃我这个农村小屁孩,还认真地教我正规的二胡演奏技法,特别是当村里接到有去邻村的演出任务时,他们还很乐意让我成为他们的小跟班。久而久之,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几年下来,我不但学会了二胡,还学会了京剧文武场面上的多种乐器,第一收获当属学会了识简谱、五线谱。
然而,每当我回忆起李二先生教我的那些技法与知青们教的迥然不同时,特别是看了知青们送给我的一本《二胡演奏法》后就会想起一句名言;苦练十年不如名师一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然,我也不会忘记李二先生当初的倾囊所其,虽然他教的那一套并非正规,也上不了大的台面,但也不失为那个年代没有乐理基础的爱好者的一种入门选择。